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
閱讀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繼續(xù)通過中國和阿拉伯成語,來了解中國生肖文化的“龍蛇馬羊”四種動物,在阿拉伯文化中的位置。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重大區(qū)別,即:龍在阿拉伯文化的不存在;羊、馬和蛇在兩個文化中有很多共同點,比如地位和各自代表的意義,但是,由于兩國文化環(huán)境和思維方式的不同,他們在兩國文化當(dāng)中的寓意也有區(qū)別。
一 龍
中國龍是中國人虛構(gòu)的一種神異動物,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跡可尋。龍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脖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龍是中國特產(chǎn)的珍惜動物揚子鱷神化而成的。中國人把不可抗拒的力量、威權(quán)、權(quán)力都給了龍,在中國人眼里,龍的地位崇高無上、是帝王的象征。
龍在中國十二生肖排名第五、與十二支配屬“辰”。龍,作為中國人獨特的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已扎根和深藏于中國每個人的潛意識里頭,不但人們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幾乎都有打上龍文化的烙印,而且龍文化的視角,龍文化的審美意識已滲透入了中國社會文化的各個領(lǐng)域、各個方面。
龍是權(quán)勢、高貴、偉大、神圣、完美、至高無上的象征,又是幸運、吉祥、成功的標(biāo)志,是華夏民族所尊奉的圖騰。在封建王朝,龍是專用的,別人不得僭越。皇帝被稱為“真龍?zhí)熳印?,皇帝的子孫被稱為“龍子龍孫”。作為炎黃子孫,中國人又被稱為龍的傳人。
“龍”象征意義以正面、褒義內(nèi)容為多?!褒垺毕笳骰顫姵C健、情緒高漲、旺盛的精神、英雄豪杰、人才、好人、俊者君子、眾人、佳婿、佳丈夫、家長、大人物等地位、德行、聲望高的人等象征符號,例如:生龍活虎、 龍馬精神、人中之龍、望子成龍、藏龍臥虎、龍眉鳳目、龍躍鳳鳴、乘龍快婿、乘龍配鳳、一龍九種、亢龍有悔、龍行虎步、鳳子龍孫、龍種鳳胎、飛龍在天、附鳳攀龍、龜龍鱗鳳,等等。
“龍”字還用于贊美書法、作文、刺繡、樂曲的形勢的成語,比如:繡虎雕龍、鳳舞龍飛、畫龍點睛、文擅雕龍、筆底龍蛇、矯若游龍。
“龍”也包括負面、貶義的象征內(nèi)容,象征蠻橫霸道、艱巨危險、讓人懼怕以及敵人、被斗爭的對象等符號意象。例如:龍睜虎眼、龍?zhí)痘⒀?、虎窟龍?zhí)丁⒎⒔谍?、強龍不壓地頭蛇、龍爭虎斗等等。
龍是中國的獨特、獨一無二的神異動物,中國古代人的想象力太豐富,龍是他們不斷神化的產(chǎn)物,現(xiàn)在成為中華民族的圖騰。在阿拉伯文化中沒有龍的存在,這個詞在阿拉伯語是外來詞,在阿拉伯文化里也沒有類似地位的動物,阿拉伯人也沒有這個思想。阿拉伯民族在伊斯蘭教興起之前也有宗教,有偶像崇拜、基督教和猶太教,但是主要是以偶像崇拜為中心。阿拉伯半島的民族把威權(quán)和不可抗拒的力量給他們崇拜的偶像,在他們的腦子里不可能把權(quán)威給不存在的事物,但是他們愿意把它給存在的事物,哪怕是一塊石頭的偶像!那么在伊斯蘭興起之后,偶像宗教慢慢消失了,偶像就失去了萬能和不可抗力量的地位,伊斯蘭教把不可抗力、萬能等權(quán)力全都給了創(chuàng)造宇宙的安拉。
