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你堆積如山的底片
首先,請把您所有的底片找出來,很多攝影人的底片是沖洗出來后就整卷或者一條條裝進底片袋扔在那了。如果是這樣,很可能您找出來的底片已經有所損傷了,例如斷裂、污點增多或霉斑等。底片的保存環(huán)境應該為低溫、干燥,所以建議您將底片裝進底片袋并保存在專門的干燥箱中,尤其是南方的朋友們。
第二步,把那些曝光、構圖等方面有硬傷且不可修復的底片丟掉。雖然每一張底片都是自己的心血,尤其是紀實題材的畫面,時間越久意義越深,但是,攝影師要根據自己的拍攝題材和內容來決定這一步,對于那些確實沒有保留意義的底片,也要狠心做出取舍。
第三步,將有用的底片一張張剪開,給每一張底片取一個順序號,就如同我們的身份證號碼一樣。這一步也因人而異,有的攝影師會認為,連在一起的底片會更容易幫他回想起當時的拍攝現(xiàn)場等重要信息。至于給底片設置“身份證號”,方法很簡單,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習慣和喜好來設置,比如:“JPC000001”中,“JP”是姜平姓名拼音的首字母;“C”是China(中國)的首字母,表示這次照片拍攝于國內;“000001”就是大流水號,可依據自己圖片的數(shù)量定義位數(shù),如果此次一共拍攝了856張照片,那這批照片重命名的編號就是“JPC000001”——“JPC000856”。這樣找起來非常方便。
第四步,為這些底片做“標引”(圖書情報專業(yè)的術語),就是我們常說的“關鍵詞”。例如一張“洛陽白馬寺”的圖片,可以用“洛陽”、“寺廟”、“古代建筑”、“白馬寺”等分別命名,同時這張照片的拍攝器材、曝光數(shù)據、拍攝時間等詳細的信息也要記錄下來,所有的這些關鍵詞所對應的都是那個身份證號碼——圖片順序號。
第五步,制作一張Excel表,把所有圖片的順序號和眾多的關鍵詞全部輸入進去。一張底片一行,順序號一列,每個關鍵詞各占一列,這樣我們可以按任何一列進行排序,也可以用Excel的篩選功能按需要篩選,排序和篩選的結果是任何一類的圖片可以人為地集中在一起。比如:涉及洛陽的全部圖片、全國各地的寺廟的圖片、世界各地的古代建筑的圖片、白馬寺各個角度的圖片……凡是你想找的圖片都按照你的需要排列在一起,一分鐘之內,全部搞定。
第六部,將底片裝入底片袋中,上面裝底片,下面放一個條形碼記錄這張底片的順序號。需要注意的是,底片要按這個順序號排列好進行收藏,這樣找底片的時候會很方便的。只要在Excel表格中篩選出你所需要的圖片記錄,再依據記錄中的圖片輸入底片袋上的那個編號,就可以輕松找到你所需要的那這張底片對應的所有信息了。
規(guī)劃自己的關鍵詞“詞表”
在圖書館學中,主題標引的設置有一個專門的“詞表”,每一次信息錄入時,都要按照這個詞表中的規(guī)范來寫。聽上去有點像諜戰(zhàn)片里的那種密碼本,大家都按照這里面的密碼來發(fā)電報、翻譯。比如您曾多次去美國拍片,每次回來整理照片,設置地點關鍵詞時都要統(tǒng)一用“美國”,不能這次的照片寫“美國”,下次又寫成“美利堅合眾國”;再比如,航拍的照片,就都統(tǒng)一用“航拍”,不要這次“航拍”,下次又變成了“航空攝影”。所以,攝影人最好設計一份屬于自己的關鍵詞“詞表”,打印出來或者就儲存在自己腦子里。
用Lightroom進行檢索和管理
數(shù)碼時代照片中自帶的信息已經非常完整,檢索起來已經簡單很多了。Lightroom在圖片管理方面,是完全按照圖書館學的思路來設計,其標引功能很強大,無論你的照片在哪,只要做過標引,都可以找到。在Lightroom中最初一步導入圖片時,最好加上版權項。每次圖片的使用記錄:使用時間、用途或發(fā)表媒體、獲獎情況等,也可以要在Lightroom中記錄下來。
Lightroom中還有一個非常實用的功能,智能收藏夾。比如某一專題的圖片、所有獲獎的圖片等等任何你想歸類的內容,都可以按照你的需求放在一個文件夾里,并且不同文件夾里的內容是可以重復的,因為你的原始圖片位置不會移動,文件夾集中的只是一個存放路徑而已。舉例說明:為某個攝影展選擇圖片,首先建立一個“XXX攝影展”智能文件夾,然后到圖片庫中挑選圖片,單張或成批拖拽到該文件夾中即可。你只要一點,就自動到了快捷收藏夾里,你就完全可以在這個收藏夾里輸出想要的格式和大小,你調整、修圖的每一步操作都是可以保存下來的。
在數(shù)字時代,膠片的管理也都可以會通過電腦來實現(xiàn),最完美的方式,是把每一張底片掃描一張小圖,電子化后,通過Lightroom來進行統(tǒng)一管理,這樣即便底片發(fā)生了不測,也有電子版的保底,只不過在輸入關鍵詞時,多加一個“膠片”就可以了。
多處備份 異地容災
如今的存儲方式有很多種,例如云存儲,盡管這種方式便捷、省地兒,但第三方存儲平臺不會承諾保證數(shù)據安全,存在丟失、被盜的風險。所以,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硬盤會比較踏實。每次整理好的照片,應該備份在三塊硬盤里,而且三塊硬盤要放在不同的地方!這種“異地容災”的思路,是不可忽視的數(shù)據安全策略,通過在不同的地域,構建一套或者多套相同的應用或者數(shù)據庫,一旦遇到突發(fā)災難后,可以起到立刻接管的作用。三個備份的內容可以并不相同,比如按地域的備份可以隨意瀏覽不同省份、不同國家的圖片,按順序號備份可以快速準確地定位到某一張圖片。
最重要的事情:不要怕麻煩
圖片管理最重要的一點:不要怕麻煩!不要怕麻煩!不要怕麻煩!每次拍攝的照片上千張,如果需要作標引等工作的話,大概需要幾天甚至更多的時間,但這些工作做得越詳細,后期找圖就越方便。一次付出,終生享用。標引本無規(guī)律,標的多了,就成規(guī)律了。只要統(tǒng)一每次標注的關鍵詞就可以。經過這樣科學的管理后,除了自己條理清晰之外,成功的交易也會接踵而至,甚至許多沉睡多年的底片都被挖掘出來,賣了好價錢。直到這時,攝影家才真正成為了圖片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