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婷婷
中國的防艾努力和執(zhí)法行動背道而馳:衛(wèi)生部門積極在娛樂場所推廣安全套,社區(qū)小組努力進行同伴教育,但這些努力的結果卻可能是幫助執(zhí)法者提供賣淫嫖娼的證據。
“這個安全套太大了,警察要來了我們吞不下去!”這是一家民間組織在性工作者人群中推廣女用安全套時得到的第一反應。這個故事反映了大陸女性性工作者在保護自己免于性病、艾滋病感染和避免受到法律處罰之間所面臨的兩難困境,也折射出夾在公共衛(wèi)生與公安執(zhí)法之間的安全套尷尬。
防艾努力與執(zhí)法行動背道而馳
由于性交易屬于比較私密的行為,極少有第三方或者目擊者,缺乏直接證據,因此賣淫嫖娼案件的取證非常困難。一般來說,需要證明一方是為了獲取金錢財物而與他方發(fā)生性行為的,另一方是想通過支付金錢財物來獲取性服務。
一些地方出臺了處理賣淫嫖娼案件的指導意見,其中,安全套被列為實體證據之一。此外,根據公安部的指引,在賣淫嫖娼案件中,安全套被認為是“作案工具”,執(zhí)法人員應當“收繳后拍照固定附卷,待結案后予以銷毀”。
有公安人員認為,安全套通常僅作為旁證,執(zhí)法人員最主要的取證方式為現(xiàn)場抓獲,以及獲得當事人的供述。但是在中國,安全套已經被根深蒂固地認為是賣淫嫖娼的證據。有報道稱,在警方突襲“掃黃”時,老板會讓“小姐”把安全套吞下去,以消滅證據。
在公共衛(wèi)生領域,關于執(zhí)法人員將安全套作為賣淫嫖娼證據的討論由來已久。這種做法對性工作者攜帶和使用安全套產生了負面影響。中國的艾滋病疫情主要是通過性傳播:2014年的1.04萬例新增艾滋病感染中,92.2%是通過性傳播感染的。
在很多方面,中國政府在艾滋病防治問題上表現(xiàn)出非常理性的實用主義。中國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艾滋病預防和治療系統(tǒng),政府也承擔了98%以上的防艾經費。和其他很多國家一樣,中國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集中于重點人群,包括性工作者、毒品使用者和男男性行為者。安全套在國家艾滋病防治戰(zhàn)略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也出臺了多項政策來推廣安全套。國家向艾滋病感染者提供免費安全套;很多省也出臺規(guī)定,要求娛樂場所公開擺放安全套;政府每年劃撥預算專門為艾滋病預防項目購買安全套,通過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社區(qū)組織向重點人群(包括性工作者)大量發(fā)放。
但與此同時,公安部門也一直積極打擊性行業(yè),并在執(zhí)法過程中檢查和沒收安全套。從2014年底到2015年8月,亞洲促進會和四家社區(qū)組織在中國三個主要城市開展調研。
研究發(fā)現(xiàn),盡管中國政府對安全套在防艾當中的作用達到了高度共識,但防艾的努力卻面臨著各種力量和法律法規(guī)之間的掣肘。
執(zhí)法行為對性工作者的安全套行為產生了深刻影響。性工作者會在碰到執(zhí)法人員時及時處理安全套,也更可能同意客人不使用安全套的要求,而且顯著減少了隨身攜帶安全套的數量。
同時,執(zhí)法行動還降低了性工作場所中安全套的可獲得性。因為在公安部門的眼里,安全套的存在說明這里可能是一個賣淫嫖娼場所,這使得場所業(yè)主不再公開擺放安全套。但公開擺放安全套又是衛(wèi)生部門的要求,是推廣安全套戰(zhàn)略的一部分。因此,很多場所形成了“衛(wèi)生來就擺安全套,公安去就把安全套收起來”的應對方式。
此外,衛(wèi)生部門和公安部門之間的溝通渠道非常有限,這成為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效開展的瓶頸。
2005年,《艾滋病預防控制工作規(guī)范》提出“政府要出面協(xié)調公安部門支持,公安部門要為安全套在娛樂場所中的推廣提供支持,解決政策障礙。”但具體如何支持、如何解決政策障礙,并沒有具體的指導文件和方案。
安全套作為證據的效力有限
中國并不是唯一將安全套作為賣淫嫖娼證據的國家。在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qū),也有類似的做法。但是,有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已經開始思考這一政策對公共衛(wèi)生的影響。
在美國紐約市和三藩市,一個人參與提供或者同意提供性服務換取財物,就會被認定為賣淫。因此,要判定一個人賣淫,檢察官必須要證明三個要素:(1)同意提供或者已經提供性服務;(2)與他人有性行為發(fā)生;(3)有金錢財物交換。
在紐約,警察無需獲得逮捕令,只要有“合理的理由”懷疑嫌疑人意圖犯罪,就可以進行逮捕。盡管持有安全套并不是犯罪,但是,紐約警察決定是否以賣淫或招嫖為由抓捕一個人的理由之一,就是是否持有安全套。紐約警察經常沒收性工作者的安全套,即使不抓捕性工作者。在三藩市,警察經常將持有安全套作為“意圖進一步行動”的證據。盡管警察不沒收安全套,但會拍攝安全套的照片作為證據。
將安全套作為證據,是有考量的。在紐約和三藩市,警察抓捕當事人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安全套,安全套可以采納作為證據來幫助證明賣淫的前兩個要素,但該證據具有多大程度的證明效力,則取決于事實調查人。
從2012年起,一些權益組織對美國一些大城市中安全套作為性交易證據的做法進行調研,發(fā)現(xiàn)由于擔心被逮捕,很多性工作者表示不再攜帶安全套。而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堅持使用安全套對于預防艾滋病非常有效。因此,一些美國的決策者認為,允許安全套作為證據,可能增加艾滋病傳播的風險,影響公共衛(wèi)生和福祉。決策者認為,是否決定使用某一類型的證據,必須衡量其可能帶來的傷害和益處。在紐約和三藩市,政策制定者認為,安全套對艾滋病防治的促進作用,遠勝于其在賣淫案件作為證據的價值。
實際上,安全套在賣淫案件中作為證據的效力比較有限。在關于賣淫的其他要素已經滿足的情況下,安全套最多只能作為關聯(lián)性證據。
2013年,三藩市警方發(fā)布新政策,決定不再將安全套作為賣淫案件的證據,并且要求警察不能沒收安全套、對安全套進行拍照,以及記錄當事人攜帶安全套。2014年5月,紐約警方決定,除了性拐賣有關案件,將極大地限制在賣淫案件中使用安全套作為證據。
而在其他一些國家,包括非洲、亞洲和歐洲一些地方,警察也同樣因為發(fā)現(xiàn)安全套而抓捕性工作者,使得性工作者不愿意攜帶和使用安全套。但是,考慮到這一做法所產生的公共衛(wèi)生風險,緬甸和柬埔寨發(fā)布政策,要求警察不能將安全套作為抓捕性工作者的證據。
(王偉薦自《鳳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