在古埃及歷史上有地位相同的神化產(chǎn)物,就是:荷魯斯(HOURS)神,荷魯斯是古代埃及神話中法老的守護神,是王權(quán)的象征,可以把荷魯斯看作是由許多其他與皇權(quán),天空等有關(guān)的神祇組成的合并體,而這些神祇大多是太陽神。古埃及法老時期的每一位法老國王代表荷魯斯神統(tǒng)治埃及,所以他們的稱號之一是荷魯斯。它父親是復(fù)活神歐西里斯,它母親是月亮神艾西斯。它的形象是一位隼頭人身的神祇。埃及南部的阿斯旺省有荷魯斯的神廟,它的神廟是古埃及法老時期第二大神廟,神廟用兩百年來完成了。權(quán)利在古埃及和古代中國分別給龍和荷魯斯。兩個文化里都給抽象、自己在想象中締造出來的無限力量的產(chǎn)物。
二 蛇
蛇在十二生肖中被稱為“小龍”,由此可見它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地位。與十二支配屬“巳”。人們常常把蛇雅稱為“小龍”,以示尊崇。蛇脫下的皮叫蛇蛻,也被稱為“龍衣”;民俗農(nóng)歷二月二是蛇結(jié)束冬眠、出洞活動的日子,也被稱為“龍?zhí)ь^”。這些都是把蛇比為龍。而事實上,龍也是人們在蛇的基礎(chǔ)上添枝加葉想象附會而成的。盡管如此,蛇與龍的地位及敬奉象征意義是有天壤之別的。也許因為龍并不真正存在,人們可以隨意塑造龍的形象,而蛇是人人都見到過的,尤其是毒蛇還傷人致命,因此人們對蛇的印象就很不好了。
“蛇”的象征意義之一是莫測。蛇沒有腳卻可以爬行,又往往來無影響去無蹤,顯得很神秘。神秘導(dǎo)致人們對蛇的崇拜。上古人們對蛇的危害和威脅無能為力,為了籠絡(luò)蛇使是施恩于人,人們把它當(dāng)作神來敬仰和崇拜。由神秘而帶來的是種種禁忌。中國各地各民族都有各種蛇的禁忌。
“蛇”象征多為負面、貶義的,但也有正面和褒義的象征符號,“蛇”象征報恩和長壽。蛇是古代人崇拜的圖騰,是神的化身,保佑人們消滅得福,懂得知恩圖報,例如:靈蛇之珠,“蛇”還象征壽數(shù),例如:歲在龍蛇。
“蛇”的象征意義多為負面、貶義的內(nèi)容。有的蛇有毒性,讓人產(chǎn)生懼怕之感,蛇的形象和行動的姿態(tài)欠佳,沒有四足,靠肚子行走,給人以不好的感覺,再加上蛇沒有聲帶,不能發(fā)出聲音,這更加深了它陰冷的印象。所以,人們賦予“蛇”丑惡、讓人懼怕、貪心、狡詐、無法莫測、惡勢力等象征符號。這類的象征意義可以由以下成語反映出來:蛇頭鼠眼、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杯弓蛇影、龍蛇混雜、蛇心佛口、撥草尋蛇、蛇蝎心腸、人心不足蛇吞象、蛇食鯨吞、強龍不壓地頭蛇、虎頭蛇尾、蛇無頭不行、打草驚蛇,等等。
“蛇”在阿拉伯文化中也是丑惡、讓人懼怕、貪心、狡詐、無法莫測、狡猾、殘暴、冷血、陰狠、隱秘、勾結(jié)以及謹(jǐn)慎等象征符號。例如:被蛇咬的人怕繩子,就對應(yīng)漢語里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信仰真主者不會被同一洞穴的蛇咬傷兩次,可對應(yīng)“事不過三”;像女蛇藏在干草里,可對應(yīng)“美女蛇”;女蛇不被其毒物害死,可對應(yīng)“虎毒不食子”。
在阿拉伯語里,蛇的象征以貶義為主,在研究當(dāng)中,唯一找到的褒義成語是“蟲子模仿蛇形一伸腰就裂了”,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蛇很靈活,但是蟲子不是,蟲子因為沒有這個特性,一模仿蛇就裂了。這個成語說模仿別人會失去自己的真本色,可對應(yīng)中文的“邯鄲學(xué)步”。
