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琴
【摘要】腳手架的搭建對于施工安全至關重要,本文對搭建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的安全隱患進行分析,找出產生安全隱患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探討防治安全隱患的具體策略,旨在為我國的建筑施工安全提供理論幫助。
【關鍵詞】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隱患;防治措施
鋼管和扣件是扣件式腳手架的主要組成部分,能夠及時拆卸和安裝,使得腳手架具備方便、耐用等特性,為施工單位節(jié)省了大量的成本??奂侥_手架在建筑工程中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由腳手架搭建不合格而引發(fā)的安全事故的數(shù)量也不斷增多,對施工工人和施工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對安全隱患進行分析,找出具體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一、立桿基礎沉降不均勻
(一)產生原因
立桿基礎底面實際所受到的平均壓力比地基承載力的預計值高。處理回填土基底不規(guī)范、壓實不到位。排水措施不規(guī)范等引起基礎變化。
(二)防治策略
1.根據(jù)腳手架的搭設高度來進行防治:當搭設高度小于25m時,進行素土夯實找平,并在土上加鋪木墊板,厚度大約為5cm,長度為2m,在木墊板上加設鋼底座,保持木墊板與墻面垂直;當搭設高度在25m和50m之間時,進行回填土分層夯實的方式使其達到相關要求,在地基上依次鋪設厚渣、混凝土板、鋼槽,厚渣的厚度大約為20cm;當搭設高度大于50m時,通過澆筑混凝土和支墊枕木等方式來保持立桿基礎均勻沉降[1]。
2.進行排水處理。按照相關的設計要求來調整平整地面的表面坡度,維持在2%以上,立桿基礎至少要高出地平面100mm。為了保證排水通暢,在地勢較低的地方還要疏通、磚砌排水通道。
二、立桿接頭位置不規(guī)范
(一)產生原因
長短鋼管不匹配,在同步內設置相鄰的立桿接頭;相隔立桿的接頭在縱向上的錯開距離在50mm以內;各立桿的接頭中心距離主節(jié)點的距離偏大。
(二)防治策略
一般情況下,立桿步距(H)有2m、1.8m、1.5m、1.35m、1.2m等。選擇接長鋼管的長度要能夠被立桿步距整除。若H為1.8m或者1.35m時,接長鋼管的長度應為5.4m;若H為2m或者1.2m時,接長鋼管的長度應為6m。
選擇步距為1.5m的立桿接頭為具體的例子進行說明:用作第一節(jié)立桿的鋼管長度為3m、4.5m、6m,進行重復排列,上端的接長鋼管均為6m,對接扣件連接,選用長度為1.5倍數(shù)的鋼管,接長立桿在第一節(jié)立桿符合要求的情況下也達到標準。采用至少2個旋轉扣固定,確保端部扣件蓋板邊距大于100mm。
三、立桿的垂直度不符合規(guī)范
(一)產生原因
搭設腳手架的流程不規(guī)范,沒有在搭設時做好校正工作;搭設質量不合格。
(二)防治策略
1.改進檢查方法。立桿的橫向垂直度用常規(guī)的檢查方法即可,但是縱向垂直度的檢查需要用到經緯儀或者卷尺和吊線來進行較為嚴格的檢查。腳手架的立桿垂直度允許偏差較建筑物的垂直允許偏差大,可以將建筑物作為參考物,用卷尺測量腳手架和建筑物之間的距離,確保數(shù)值整體一致[2]。
2.每隔10m~13m,對立桿的垂直度進行檢查和驗收,確保每一個搭設階段都符合要求,才能夠保障下一階段的正常進行。
四、縱向水平桿的接頭位置不合理
(一)產生原因
工地上的長短鋼管不匹配,在同步內設置相鄰兩根立桿的接頭。
(二)防治策略
在縱向上用長短鋼管進行交錯設置,在水平方向上,只用長鋼管進行接長,對接扣件進行連接。接長鋼管的長度應該被立桿縱距整除,將末端的搭接長度控制在1m之內,使用至少3個旋轉扣件來進行固定。
以立桿的縱距為1.5m的縱向水平桿為例進行說明:La為1.5m、Lb為1.05m,結腸鋼管的長度為6m,在同步內不存在兩根縱向水平桿的接頭,不同跨的兩個相鄰接頭錯開距離大于1.5m,比規(guī)范距離大出越500mm;主節(jié)點與中心節(jié)點之間的距離為200mm,也在規(guī)定的范圍之內;桿件長的始端6m、4.5m,長度大于3跨。如圖1
五、縱向水平桿高低不平
此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主要為操作不規(guī)范,矯正不及時。
防治策略:在縱向上進行搭設之前,需要采用精度較高的水準儀進行測試和校平,每隔30m,就在腳手架兩端的立桿上劃線,若搭設雙排腳手架,則應該在內外立桿上同步劃線。
進行找平時,需要分階段用水平尺測量同跨內的兩根標桿的高度差;當立桿升高時,自原來劃線的地方進行傳遞標線,不傳遞標線需要按步距來進行。
六、連墻件設置不合理
(一)產生原因
搭建腳手架時,對于連墻件的設置較為隨意,設置的數(shù)量和實際情況不符,局部的連墻件的數(shù)量較多或者是較少,導致部分立桿產生變形。
(二)防治策略
1.在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的指導下設置連墻件,在施工的組織方案和圖紙中對連墻件進行設計,并繪制施工圖紙。
2.選擇合適的位置設置連墻件。當雙排腳手架的高度在50m以下時,連墻件的覆蓋面積應該在40m2以內,在水平方向上每3跨、垂直方向上每隔兩步設置一處連墻件,要盡量靠近主節(jié)點[3]。
七、柔性連墻件的安全隱患
(一)產生原因
柔性連墻件的鋼筋較細,撐與拉的距離很大,甚至有個別工地只進行拉筋,對頂撐的重視程度不夠,為腳手架的使用過程埋下安全隱患。
(二)防治策略
將鋼筋環(huán)預埋在墻體之內,用雙股鋼筋和架體進行拉接,將頂撐頂在混凝土柱或者混凝土的圈梁等位置,避免腳手架出現(xiàn)變形的情況,橫向水平桿要抵緊建筑物,拉近拉和撐之間的距離。若腳手架的搭設高度在24m以上時,需要用剛性連墻件來代替柔性連墻件。
結語:
總之,腳手架的搭設安全對于施工的安全至關重要,保證腳手架的搭設質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證工程的質量和施工工人的安全性??奂戒摴苣_手架的搭建過程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只有找出這些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采取應對措施,才能保證后期的使用安全。施工企業(yè)需要依照相關的技術規(guī)范和流程來搭設腳手架,認真對待搭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1]暢新.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的安全管理[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3,(20):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