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彬??
語文教學好像是一臺戲,教師和學生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這臺戲的質量。然而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往往越俎代庖,忽視學生的主題角色,這樣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要改變老師在教學中的這種傳統(tǒng)角色,我們首先要對學生和教師的角色作充分地認識?,F(xiàn)代教學論認為,課堂教學的本質屬性是教師價值引導和學生自主建構的辯證統(tǒng)一,這就要求教師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轉變,這也是新條件下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近乎是“孤獨的個體”,很少帶有群體性,而新型的學習模式要求學生由孤獨的學習者向合作的學習者轉變,由接受型的學習者向探究型的學習者轉變,由他主的學習者向自主的學習者轉變。只有通過兩者的角色正位,我們語文教學的這出戲才會演得高潮迭起。
一、首先教師應給學生以廣闊的視野,給學生閱讀空間
教師成為引導角色,教材的知識是有限的,課堂教學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識是無窮盡的,又是在不斷發(fā)展的,隨著科學文化的發(fā)展,學生學會教材上那點知識還是不夠的,在語文教學上,我們教師不斷的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開闊視野,提高與時俱進的能力。不能圍繞在書本課文中轉,要讓學生多閱讀,多收集,多積累,給學生閱讀時間,走出課本走出課堂。
怎么才能使學生能自覺閱讀呢?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要給學生閱讀的自由,比如閱讀的內容寬松,當然不健康的不能閱讀,包括歷史科技社會故事等;要做好閱讀指導,引導學生怎么樣選書,怎么看書,怎么做筆記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如每天自己定時閱讀,寫讀書筆記,反問疑思等。
語文教師做好學生的閱讀引導,不僅對課堂教學有幫助,而且也對學生的自身發(fā)展有利,也是課堂教學以生為本的理念的注入。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二、構建教材和學生之間的橋梁
教師不能代替學生的思考和言論,要讓學生同教材交流同社會交流。教師扮演橋梁角色,首先要提高學生對文章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催化劑,如果我們不能把它激活,即使我們搭好了橋,有些學生還是不愿過的。要克服此種現(xiàn)象,我認為應從減輕學生閱讀時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生感悟入手,要讓他們感受到閱讀教材也是一種享受,而不是心理負擔,讓他們通過閱讀感受到語文的意韻美。設計能讓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引入學生對課文的注意,否則即使我們搭上橋了學生也不會通過。再者我們要設計好教材的誘餌,發(fā)掘教材中和學生有關的且能使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入手,是學生體會文中的藝術美和思想美,是學生能萌發(fā)從教材中汲取精華的欲望,通過立體、血肉豐滿地教學,我們就可以有效地把教材與學生的情感之橋穩(wěn)當?shù)拇罱ㄆ饋恚箤W生在教材里徜徉。這樣,教材會在課堂高潮不斷迭起的載體里顯示其彌足珍貴的價值,學生與教材的關系也因此而得到升華和鞏固,而語文教學的魅力也會顯得更加的迷人。最后教師也點撥總結閱讀理解方法,使學生能獲得自行解決問題能力。
三、在學生人文凈勝的滲透上做藝術感染的天使
教材中的人文精神不能靠教師說給學生,這樣會適得其反,不能是學生理解,進而還逆反,人文精神的傳輸重在熏陶和感染,是潛移默化的。語文教師不能只懂的一些漢語文學理論,而應不斷的加強文化的內涵,培養(yǎng)良好的人文精神,這樣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滲透到學生身上。教師要做好“天使”首先要情感豐富和真誠,感人心莫過于情先,也可以說語文教學時一種情感教學。讓學生要同作者交流,通過交流換角色感受問中的美,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可以在課堂上設置情景充分體現(xiàn)當時作者的心情,感受父愛的偉大,深深的父子之情,從而轉化成學生內在的思想情感起。其次要我們教師還必須有言行風度,是自己的言行能潛移默化的感染學生。再者是教師自身要有藝術的鑒賞能力和藝術的修養(yǎng)。
四、打破舊的模式,做創(chuàng)新的開路先鋒
科學家霍伊爾也指出:“今日不重視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國家,則明日將淪為落后國家而羞愧?!彼?,在語文教學的活動中,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是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對于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我們敢于發(fā)疑。用于創(chuàng)新,打破固有的教學模式。增加教學特色,給學生創(chuàng)建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良好環(huán)境。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若是不茍言笑,或者過于拘束,可想而知,課堂的氣氛多趨于緊張、嚴肅,學生會產(chǎn)生壓迫感,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甚至不敢課堂發(fā)言,這就大大地限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揮。因此,如果課堂中的教師能有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時常笑臉相向,具有幽默感,給學生創(chuàng)建輕松的環(huán)境,這樣,學生上課時就如沐浴在春風里,思維活躍,他們之間就可以碰撞出創(chuàng)造性的火花。這要求我們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懷疑批判精神。教師要超越自我,敢于讓學生挑戰(zhàn)課本挑戰(zhàn)教師,能說出的觀點看法,陳述自己的見解,同時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其次是教學要以學生為主,讓學生主導課堂的討論氛圍。最后要善于總結反思,只有這樣才不斷探索成功。
隨著語文教學的發(fā)展和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初中語文教師應是多面角色,在以生為本的新的教學理念下,我們教師更應是多面手,引導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提高學生語文的閱讀和鑒賞能力。把培養(yǎng)學生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放在教育的首位,給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輕松地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能自覺地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這才是我們語文教師成功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