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
摘要:丹鳳地區(qū)地處秦嶺構造帶北亞帶南緣,商——丹區(qū)域大斷裂以北,夾持于蔡川斷裂和分水嶺斷裂之間。該區(qū)石墨礦屬區(qū)域變質鱗片狀晶質石墨類型,賦存于下元古界秦嶺群雁嶺溝組含石墨大理巖中,呈似層狀產出,具有層控后期熱液變質的特征。丹鳳地區(qū)北部,蔡川斷裂以南的地區(qū),大面積出露下元古界秦嶺群雁嶺溝組含石墨大理巖,且?guī)r漿活動強烈,發(fā)育大量加里東期侵入巖,石墨礦資源找礦潛力較大。
關鍵詞:丹鳳地區(qū);石墨礦;地質特征;找礦前景
石墨是碳元素的結晶礦物之一,是一種重要的非金屬礦產;具有化學穩(wěn)定性、潤滑性、導電性、特殊的導熱性和可塑性、涂敷性等優(yōu)良性能,不僅廣泛用于耐火材料、坩堝、鑄造、煉鋼等傳統(tǒng)行業(yè)[1],隨著近些年來對石墨結構性能的深入研究,石墨將跨越傳統(tǒng)行業(yè)的應用,成為新興環(huán)保材料、新興熱交換材料、儲能、導電材料、石墨烯及新型超級電容器材料等[2-3]。特別是近年來石墨烯的發(fā)現(xiàn),作為目前自然界最薄、強度最高、導熱導電性最強的一種新型材料[4-5],已經(jīng)引起了電子通訊、航天軍工、光電、鋰離子電池等眾多新興領域的廣泛關注,極有可能掀起一場席卷全球的新技術產業(yè)革命[6-7]。有學者指出到2020年我國天然石墨需求規(guī)模將達到100萬t,比2010年增長42.5%[1],礦產資源需求量逐步擴大,為有力保障我國經(jīng)濟持續(xù)快速發(fā)展,有必要加大對石墨礦勘查開發(fā)力度。
丹鳳地區(qū)目前已發(fā)現(xiàn)石墨礦床兩個:庾家河石墨礦、留仙坪石墨礦;石墨礦點多處,該區(qū)石墨礦產于秦嶺群雁嶺溝組含石墨大理巖中,是區(qū)域變質型晶質石墨礦床。在此以留仙坪石墨礦床為例,分析該區(qū)石墨礦地質特征及成因類型,探討其找礦前景。
1. 區(qū)域地質概況
丹鳳地區(qū)位于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大地構造位置位于北秦嶺成礦帶東段。石墨礦產于下元古界秦嶺群雁嶺溝巖組中,其巖石類型主要為一套以碳酸鹽巖為主體的含石墨變質巖,主要巖性為石墨大理巖、大理巖夾薄層石英巖及各類片麻巖;總體呈北西西向殘留體展布,分布于丹鳳地區(qū)中北部,蔡川斷裂以南、大坪——巒莊倒管油斷裂以北的地區(qū)(圖1)。
該套地層主要呈北西西向條帶狀、殘塊狀分布于丹鳳地區(qū)北部,經(jīng)歷了多期次、多類型、多層次構造變形——變質——熱事件改造,變形變質十分強烈,多被早古生代花崗巖體穿插或侵吞,原生沉積關系已經(jīng)消失,巖層間呈構造面理相疊覆,具有層狀無序的特點。
2. 石墨礦床特征
2.1 礦區(qū)地質
2.1.1 地層
留仙坪石墨礦礦區(qū)出露地層主要為下元古界秦嶺群雁嶺溝巖組(Pt1y.),巖性主要為深變質的大理巖、(含)石墨大理巖夾片麻巖、白云質大理巖、斜長角閃巖、長英粒巖和黑云斜長片麻巖等,以含石墨大理巖為其標志層。礦區(qū)內出露巖性有:灰白色-白色中厚層大理巖、白云石大理巖、含石墨大理巖、含石墨石英大理巖、斜長角閃巖,近東西走向,傾向北,傾角50°~60°。
2.1.2 巖漿巖
礦區(qū)內廣泛分布混合花崗巖(hγ3),巖體形態(tài)復雜,大小不一,多呈脈狀、巖株狀、巖床狀或不規(guī)則狀侵入地層,北西西向展布,方向與地層、構造線方向一致,受混合花崗巖體的侵入和穿插的影響,礦區(qū)地層、構造、含礦層的完整性遭到明顯破壞,因此礦區(qū)地層多以殘留體的形式存在于巖體之中。
2.1.3 構造