“蛇”不僅僅在中國文化和阿拉伯文化中象征意義是一致的,各民族對蛇的看法也是基本一致的,原因是其共性。蛇象征殘暴、冷血、陰險、陰狠、隱秘、勾結(jié)以及謹(jǐn)慎等,這可以從成語當(dāng)中顯現(xiàn)出來。但是蛇在漢民族文化除了這些象征意義之外,其還象征追求愛情和幸福。這一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民間傳統(tǒng)故事《白蛇傳》。
三 馬
在中國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七、與十二支配屬“午”,是中國人最早飼養(yǎng)的六畜之一。馬在中華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極高,具有一系列的象征和寓意。龍馬精神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所崇尚的奮斗不止、自強不息的進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祖先們認為,龍馬就是仁馬,它是黃河的精靈,是炎黃子孫的化身,代表了華夏民族的主體精神和最高道德。
“馬” 象征意義以正面、褒義內(nèi)容為多。其象征身材高大、奔跑很快、君王、君子、人才、威嚴(yán)、健康、善良、高昂、剛健、經(jīng)驗豐富,這些正面、褒義象征意義又以成語反映出來:牛高馬大、快馬加鞭、躍馬揚鞭、龍馬精神、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快馬一鞭、伯樂相馬、一馬當(dāng)先、人強馬壯、馬到成功、老馬識途,等等。
“馬”以前是戰(zhàn)爭的工具,所以有不少的“馬”字成語象征戰(zhàn)爭、激烈戰(zhàn)爭。例如:招兵買馬、馬放南山、枕戈汗馬、鐵馬金戈、秣馬厲兵、兵強馬壯、千軍萬馬、躍馬揚鞭、單槍匹馬,等等。
“馬”與人類的生活緊密相關(guān) ,所以“馬”常象征一定的人性、人格和具有這些品性的人,也常象征一些事物、事理。這些象征意義中有些是負面、貶義的內(nèi)容,比如仆人、假貨、虛假地位卑下的人、處境危險、沒有希望的人事物、領(lǐng)導(dǎo)的人以及普通、無才的人、丑陋兇惡、愚笨、無自知之明、沒有知識、亂生活、失去控制等符號意象。這類象征意義的“馬”字成語由以下的成語反映出來:作牛作馬、牛童馬走、呼牛呼馬、指鹿為馬、盲人瞎馬、懸崖勒馬、死馬當(dāng)活馬醫(yī)、兵荒馬亂、害群之馬、馬瘦毛長、老馬戀棧、牛頭馬面、馬牛襟鋸、牛耕田,馬吃草、心猿意馬、馬失前蹄、脫韁之馬,等等。
阿拉伯半島原來多是游牧民族,馬對一個游牧民族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阿拉伯馬是世界上的古老馬種之一,它們聰明、活躍及富有耐力。阿拉伯馬的頭形狀獨特,尾巴高聳,容易分辨??脊艑W(xué)發(fā)現(xiàn)它們源于4500年前,屬于最古老的品種之一。馬一直以來是阿拉伯人體現(xiàn)自己的能力、炫耀財富的方式之一,同時馬是戰(zhàn)爭的輔助工具,是阿拉伯人擴大帝國的重要因素之一。
馬在阿拉伯文化只有褒義、正面內(nèi)容,沒有貶義和負面的象征意義。馬在阿拉伯文化象征珍貴的禮物、英俊、英雄、聰明、高貴、健康等符號意象。比如:如果贈送馬就要贈送其轡,如果贈送駱駝要贈送其韁繩,這個成語的意思是鼓勵做好事要做到最后,馬象征大禮品和好事兒。又如,馬的好不在于蓋布,馬的好在于其力量和速度,馬的象征意義之一就是有速度,跑得快和有很強的力量。這個成語的意義是我們不要被人或事物的外貌所欺騙,要看出內(nèi)在的本質(zhì),可對應(yīng)中文的“真金不怕火煉”。再如,驢面不如馬掌好,在阿拉伯文化“馬”的地位很高,馬象征備受尊重、歡迎的動物。那么,驢則象征愚蠢、不聽話、卑賤、被打罵的對象等符號意象。