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
我喜歡觀察城市中的人流,以及各式各樣的建筑,即使是短時間的行走,也總希望發(fā)現(xiàn)些不一樣的東西。近一年,我在哈爾濱、上海、澳門三個風格迥異的城市旅行,一連數(shù)日,清晨六點就背上相機出發(fā),游走在晨光初現(xiàn)的街道。此時,城市已褪去夜晚的倦容,而繁忙的腳步又尚未啟動,就像沒有刻意裝扮的素顏姑娘,別有一股清新氣質(zhì)。
在我心中,哈爾濱的早晨,有著其他任何時間段無法取代的魅力。一陣陣風把睡夢中的松花江吹醒,黎明的曙光披掛在大街上,站在天橋上俯瞰這座還籠罩在薄紗中的城市,是感覺最為舒暢和充實的時刻。
在哈爾濱,我大部分時間都在老市區(qū)游走,很少涉足新城區(qū)。冬日,一大早就有大巴車在某條著名的旅游街道上停下,街兩邊的冷飲店即將開門營業(yè),人們把手揣在兜里,在零下二十幾度的大街上吃冰棍,是這里最有特色的一景。
行走在上海的弄堂,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潮濕的氣息。清晨,街巷中的人不多,間或能遇到幾個出門倒尿壺的老先生,以及穿著厚厚的棉質(zhì)睡衣出來買菜的主婦,都是上海土著。走到一個大路口,一轉(zhuǎn)臉,遠遠地看到了東方明珠的身影。
澳門的清晨。我住的酒店前面有一個小公園,已經(jīng)有人在晨練。澳門的很多馬路都需要上下爬坡,行色匆匆的學生一邊走一邊還在背書。陽光高照的時段,這里擁擠著無數(shù)手捧導游手冊的游客,現(xiàn)在全都消失不見了,城市回歸了它本來的樣貌。
澳門街巷中的行人。就在我按下快門的一刻,一輛電瓶車匆匆而過,留下一個虛影。電瓶車常常是劃破澳門清晨寧靜的最尖銳的聲音。我真是佩服澳門開車和騎電瓶車的人,車速飛快,在狹窄的街巷里穿梭自如,遠遠看到行人會迅速減速,車技與文明程度都非常高。
澳門有很多街道會讓人感覺到一種時空的碰撞,既有歷史的厚重感,又不乏現(xiàn)代化的氣質(zhì)。不少行人邊走邊看手機,并未留意到美麗的清晨轉(zhuǎn)瞬即逝。這也讓我提醒自己,等回到自己生活的城市,也別被手機控制,也應(yīng)該在清晨多留意一下身邊自以為熟悉的街巷,而不是只有在陌生的地方才這么做。這也是旅行經(jīng)常會帶給我們的有益的警示。
上海一個不起眼的里弄,紅磚墻和黑色的鐵藝大門,讓人品出一些海派的氣息。朝陽的光芒明亮了整個城市,路上偶遇的上班族步履匆忙,他說上海的早晨很難打車,步行前往目的地或許是更明智的選擇。我這個外來的“閑人”暗暗感嘆,這就是國際大都市的節(jié)奏吧。
作為一個之前從沒見過雪的南方人,在最冷的時節(jié)來到哈爾濱,早晨出門拍攝還真是需要掙扎一下,常常沒按幾下快門就凍僵了。這個城市的清晨非常接地氣,人們手中拎著幾根油條、一盒豆?jié){,還有剛從市場上買的菜,穿行在車輛甚少的十字路口。不過這樣的光景持續(xù)不了多久,很快,路上的車輛增多,空氣伴隨著汽笛聲也浮躁起來,帶著城市里特有的工業(yè)味道,宣告又一個忙碌日子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