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茄是一種極具民族特色的服飾形式,也是一種特殊的服飾圖案。本文從東非民族馬賽族人的文化風俗和著裝特點切入,介紹了康茄在馬賽族人的著裝文化中的特殊意義,并分析總結康茄圖案的藝術特點,以及在時尚舞臺呈現(xiàn)的嶄新面貌。
康茄在斯瓦希利語中,指包纏著頭部肩部身體的長方形織物。在馬賽語中稱為束卡,特指馬賽族男子身體上的長方形纏裹織物;用在馬賽族婦女身上的長方形織物,則稱為肯加,這三種服裝形式,屬于同種形制的著裝方式。
康茄是極具特色的民族服裝,但和通常我們說的成衣有很大差異性,它沒有經(jīng)過嚴格的結構設計,不具有服裝常見的領、袖、口袋等部件,而是一塊兒矩形的印染織物,用幾塊同時來包纏頭部、肩部和軀干,這是非洲服飾典型的著裝方式之一,也是馬賽族服飾的與眾不同之處。
馬賽族(Maasai )是東非民族,主要分布在肯尼亞南部和坦桑尼亞北部的草原地帶。屬尼格羅人種蘇丹類型,為尼羅特人的最南支系,使用馬賽語。馬賽人相信萬物有靈,至今仍生活在嚴格的部落制度之下,由部落首領和長老會議負責管理。馬賽人成年男子蓄發(fā)編成小辮,年輕婦女剃光頭,他們是尼羅河游牧部落文化的傳承者。
馬賽男人的束卡和女人的肯加
馬賽人的裝束很顯眼,男人披著“束卡”,實際上是紅底黑條的兩塊布,一塊遮羞一塊斜披在一邊的肩上。金黃的東非稀樹草原上,走來一隊身披紅色披風(也就是束卡)、手持木棍的馬賽人男人。這是肯尼亞馬賽馬拉國家自然保護區(qū)外一道靚麗的風景。馬賽人大部分都缺少兩個門牙下齒,這是從小拔掉的,為的是灌藥方便,當然,那些前衛(wèi)的青年們已經(jīng)開始屏棄許多習俗.此外,馬賽男性,人人都隨身攜帶一根圓木或長矛用于防身、趕牛。由于長期形成了習慣,即使進城逛街也不離身,據(jù)說這是政府特許,別的人是絕對不可以這樣做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馬賽男性的戰(zhàn)士生活也稱磨難主義生活方式:年輕男子在大約14~30歲時,傳統(tǒng)上稱作「磨難人」,在這個生活階段,他們孤獨地住在叢林里,學習部落的風俗并鍛鍊體力、勇氣和耐力,馬賽戰(zhàn)士以這些特征聞名於世。馬賽傳統(tǒng)規(guī)定,每個戰(zhàn)士必須殺死一只獅子才能成人。馬賽男人的披風之所以選擇紅色,是為了趕走獅子等野生動物,保護他們賴以生存的牛群。
馬賽人的服裝因年齡和地點而異。例如,年輕人男性在包皮環(huán)切手術后幾個月要穿黑色衣服,紅色是他們的一種偏愛,其他藍色、黑色、條紋和格子布也是東非人五彩著裝的組成部分。束卡的纏裹方式多種多樣,盡管偏愛紅色,但其他顏色,比如藍色和格子,甚至粉紅色以及花卉圖案,戰(zhàn)士們在著裝選擇上也不避諱。
馬賽人女性穿kanga,頸上套一個大圓披肩。她們的耳朵很大甚至大耳垂肩,馬賽女孩生下來就扎耳朵眼,以后逐漸加大飾物的重量,使耳朵越拉越長,洞也越來越大。
康茄圖案的藝術特點
資料顯示,康茄紋樣源于桑給巴爾及其附近海岸區(qū)域的斯瓦希利民族。該民族是班圖人和7世紀以后遷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等長期結合形成的民族??登训闹b方式,是多個東非游牧民族文化融合碰撞的結果。由于傳統(tǒng)的著裝方式,康茄依然保持比較嚴格的限定,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圖案格律。
1.康茄紋樣組織形式
通常有兩種:其一,一個中心,四個角花和四條邊花組成,中心花和四角花遙相呼應,大部分用適合紋樣。典型的這種圖案常常在中心的下部配有斯瓦希利文字。其二,一個長方形和四條邊花組成,省去中心花和角花部分。
2.康茄紋樣的題材主要有以下類別
(1)花卉圖案題材。花卉圖案以變形花卉、圖案花卉為主,較少采用寫實花卉,它行枝趨葉,豐滿端莊,生動流利,圖案要求概括簡練,多采用平涂勾線處理。(2)幾何圖案的題材。幾何紋樣中,格子應用較多,并以規(guī)則的幾何紋樣為主,最近受現(xiàn)代派美術的影響錯視和輻射型的幾何紋樣也有應用,結構分明紋理清晰。(3)佩茲利紋樣的題材。一般用幾個松球組成一個圖形,屬于富有韻味的適合紋樣。(4)景物圖案的素材。景物紋樣取材豐富,如熱帶風光、古代建筑、椰樹林、伊斯蘭教堂、阿拉伯飾刀、舞刀、吊燈等。大多數(shù)中央部分有點子、條子、折線條及小格子等底紋。
3.康茄長方形地紋的表現(xiàn)方式具有以下特征:
(1)規(guī)律性的散點紋樣。(2)規(guī)律性的折線紋樣。(3)規(guī)律性的網(wǎng)格紋樣。
康茄紋樣的地色用紅色系的大紅、玫瑰紅、桃紅、醬紅與妃色以及綠色系中的中綠、翠綠、黑綠以及湖藍、金黃、橘、棕等色??登训囊?guī)格約為117cm×168cm,其用色基本上不超過四套色,但如果采用較復雜的印染工藝印刷,也可以增加圖案上的套色??椢镆悦蕖⒙?、絲為原料,平紋組織居多,手感較柔軟。
綜上所述,馬賽族服飾是康茄圖案的典型應用表現(xiàn)形式,隨著現(xiàn)代科技和文明的沖擊,馬賽族的民族習俗和衣著服飾越來越多的受到世界各族人民的關注和喜愛,在時尚界民族風尚的趨勢推動下,康茄圖案的藝術價值將源源不斷得以挖掘。
(作者單位:廣東職業(yè)技術學院)
作者簡介:常芳(1974-),女,漢族,籍貫:河南唐河,碩士,中級職稱,主要研究方向:服裝設計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