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君華,鄧杰
膿毒血癥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黃君華,鄧杰
目的研究膿毒血癥患者的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達和變化的臨床意義。方法選取膿毒血癥患者40例,將23例器官功能正?;颊咴O為A組,17例器官功能不全患者設為B組,另選40例正常人作為對照組,比較3組外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血漿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6-keto-PGF1)。結果膿毒血癥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及TXB2均高于正常組(均<0.05),但6-keto-PGF1低于正常組(<0.05);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在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及TXB2均高于器官功能正?;颊撸ň?.05),但6-keto-PGF1低于器官功能正?;迹ǎ?.05)。結論膿毒血癥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明顯處于高度活化狀態(tài),其活化程度與患者病情呈正相關。血小板激活指標可以作為患者臟器損傷程度的有效指標之一。
膿毒血癥;血小板膜糖蛋白;表達
膿毒血癥是由于感染引起的全身性嚴重反應綜合征[1],是燒傷、創(chuàng)傷、休克等嚴重疾病患者的高發(fā)并發(fā)癥之一,患病后容易引發(fā)全身性多器官功能障礙。全球現(xiàn)階段感染膿毒血癥患者超過1 800萬人,并且該病發(fā)病率還在以每年2%~7%的速度上升,該病發(fā)病后病情兇險,病死率較高[2-3]。流行病學研究發(fā)現(xiàn),膿毒血癥患者的病死率已超過心肌梗死,成為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中非心臟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該病的發(fā)病機制目前還沒有準確的定論,涉及到復雜的全身性病變,主要有全身炎癥網(wǎng)絡效應、基因多態(tài)性、免疫功能障礙及凝血功能異常等。凝血系統(tǒng)的活化加重膿毒血癥患者病情的發(fā)展,而血小板在炎癥和凝血間占據(jù)著最主要的作用。本文研究膿毒血癥患者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達及變化,并與正常人進行對比,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浙江省舟山醫(yī)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膿毒血癥患者40例,均符合美國胸科醫(yī)師學會(ACCP)/危重病醫(yī)學會(SCCM)中關于膿毒血癥的新診斷標準[4],且自愿參加;排除:(1)患病前有血栓性疾病及可引起血小板變化的疾病,(2)入院前10 d內接受過血小板抗凝藥物治療或是3 d內有過肝素抗凝病史。根據(jù)患者的發(fā)病程度將器官功能正?;颊吆推鞴俟δ懿蝗颊叻譃锳組和B組,A組23例,滿足嚴重膿毒血癥的診斷標準,其中男12例,女11例,平均年齡(46.7±8.9)歲;B組患者17例,均未達到嚴重膿毒血癥的診斷標準,其中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齡(46.1±9.2)歲;正常對照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齡(44.9±8.8)歲。3組性別、年齡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具可比性。
1.2方法抽取患者肘靜脈血5 ml,將其分別加入2 ml、3 ml的兩只抗凝試管中,分別在試管中注入1%依地酸鈉,去抗凝血2 ml進行離心,800 r/min速度離心5min后取上層富含血小板血漿(PRP)[5],在3 500 r/min速度離心15 min后去上清液,加入磷酸鹽緩沖液(PRP),再通過3 000 r/min速度離心10 min后洗滌2次,加入1%的多聚甲醛固定30 min后制成血小板懸液,放入4℃的冰箱中待測。剩余3 ml的抗凝血在低溫下以速度3 000 r/min的速度離心20min后,將血漿分離出保存于-20℃的冰箱中待測。將固定后的血小板懸液通過1 500 r/min的速度離心10 min后去除上清液,在其中加入抗血小板膜受體的熒光標記抗體,在常溫下放置30 min后加入PBS離心10 min,除去上清液,再加入1 ml PBS將血小板懸浮,采用美國Becton-Dickinson公司生產的Calibur型流式細胞分析儀進行檢測[6]。采用雙抗夾心免疫放射分析法檢測血漿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6-keto-PGF1)。
1.3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2檢驗。<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外周血中各項檢測指標比較
膿毒血癥患者中死亡13例,病死率為32.5%。膿毒血癥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及TXB2均高于正常組(均<0.05),6-keto-PGF1濃度低于正常組(<0.05),見表1。
2.2器官功能正常與不全患者外周血中各項檢測指標比較B組在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及TXB2均高于A組(均<0.05),6-keto-PGF1低于A組(<0.05),見表2。
膿毒血癥是危害人類健康疾病之一,該病的發(fā)生是由于各種病危患者所發(fā)生的并發(fā)癥[6]。研究發(fā)現(xiàn),進入21世紀以來,膿毒血癥高病死率并未得到有效解決,相反該病的發(fā)病率在逐年上升,已成為了ICU病房中非心臟病死亡的主要疾?。?-8]。本文顯示,膿毒血癥患者病死率為32.5%。
