馮媛
摘 ? 要:《致奧爾弗斯的十四行詩》是奧地利詩人里爾克創(chuàng)作晚期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這部詩集當(dāng)中,死亡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主題。而這當(dāng)中的第九首更是凸顯了死亡這一主題。
關(guān)鍵詞:里爾克;《致奧爾弗斯的十四行詩》;第九首;死亡
中圖分類號:I521 ? ? ?文獻標(biāo)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0-0065-01
賴納?馬利亞?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年),現(xiàn)代德語世界最重要的抒情詩人?!吨聤W爾弗斯的十四行詩》是其晚期創(chuàng)作的不朽名篇,這部詩集源自于一幅掛在他書房書桌對面的奧爾弗斯的畫像。1922年1月他收到了女友克洛普女士的信,得知她女兒薇拉因病去世,為紀念這個只有二十歲的年輕少女,他開始創(chuàng)作這部詩集。
誰曾在陰影之中/撥動琴弦/才可望有感而發(fā)?/無限的贊美。
誰曾與死者分享?/他們的罌粟/?就再也不會忘掉/?最微妙的韻味。
縱然池塘的倒影/?常常模糊不清/?認識此圖像。
唯其在雙重境界/歌聲才會變得/?柔和而永恒。①
以上是《致奧爾弗斯的十四行詩I》中的第九首,全詩分為四小節(jié)。第一小節(jié)是對奧爾弗斯拜訪冥界的這個古老的傳說的一個回憶。②奧爾弗斯是希臘神話當(dāng)中著名的詩人和音樂家,他的妻子去世,為救活妻子,將她帶回人世,他往來于塵世與陰間,在陰間升起豎琴,贊頌生與死?!瓣幱啊痹谠姼柚性⒅戈庨g、死亡,“琴弦”寓指贊頌。不同于基督教只贊頌天堂的頌歌,詩中的頌歌之所以能夠成為“無限的贊美”在于其不僅贊頌死亡還贊頌塵世的存在。雖然這一小節(jié)主要對陰間進行了描述,但并沒有模糊對塵世的稱頌。奧爾弗斯熟悉死亡和塵世,其贊美將生與死聯(lián)系在一起,于是存在變?yōu)橛篮?,“無限的贊美”真正被聽到。
在詩歌的第二小節(jié)當(dāng)中提出了人參與死亡的方式,人若想?yún)⑴c死亡,感受死亡,需要與死去的人同吃死亡的餐食。“罌粟”就是詩中死亡的餐食,它可以誘發(fā)想象,人在食用罌粟之后,會忘記塵世的痛苦,不再對死亡感到恐懼。里爾克將“罌粟”與死亡聯(lián)系在一起,以便能營造一種神秘的氣氛,人應(yīng)該自己去試一試“他們的罌粟”,“他們的”在這里強調(diào)了,死亡的餐食是專屬于死者的,跟活著的人原本毫無關(guān)系。只有真正的參與到了死亡,人才不會丟失他的存在,才能真正的理解永恒存在的真理。“最微妙的韻味”在詩中就意指永恒的存在和生命的真諦。參與死亡并不意味著人要失去他本身的存在,相反通過參與死亡,人的存在才不會受到傷害,才能得以保全,事實上,奧爾弗斯贊頌了這種沒有受到傷害的存在。
“池塘的倒影”揭示了死亡的圖像,“常常模糊不清”意指死亡圖像常常模糊不清被人遺忘。人不能清楚的認識死亡,也就不會真正理解人存在的圖像。詩歌第三節(jié)中的“認識此圖像”,詩人用了強調(diào)的語氣給這幅圖賦予了神秘的說服力,揭示生與死是相互補充的整體?!罢嬲纳螒B(tài)穿越生與死兩個領(lǐng)域,最偉大的血液循環(huán)流動在兩個領(lǐng)域:既沒有此岸也沒有彼岸,只有一個偉大的統(tǒng)一,那些超越我們的神靈—天使就棲居于此?!雹壑挥性诳辞逅劳龅膱D像之后,存在在圖像中才會得到永恒。
詩歌第四小節(jié)“雙重境界”將人世與水中世界總結(jié)為活著的人跟死去的人存在領(lǐng)域的“整體”,在雙重境界中死亡變得和善,存在的痛苦得到減輕。希臘神話中那喀索斯面對河流沉醉于自己的美貌,并最終跳入河中化為水仙花。④詩人借用這個神話,將早死的薇拉隱喻為水仙花,表達在死亡之后存在會在生與死交融的雙重境域中化為永恒。而“歌聲才會變得柔和而永恒”中的聲音的永恒正代表了存在的永恒。
奧爾弗斯的神話涉及到音樂和死亡兩個主題。音樂象征了所有神圣的精神體驗,而死亡雖然代表了悼念和離別,但是也象征著通往永恒之路。這兩個主題在第九首詩歌中被聯(lián)系到了一起,里爾克借助奧爾弗斯的藝術(shù)形象從新解釋了死亡。死亡不僅在生命中獲得了肯定,而且也被看作生命的可能性和必要條件,正如沒有黑暗就沒有光明一樣,沒有死亡亦不可能有生命。⑤死亡被視為是存在積極的因素,它不是生的對立面,而是生命的補充,死亡讓生命變得完整和真實。正是因為死亡的存在,人類的存在才真正的得到了圓滿實現(xiàn),存在才能夠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維系與提升。⑥生與死處于一個不開分離的緊密的有機整體里,它們組成了雙重境域,只有人參與死亡與死者同飲食,人才能真正的感受到死亡,并且真正認識存在的永恒。
注釋:
①里爾克.林克(譯).里爾克詩選[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123.
②④托馬斯?科哈默爾.里爾克《致奧爾弗斯的十四行詩》全析[M].維爾茨堡:克里希豪森諾依曼出版社,1999:95,97.
③里爾克.穆佐書簡[M].萊比錫:島嶼出版社,1935:333.
⑤李永平.里爾克后期詩歌中關(guān)于死亡的思考[J].外國文學(xué)評論,2000(02):11.
⑥李林俐.論里爾克晚期詩歌的“晚期風(fēng)格”——以《致奧爾弗斯的十四行詩》為例[J].華北電力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3(0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