在阿拉伯文化中,你的舌頭跟你的馬一樣,如果愛護它,它會愛護你,如果侮辱它,它會侮辱你。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要人好好說話,不要亂說話,因為所說出口的話都會有回報,也是體現(xiàn)馬的地位高,人若侮辱馬,馬也會按它的方式侮辱其主人??蓪?yīng)漢語里的“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馬在中國文化地位也很高,龍馬精神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所崇尚的奮斗不止、自強不息的進取、向上的民族精神,它象征經(jīng)驗豐富、英俊、矯健和善良等等。阿拉伯傳統(tǒng)文化和馬術(shù)是分不開的,馬是阿拉伯人的驕傲和自豪,所以馬對阿拉伯人來說是非常重要,馬從古至今一直持有的地位沒有變。這樣的比較說明“馬”在阿拉伯文化和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很相似。我們發(fā)現(xiàn),漢語里帶馬字成語也有貶義的象征,但是,在阿拉伯語里,沒有出現(xiàn)任何與馬有關(guān)的貶義詞,這樣說明并證明馬在阿拉伯文化當(dāng)中的地位高于其在中國文化的地位。
四 羊
羊在中國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八、與十二支配屬“未”,也是中國的六畜之一。它在中國文化中是一種吉祥的動物,羊是遠古先民宗教儀式中圖騰崇拜的吉祥寵物,先民使用羊祭祀祖先,認為這么做祖先會保佑后代吉祥。
它凝聚著中國人們崇尚善良、美好、溫順、吉祥的情結(jié)。漢語中的“羊”與大字構(gòu)成“美”,故在漢文化中有“羊大為美”的說法。古漢語中,“羊”與“祥”字相通,所以人們往往將“吉祥”寫成“吉羊”。這樣便成了美麗與吉祥的象征。在漢語中,由于古時“羊”與“陽”諧音,所以三只羊仰望太陽的圖案稱為“三陽開泰”,象征著吉祥、安泰。但是另一方面,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里,溫順的羊往往又是猛獸的獵物,因此出現(xiàn)很多負面和貶義內(nèi)容,甚至帶“羊”字的成語以負面和受欺負的象征為多。
“羊”是最古老的六畜之一,是食用的對象、祭祀的祭品等,它與畜牧業(yè)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guān)。這可以通過“羊”字成語體現(xiàn),比如:羊羔美酒、殺豬宰羊。
雖然羊有很多美好的象征意義,但是在成語里,或許是因為它有善良、順和的象征,因此容易受欺負。羊的貶義象征符號多象征災(zāi)禍源頭、遭損者、受害者、遭損失的財物。這些象征符號由以下成語反應(yīng)出來。例如:羊破菜園、餓虎撲羊、虎入羊群、順手牽羊、羊落虎口、亡羊補牢、如狼牧羊、歧路亡羊、以羊易牛、十羊九牧等等。
“羊”在伊斯蘭教興起之前是祭品、被宰的動物、好吃的動物,信偶像的阿拉伯人用它來祭祀偶像。“羊”在阿拉伯伊斯蘭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羊”參與安拉創(chuàng)造的奇跡之一,即古爾邦節(jié)的奇跡。故事如下,在伊斯蘭教興起之前,伊斯蘭教的古代先知易卜拉欣夜間夢見安拉命他宰殺兒子伊斯瑪儀獻祭,他天天有這個夢,剛開始以為這么夢只不過是幻夢,后來確定這個夢是真的。他最后把這個夢講給他兒子伊斯瑪儀,他兒子毫不猶豫鼓勵父親服從安拉的命令。父親舍不得殺兒子,很傷心痛哭。兒子說:“我的父啊,你把我翻個身,讓我匍匐而臥,這樣你就下決心吧,順從真主的命令?!