表1 膿毒血癥患者與正常組外周血中各項檢測指標比較
表2 器官功能正常與不全患者外周血中各項檢測指標比較
血小板中CD62P又稱GMP140或PADGM蛋白,在靜止血小板中定位于顆粒,活化的血小板中定位于質膜上。在靜止的血小板中平均每個血小板表面僅能表達900~1120個CD62P分子;當凝血酶活化時,此時血小板中顆粒與質膜會發(fā)生融合,在短時間內會使血小板質膜上表達的CD62P分子增至(10~13)×103個[9-10]。它介導血小板在血管內皮細胞上滾動及黏附作用,增強血小板與單核細胞間的作用[11],血小板活化后CD62P分子大量表達于表面,并與pSGL-1d的受體結合參與血小板黏附白細胞反應,血小板活化后CD62P分子大量表達于表面,并與pSGL-1d的受體結合參與血小板黏附白細胞反應。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降低見于各種原因所致血管內皮細胞及其下層組織損傷時導致PGI2合成酶減少。Vardi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在膿毒血癥患者外周血中CD62P分子表達增加,同時該病的嚴重程度與CD62P分子表達呈正相關。本文顯示膿毒血癥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明顯高于正常人,同時器官功能不全患者也明顯高于器官功能正常患者(<0.05)。CD63是血小板內溶酶體顆粒的膜蛋白,在機體處于正常狀態(tài)下時,血液中血小板表面僅有少量表達,當血小板處于活化狀態(tài)時,CD63會跟隨顆粒反應而在血小板表面大量表達,同時能夠介導中性粒細胞對活化內皮的黏附,也是一種理想的檢測血小板活化程度的指標。本文也證明CD63的表達與膿毒血癥的發(fā)生有關,也與病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
綜上所示,膿毒血癥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檢測,可以直觀顯示膜糖蛋白CD62P、CD63水平與膿毒血癥的關系,為該病的治療和預后提供了一個有效的依據(jù)。
[1]陸任華,朱銘力,方燕,等.CRRT在膿毒血癥患者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血液凈化,2013,12(21):651-656.
[2]許濤,盛曉華,崔勇平,等.CRRT在膿毒血癥急性腎損傷患者救治中的臨床研究[J].中國血液凈化,2013,12(11):646-650.
[3]龍濤,白蓉蓉,李智,等.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對術后重度膿毒血癥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13(9):2881-2883.
[4]朱紅,劉川,馬麗娜,等.N末端B型利鈉肽原和降鈣素原在老年膿毒血癥患者預后評估中作用[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5,5(12):462-464.
[5]應滿珍,張為民,杜凱磊.美羅培南不同輸注方式對ICU膿毒血癥患者療效對比[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5,4(14):553-555.
[6]戴凌燕,章義利,程碧環(huán),等.膿毒血癥患者胸腺肽對線粒體功能的影響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6(23):1236-1238.
[7]付俊,顧國平,徐慶,等.N-末端腦鈉肽前體、肌鈣蛋白I、超敏C反應蛋白對膿毒血癥患者的臨床價值探討[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5,11(17):1775-1777.
[8]李政霖,祁恒旭,陳曉園.降鈣素原指導膿毒血癥患者抗感染治療的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9(34):19-20.
[9]曾愛英,戴木森,王曉萍,等.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治療對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及膿毒血癥患者一氧化氮合酶和降鈣素原的影響[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14,1(4):62-66.
[10]馮雪芳,周蓉,張蕓,等.延長每日血液濾過對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或膿毒血癥合并急性腎損傷患者外周血T細胞亞群的影響[J].世界臨床藥物,2013,12(22):727-730.
[11]Severino P,SilvaE,Baggio-Zappia GL,et al.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of mononuclear cells frompatients withsepsissecondaryto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J]. Genomics Data,2014,21(15):1099-1100.
[12]Vardi M,Ghanem-Zoubi NO,Zidan R,et al.Venous thromboembolism and the utility of the P adua P rediction S core in patientswithsepsisadmittedtointernalmedicine departments[J].J Thromb Haemost,2013,11(3):257-258.
10.3969/j.issn.1671-0800.2016.08.006
R692
A
1671-0800(2016)08-0991-03
2016-02-25
(本文編輯:孫海兒)
316000浙江省舟山,舟山醫(yī)院
黃君華,Email:465714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