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鵬
同事跟我推薦了論壇上的一篇帖子,是關于喝咖啡的。帖子的內容是,如果一個人有每天喝兩杯星巴克大杯拿鐵的習慣,雖然很愜意,但也很費錢。
帖子給我們算了筆賬,一天兩杯拿鐵大概要花70元,3年喝了1000天,總共花在拿鐵上的錢是7萬元,而一個人大概會工作40年,那么這個人上班期間花在拿鐵上的錢大概是100萬元。這筆錢大概可以買一輛中等配置的法拉利了。帖子的結論是每個人身上都有類似的拿鐵因子(就是像喝拿鐵一樣享受,但是有點費錢的習慣),如果戒掉這些拿鐵因子,按一輩子計算,能省下很多錢。
從邏輯上看這個建議似乎很有價值,但是你聽過另一個故事嗎?是關于吸煙的:一個不吸煙的老人勸一個吸煙的年輕人說:你如果不吸煙,一輩子省下來的錢都夠買一輛法拉利了。年輕人反問:大爺,您不吸煙,您的法拉利在哪里?(當然,我們是支持戒煙的,戒煙更大的好處不是錢。)
類似于抽煙這個話題,兩個收入相仿的年輕人,一個喝拿鐵,另一個不喝,在退休的時候,不喝拿鐵的人很可能并沒有比對方多出一輛法拉利。這兩件事甚至根本沒有線性關系。
為什么戒掉拿鐵,或者像帖子里說的去除拿鐵因子的人并不一定在財富水平上勝出?人是多么復雜的動物,哪有那么簡單呢?
這件事的第一個問題在于,喝拿鐵給那個人帶來了多大快樂?如果是很快樂,那么這對那個人的人生來說真的很重要。
我還記得我高中時暗戀隔壁班的一個女孩,因為她參加了數(shù)學奧數(shù)班,我也就爭取加入了進去,而且整個高中階段我的數(shù)學成績都特別好。
快樂對人來說很重要,起碼比絕大多數(shù)人想象的要重要得多。加拿大心理學家索尼婭·柳波莫斯基曾做過實驗,她的助手們想辦法讓參與者們更加快樂。比如,夸他們,讓他們撿到點錢(這是助手們故意丟的)……對比實驗表明,一個人在快樂的狀態(tài)下工作效率會更高,對其他人也更友善。人們往往認為成功以及成功獲得的獎勵會讓人決樂,實際上這個循環(huán)也能反向運作,快樂的人更容易成功。
也許喝拿鐵的人因此感到快樂,就像我一樣,那點小快樂支撐著他做事更有效率。在這個過程中,這個人因為快樂賺到的錢可能比不喝拿鐵省下來的還要多。單純地把這個人的“拿鐵因子”拿走可能并不是一個很好的主意。
第二個問題,你關注到因為不喝拿鐵而多出來的時間了嗎?一個人在星巴克排隊,點拿鐵并且等著它涼一點,然后再微微出汗地喝完它,每杯大概需要25分鐘。兩杯拿鐵,50分鐘的時間,你怎么度過,這需要更好的解決方案。人們很難主動去改變自己無害(比如吸毒就是有害的)而且承受得起的行為模式,除非找到另一種更有趣的。
在現(xiàn)在的中國超級城市中,要找到一個比獨自喝拿鐵更快樂而且便宜的事大概是非常困難的。這里還有一個便于實施的因素,情侶約會,卿卿我我是很快樂,但是實施成本太高了。
我倒不是為拿鐵主義者辯護,反正從我的角度看,比喝拿鐵更有性價比的休閑快樂方式并沒有太多。很多人并不喝拿鐵,他們同樣沒有法拉利,過得甚至更糟,原因就是他們的拿鐵因子替代方案比之前的拿鐵因子要差很多。有時候這種差距并不明顯,而且這種差距不一定只表現(xiàn)在財務問題上,而是滲透在整個生活中。人很難覺察到,一種好的快樂解決方案到底有多重要。
叮囑一句,當人們要改變自己或者配偶一種并不過分的快樂解決方案時要三思而行,這很可能不是個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