币撞防缆犃藘鹤拥膭裱裕阉藗€身,然后解下刀子使勁宰時,安拉(真主)派了天仙吉卜熱依勒背來一只黑頭羚羊作為祭獻。真主之所以命令伊斯蘭教的古代先知易卜拉欣宰殺兒子伊斯瑪儀獻祭,是為了考驗他對安拉的虔誠。那么在伊斯蘭教興起之后穆罕默德先知告訴所有穆斯林,穆斯林有兩個節(jié)日,一個是開齋節(jié),另一個是宰牲節(jié)(古爾邦節(jié))。從此之后穆斯林每年的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慶祝古爾邦節(jié)、模仿古代先知易卜拉欣宰羊宰牛、學(xué)習(xí)父子對真主的敬畏、順從的大無畏精神,二是把宰牲肉分散救濟貧民,使窮人也能感覺到節(jié)日的喜慶和快樂;三是抑制私欲,培養(yǎng)堅忍不拔的高尚品德;四是不僅對主能生敬畏。而且對于任何人或任何事物能做到親、愛、公、善。人是萬物之靈,通過這個偉大的考驗,能體會到宰牲的真正意義,珍惜今世時光,與各族人民情同手足、和睦共處、互敬互愛,達到名符其實的穆民的標(biāo)準(zhǔn)。所以羊在伊斯蘭教起了很大的作用,安拉使用它作奇跡。
羊在阿拉伯文化的特性之一是溫順、可愛、美味佳肴。帶“羊”的成語都象征宰的對象。這個象征意義由以下成語反應(yīng)出來:“被宰的羊不怕剝皮疼”。 “替罪羊”,其文化背景是上述詳細講的伊斯蘭教古代先知易卜拉欣夢見殺他兒子的故事,是比喻代人受過,現(xiàn)在使用范圍不同了,其意思是拿無辜的人替犯罪人受懲罰。“牧羊人若成為朋友,羊會丟失”, 意思是牧羊的人要是成為朋友,他們會忙聊天也不會注意好自己的工作?!皯?zhàn)爭時沒有角之羊被打敗”,成語的意思是,在戰(zhàn)爭的時候人要準(zhǔn)備所能準(zhǔn)備的來打敗敵人,不然會變成跟沒有角之羊一樣被打敗。這個成語告訴我們?nèi)艘嗯?,做好?zhǔn)備。
“羊”是與上古先人生活關(guān)系最為密切的動物,羊伴隨中華民族步入文明,與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影響著中國文字、飲食、道德、禮儀、美學(xué)等文化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羊在中國文化里一方面是吉祥的動物,羊的性格溫順,體態(tài)和諧,潔白可愛,象征善良、溫順、美好的情緒。另一方面羊象征弱者、被丟失的財物等符號意象。在阿拉伯文化中“羊”的地位不相同,雖然象征溫順、可愛、美味佳肴、被宰的動物,也有善良弱者的、受欺負的象征,但是原因來自于宗教因素。在兩種文化當(dāng)中羊有相同的代表意向,但是羊在阿拉伯文化的地位來自于宗教原因,在中國,其地位則來自于語言習(xí)慣和傳統(tǒng)思想。
研究龍、蛇、馬以及羊這四種動物和其相關(guān)的成語,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文化和阿拉伯文化之間的差異的原因是宗教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以及語言習(xí)慣,這樣的情況使得中國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在思想上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但是,無論兩種文化有多少差異,都值得尊重和學(xué)習(xí)。研究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是為了更深地了解文化,我們比較是為了發(fā)現(xiàn)其美麗和獨特,能夠有獨特思想的民族是值得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