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回顧】
閱讀下面的漫畫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得抄襲。
【真題解讀】
寫作這個作文題目,看似簡單,想寫出彩并不容易。這里給同學們以下幾點建議:
一、讀懂漫畫。這里的審題,就是讀懂漫畫。其實,漫畫的表面意思是很好懂的,有很強的生活性,考生不至于懵題,都會有漫畫話題的情感體驗,可以做到有話可說。但是今年的漫畫主題暗示著明顯的價值取向,開放性這一點不是太明顯??忌l(fā)揮的空間很有限,想象的自由性體現(xiàn)不夠,我感覺這是今年作文題的瑕疵之處。
二、立意要準。審視漫畫,對照現(xiàn)實之后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里含有兩個比較符合常理的主題:一個是唯分數(shù)論英雄,功利心太重,這是教育界老生常談的話題。二是我們還可以從“激勵賞識,關愛孩子”的角度立意,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多鼓勵孩子,這帶有了鮮明的時代色彩。
三、聯(lián)系生活。我們的作文明顯不能是對漫畫的簡單解讀,而要由漫畫拓展開來,與生活實際對接,這樣才能寫出內容充實的文章。同學們不妨從家長、老師和社會切入,得出教育問題的癥結所在,提出解決辦法。當然,我們也可以從受教育的孩子的角度入手,寫出自己內心困惑、迷茫和呼聲。
【佳作一】
缺憾也是風景
福建一考生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痛定思痛后,你會發(fā)現(xiàn),有時候缺憾也是風景。
所謂完美都是相對的,總會或多或少有一些缺憾。審視漫畫,100分固然完美,但61分也有值得贊揚之處。100分不代表永遠,55分也不代表永遠。萬事萬物都在變化中,換一種角度看問題,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人生也是這樣,與成功人士相比,你也許不如他們。但成功人士也有煩惱——“高處不勝寒”,相比而言,你可以“放過”他們,擁有自己的樂趣。人生路上,缺憾其實也是風景,要學會欣賞。有時候,人生會因為缺憾而多彩多姿。
歷史上我們熟知的項羽,有破釜沉舟的氣魄,驍勇善戰(zhàn),他的英雄氣概成就了他的一生,給后人留下了無盡的話題?!爸两袼柬椨穑豢线^江東”,正是因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項羽在烏江自刎,難道他的這種缺憾不是一種美嗎?反而正是這種缺憾讓他的人生更加富有傳奇色彩。
愛因斯坦是我們熟知的物理學家、科學家。他的“相對論”光耀科學界,成為核能研究的理論基礎。他本想以核能改變人類的生活,希望核能為人們的生活造福。但美國卻借此研制出了極具毀滅性的武器——原子彈。愛因斯坦推動了物理學的發(fā)展,促進了人類的進步,蘑菇云在日本長崎上空升起,但我們并沒有因此就否定了愛因斯坦,因為是他給社會帶來了別樣的風景。
古有屈原、項羽、關羽、李白、蘇軾……今有屠呦呦、莫言、史鐵生、馬云……這些都是家喻戶曉的名人,很多人認為,他們的確是有成就的人,但又都有缺憾。而大家沒有因為他們的缺憾而否認他們的偉大。
領略項羽的英雄氣概,領略愛因斯坦的過人智慧,但也要咀嚼他們的缺憾。力求完美沒錯,留有缺憾也是一種美,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其中的美。
人生路上,處處皆風景。缺憾是橄欖果,值得咀嚼回味,更是一道帶著凄美色彩的風景,值得欣賞。
【評點】
1.題目詩意,耐人尋味。開頭直奔主題。第二段緊扣漫畫素材論述,進而提出自己的觀點。以項羽和愛因斯坦為例,論述“人生會因為缺憾而多彩多姿”的分論點。略寫群體例子后再次點出論證觀點,最后用辯證的觀點收束全文,余味悠長。
2.舉例緊扣論點,具有較強說服力。擺事實與講道理有機結合,說理透徹,結構嚴謹。論證時堅持“兩點論”,辯證發(fā)展地看待問題,在大量事實基礎上得出結論,順理成章。
