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伯華
摘 ? 要:紫砂壺作為中國傳統的工藝品類,與奇石、蘭花一起被古人并稱為文人三雅,其審美價值不言而喻。
關鍵詞:紫砂壺;審美;創(chuàng)作
中圖分類號:J527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0-0039-01
一、宜興紫砂壺歷史
宜興,古名荊溪,因荊溪河得名。秦始皇滅楚,改名陽羨。晉惠帝為表彰周王己,改陽羨為義興。北宋時,為避太宗趙光義諱,改稱宜興迄今沿用。宜興盛產陶土,顏色多為絳紫,通稱紫砂,亦有紅、綠、黃、白等色,故又被譽為“五色土”。所做茶器具多通稱紫砂器。紫砂器的創(chuàng)始,有文字的記載始見北宋詩人梅堯臣的詩名:“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器泛春華”。其次,歐陽修也有“喜若紫甌呤且,羨君瀟灑有余清”的詩句。1976年,在宜興丁蜀鎮(zhèn)羊角山古窯址挖掘出大量紫砂陶片,其斷定時間為北宋中期,這也是紫砂器始于北宋時期的佐證。
中國的手工藝制造業(yè)起源很早,有籍可考的大略可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據說墨家大多就來自于小手工業(yè)者。工藝品當然首先是為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而產生的,工匠們在口手相傳的過程中,制作技術不斷提高,最終使其既具有良好的實用性,又具有一定的藝術性。也就是說既能給人們生活帶來實際的方便,又在一定程度上讓使用者或觀賞者得到審美的愉悅。宜興紫砂壺正是實用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的中國傳統工藝品的一個杰出代表。
歷史上有兩個人在紫砂壺藝術性上的探索貢獻最大,一是時大彬,他摒棄了前人的匠氣,突破了供春的大壺藩籬而多作小壺,使其更符合文人的審美情趣;二是陳曼生,雖然他不是制壺藝人,但作為一位在詩書畫印等方面有極高造詣的文人,他是極其熟悉中國傳統審美特征的。他積極參與紫砂壺的創(chuàng)作且成果斐然?!奥耸健钡脑煨驮O計和整體上的文人化裝飾,極具美感,無疑在紫砂壺歷史上是具有突破性的,他的影響綿延至今,使紫砂壺擁有了良好的實用性,同時具備了更加美輪美奐的審美價值。
二、宜興紫砂壺創(chuàng)作中審美價值的體現
在紫砂壺的創(chuàng)作中,實用價值的與審美價值矛盾統一是十分復雜的問題。首先,從壺器的茗飲功能來說,審美價值必須服從并服務于實用價值。但事實上,在紫砂壺的制作過程中,審美價值已成為實用價值的直接和間接的體現;其次,審美的敏感是人特有的一種情感,在一定程度上歸因于人的綜合心理需要,它的各種感性形式與人的心理形式相對應,或者由視覺感知通達理解和情感,或者由觸覺感知引發(fā)想象和聯想。因而作者要用審美眼光對待自己的作品,從審美上組織創(chuàng)作活動,從而極大地激發(fā)自身的智慧技巧和創(chuàng)作想象力,使審美意識不斷強化。
首先,在設計紫砂壺器時。必須在形制和裝飾上確保紫砂壺的視覺美。先說形制,紫砂壺的造型形態(tài)各異、變化萬千,傳統中有“方匪一式,圓不一相”的說法。圓器打身筒、方器鑲身簡、筋紋器或花貨搪身筒,獨特的泥片成形,眾多的加工工具,可規(guī)范每一個部位。仔細加工均可做到輪廓周正,線條清晰。傳統的壺藝,多以實用為主,在延續(xù)傳統壺藝的進程中,有借鑒、有挪用、有發(fā)明,也有創(chuàng)造,追求作品的完美是歷代藝人的奮斗目標。創(chuàng)作紫砂壺藝,實用已不再是唯一的目的。人們可以借用壺的元素來表達、發(fā)揮、關注、延伸壺藝的概念。演繹傳統壺藝,對材料進行深入研究,如何成形并不重要,制作過程也無固定的模式,形態(tài)的變化也會隨著思考及情感的變化而變化。
再說裝飾,光貨則以浮雕、半圓雕為裝飾;筋囊貨則包括葵式、菱式、筋瓢等;陶刻文字則集文學、繪畫諸藝術于一體,絞泥裝飾把不同顏色的泥條柔和在一起,產生一定紋理,使之氣韻流動、色彩精妙,成為一種特殊的美的形態(tài)。其他有意識的裝飾手法,諸如鏤雕、堆雕、貼花、泥繪、彩釉、磨光、鋪砂等可應器而異,恰當運用裝飾手法變化無窮,但最終是為達到審美的目的。
其次,紫砂的獨特制作工藝確保壺器的觸覺美。好的紫砂壺都要經過藝人“明針”功夫的修飾、括掠,使之光滑瑩潤、線條挺括。由于紫砂壺器的實用性,“每一客,壺一把,任其自斟自酌,方為得趣?!笔强晒┌淹鎿崦摹:玫纳皦?,只要養(yǎng)壺得法,能發(fā)黯然之光,經人觸摸更能產生愉悅肌膚的觸覺美。因此,作為藝人決不能忽視扎實的制壺基本功和嫻熟的明針功夫,這是確保壺觸覺美的重要前提。
三、感悟
審美的心理與社會風氣、民族及時代精神有關。如清乾隆年初,社會與風尚精美,于是出現一批為朝廷制作的精美壺器,用琺瑯彩或堆雕、泥繪裝飾,是一種豐滿華麗、煩瑣堆砌之美。光緒年間,國內外興起紫砂古壺收藏熱,于是仿古之風盛行。可見,紫砂壺創(chuàng)作也要繼承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要體現時代美,當然這種創(chuàng)新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而不是拋棄傳統標新立異?,F在有的作者審美試以現代陶藝的手法入壺,自稱“怪壺”、“魔壺”,我們認為這種嘗試和探索應當鼓勵,但不能違反砂壺的一般審美規(guī)律,重要的是給人以視覺和觸覺上的美感。
參考文獻:
[1]史俊棠,宜興均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徐秀棠.中國紫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韓其樓.宜興紫砂陶[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