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珈
日本著名學(xué)者高橋敷先生曾在秘魯一所大學(xué)任客座教授。當(dāng)時,他與一對來自美國的教授夫婦毗鄰而居。
一天,美國夫婦的小兒子不小心將足球踢到了高橋先生家的門上,一塊花玻璃被打碎了。高喬夫婦理所當(dāng)然地以為小孩子的家長很快會登門道歉并賠償損失。
然而,他們想錯了。這一整天,孩子的家長根本沒有出現(xiàn)。
第二天一早,小孩子在出租車司機的幫助下,抬著一塊花玻璃,來到高橋先生家。高橋打開門,小家伙彬彬有禮地說:叔叔,對不起,昨天我不留神打碎了您家的玻璃,因為商店已經(jīng)關(guān)門了,所以沒能及時賠償。今天商店一開門,我就去買了這塊玻璃,請您收下它,也希望您能原諒我的過失。這種事情再也不會發(fā)生了,請您相信我?!崩硭?dāng)然的,高橋夫婦不僅原諒,而且喜歡上了這個彬彬有禮的孩子。他們款待孩子吃了早飯,還送他一袋日本糖果。
原以為此事就此便畫上了“句號”,可出人意料的是,當(dāng)孩子拿著那袋糖果回家之后,那對美國教授夫婦卻出面了。他們向高橋夫婦的寬容表達了感謝,并將那袋還沒有開封的糖果還給了高橋夫婦。他們認為:一個孩子闖了禍,不應(yīng)該得到獎勵。雖然是小孩子,但也應(yīng)當(dāng)對自己的行為負責(zé)。
孩子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為了賠償,他幾乎花掉了自己所有的零花錢,但是,他決不會因此得到父母一分錢的“補貼”。如果錢不夠的話,父母可以考慮借錢給他,但他必須有自己的還款計劃,比如通過勞動賺取傭金,或者節(jié)約自己每周的零花錢等等,之所以這樣做,是讓他為自己的過失付出代價。只有這樣,他才能接受這個寶貴的人生教訓(xùn)。
去年,小閱給同學(xué)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11歲的里根踢足球時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鄰居索賠12.5美元。父親借給里根并讓他一年后還。里根打工半年,終于賺夠錢還給了父親。后來,里根回憶這件事時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dān)過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責(zé)任?!?/p>
這兩個故事蘊含著同一個道理:你要對自己的過失負責(zé),哪怕你還是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