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丟兜
在黏液囊里睡大覺
當干季來臨時,非洲牛蛙就用有力的后腿刨開土,然后鉆到土里,將自己密封在水溶性黏液囊里,防止體液蒸發(fā)。等到雨季來臨,水溶性黏液囊融化,它們醒來,再把水溶性黏液囊吃掉。
長出大耳朵
耳廓狐是最小的狐貍,卻長著與身軀比例極不協(xié)調(diào)的大耳朵,耳長15厘米。
耳廓狐并不是生來就長著大耳朵的,這大耳朵完全是為了適應(yīng)沙漠干燥酷熱的氣候而逐漸形成的。大耳朵能夠更好地聽聲音,特別是細小的聲音,但耳廓狐知道,它們也有助于散發(fā)體內(nèi)多余的熱量。
洗唾沫浴
有袋目動物都很怪異,所以它們常用一些奇怪的方式來保持涼爽。
袋鼠作為典型的有袋目動物,不惜放棄汗腺來保持水分。同時,為了散發(fā)身上的熱量,它們不厭其煩地舔自己的前肢和后腿,因為那里有專門為散熱設(shè)計的血管。
用皮膚“喝水”
澳大利亞內(nèi)陸地區(qū)呆萌的帶甲蜥蜴——澳洲魔蜥用皮膚“喝水”,只要站在潮濕的地面上,水分就會通過毛細作用順著它們身上細微的紋路流到嘴里。鱗片上凝結(jié)的露水也會通過同樣的方式流向嘴部。
全身抗熱
對抗干旱,駱駝算得上是最厲害的,它們幾乎全身為抗熱而生。
它們巨大的駝峰里都是脂肪,需要時可以燃燒產(chǎn)生食物和熱量;長圓形紅細胞即使在極端脫水的狀態(tài)下也能工作;腎臟和腸道是吸水“機器”;呼氣時,鼻孔會捕獲和吸收水蒸氣,使水蒸氣進入體內(nèi);幾乎不出汗,就算失去自身體重25%的水分也能生存。
放棄氧氣
沙漠鳉魚在死亡谷的幾處熱水洼里被發(fā)現(xiàn)。它們?yōu)榱藨?yīng)對高溫,寧愿在一段時間內(nèi)放棄氧氣,停止呼吸!為了生存,它們不得不連續(xù)5個小時通過厭氧代謝把糖發(fā)酵成酒精。
不喝水不排尿
在干旱季節(jié),排尿過多而不及時補充水分,會干渴而死。多加瞪羚想到了一個解決辦法——不喝水不排尿。
它們可以畢生不喝水,通過攝入植物中的水分來解決口渴問題。不過當水源充足時,它們也會喝水。
它們把尿濃縮成尿酸,以白色的固體顆粒排出。
郭旺啟摘自《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小學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