3.立意扎根現(xiàn)實,接地氣。語句精練,言簡意賅,層次清晰。開頭和結尾點亮了讀者眼睛,體現(xiàn)了作者較好的文學素養(yǎng)。
【佳作二】
成績不是全部
福建一考生
詩人說,浮華的社會,真正的腐朽卻是一葉障目式的眼光。
“目”是我們心靈的窗,而那片遮住視線的“葉子”,便是所謂的“成績”了。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社會各行各業(yè)都要依靠制度來使各項任務達到預期的目的,那么有任務就會有競爭,競爭一出現(xiàn),必然會有輸贏。于是“成績”二字便應運而生。
隨著中國現(xiàn)代教育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廣大學生家長們的熱切追捧,“成績”這頂帽子竟理所當然地戴在了我們國家的教育事業(yè)頭上,逐漸演化成“分數(shù)”,并被校園獨占,成為專有名詞。時間一寸一寸地向著明天推進,為了滿足各式各樣的“教育需求”,于是,“補習班與重點班齊飛,題海共書海一色”,教育工作者盡可能地填飽教育市場的“饑餓巨口”,并為之冥思苦想,絞盡腦汁?!霸纭⑼碜粤暋睓M空出世,《五·三》年年脫銷,班主任們 義正詞嚴:“縱使你有天大的本事,高考不過,一切玩兒完!”高三班級里的血紅色橫幅極為醒目:“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
那么,在這樣一個教育大環(huán)境的背景下,“唯分數(shù)論”的盛行也就不足為奇了。清代出了那么多狀元,可今天誰又能記起多少?蒲松齡、曹雪芹、金圣嘆都不是狀元,可他們卻影響了后世。時代把一批批少年青澀年華里的純真剝去,留下狂熱,讓他們知道什么叫“束縛”,什么叫“宿命”,給他們一種“想去突破卻總擺脫不了現(xiàn)實”的破滅感。有一句話叫“高考改變命運”,惹得千千萬萬的學子們奮不顧身、前赴后繼。同時這句話也向“祖國未來的棟梁們”傳遞了一種訊息:成績就是一切。于是在沒日沒夜的苦讀中,莘莘學子開始了他們的“逆命之行”,在題海里“樂此不?!???墒獠恢?,真正操縱一代人命運的,卻還是那張輕薄的成績單,那句讓我們作嘔的“成績就是一切”。
歷史證明,絕對的理論必將帶來絕對的錯誤。那為什么部分教育工作者們對“祖國的花朵們”發(fā)出的關于“命運”疑問的回答卻依然是“絕對”的陳述句?這樣不僅會誤了學子們的前途,更有可能引發(fā)滔天的罪行。藥家鑫是如此,林森浩是如此,吳謝宇亦是如此。所以,在經(jīng)歷了這些年的“抽絲剝繭”后,不論誰都要停下來想一想,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們又在這些年失去了什么。
無論何時,奮斗總沒有錯,學子們大可以放手一搏。但如果在應試教育的路上“山重水復疑無路”的話,那我們不妨在別處“柳暗花明又一村”。
【評點】
1.全文內容充實,渾然一體。開頭引用名言警句,振聾發(fā)聵,引發(fā)讀者思考。第二段延伸到“成績”,由“成績”過渡到目前教育存在的種種奇怪現(xiàn)象,全方位展開,體現(xiàn)了作者廣博的閱讀面,為下文批駁打實了基礎。發(fā)出“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的疑問,引人深思。最后提出自己的觀點:換一種活法,找回自我。
2.言辭犀利,很好地繼承了傳統(tǒng)雜文的語言優(yōu)勢。論證一針見血,針砭時弊,發(fā)人深省。經(jīng)過論述蓄勢,最終水到渠成得出自己的觀點。
3.語言幽默,旁征博引,運用自如,多有哲思語句,思維新穎,有很強的語言駕馭能力。尤其是恰到好處地化用成語、古詩詞,使文章精彩紛呈。尤其是能緊扣主題,鏗鏘有力的反問句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議論語言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