礦區(qū)位于秦嶺群南東東向傾伏的巨型復式背斜構造——巒莊復背斜,主要表現(xiàn)為碾子坪向斜構造的南翼,為傾向北北東的單斜構造。區(qū)內斷裂發(fā)育,斷裂構造整體呈北西西向和近東西向展布,主要為礦區(qū)北部商(縣)——高(躍)大斷裂帶,以及貫穿礦區(qū)中部和南部三組北西西——南東東向斷裂構造及其次級構造斷裂;見大量擠壓面、構造透鏡體分布,表現(xiàn)為壓扭活動特征;屬于石墨成礦后期構造,導致礦體形態(tài)較為復雜,但對礦體分布、規(guī)模影響不大。
2.2 礦體特征
留仙坪石墨礦礦體產于秦嶺群雁嶺溝組含石墨大理巖中,共圈定石墨礦體七個,含礦巖性均為含石墨大理巖,礦體形態(tài)呈層狀近東西向展布,總體產狀337~22°∠52~63°,礦石呈塊狀,可見黑灰——鉛灰色鱗片狀晶質石墨,細小鱗片構造,亞金屬光澤,硬度較小且污手。礦體厚度1.5m~5.2m,固定碳含量一般為3.42%~6.72%,礦體質量、品位變化較穩(wěn)定[8]。
2.3 礦石特征
留仙坪石墨礦礦石自然類型皆為大理巖型,含礦巖石為(含)石墨大理巖。礦石中有用礦物為石墨,一般含量8%~15%,脈石礦物主要有:方解石(60%~80%)、透輝石(1%~10%)、石英(2%~15%)、鉀長石(1%~2%),石墨含量有時高達20%,礦石工業(yè)類型為晶質(鱗片狀)石墨礦。
石墨礦石一般呈自形——半自形及它形鱗片狀變晶結構,主要為浸染狀、條帶狀、塊狀構造。石墨呈稀疏浸染狀、鱗片狀、星點狀散布在大理巖中,呈鋼灰色、黑色,不透明,且污手;石墨鱗片之間往往夾少量綠泥石、硅線石、高嶺土;鱗片中常有石英、褐鐵礦包體。
2.4 石墨礦床的成因類型
前人研究表明,秦嶺群雁嶺溝巖組原巖為一套富含有機質的濱淺海沉積巖,為礦源層[9],該套含礦母巖經(jīng)區(qū)域變質作用后形成了石墨大理巖、石墨片麻巖、石墨長英粒巖、石榴石硅線石片麻巖。后期因加里東期花崗巖侵入發(fā)生接觸熱變質,致使大理巖層變質形成晶質石墨礦床。石墨礦床顯示出明顯的沉積——變質成因,具有層控后期熱液變質的基本特征[10]。
2.5 找礦標志
丹鳳地區(qū)石墨礦受賦礦巖層——秦嶺群雁嶺溝組含石墨大理巖性段所控制,且在石墨礦床的形式過程中,熱液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故其找礦標志主要有三點:第一、石墨大理巖可以作為石墨礦的直接找礦標志;第二、大理巖與花崗巖接觸帶附近是尋找石墨礦化線索有利地段;第三、石墨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地球物理電法測量低阻高極化異常是石墨礦良好的找礦標志[11]。
3. 找礦前景分析
(1)丹鳳地區(qū)北部廣泛出露下元古界秦嶺群雁嶺溝組含石墨大理巖,具有良好的接觸變質型石墨礦成礦地質條件。
(2)丹鳳地區(qū)位于北西西向分水嶺斷裂和近東西向蔡川斷裂夾持區(qū),屬華北地臺南緣北秦嶺加里東構造——巖漿巖帶,加里東期侵入巖廣泛分布[12],多期次的巖漿活動可以為石墨礦再次富集成礦提供熱源。
4. 結語
丹鳳地區(qū)石墨礦具有層控后期熱液變質的特征,該區(qū)北部廣泛分布下元古界秦嶺群雁嶺溝組含石墨大理巖,受后期加里東期巖漿活動影響強烈,從成礦地質背景分析認為丹鳳地區(qū)北部具有良好的石墨找礦前景。
參考文獻:
[1] 高天明,陳其慎,于汶加,沈鐳.中國天然石墨未來需求與發(fā)展展望[J].資源科學,2015,05:1059-1067.
[2] 傳秀云.石墨資源狀況和產業(yè)發(fā)展前景[J].高科技與產業(yè)化,2014,02:50-55.
[3] 王文利.石墨深加工產品市場分析[J].建材工業(yè)信息,2002,02:18.
[4] 袁觀明.高導熱炭材料的制備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12.
[5] 王慶凱.石墨烯制備及導電性能的研究[D].北京印刷學院,2015.
[6] 王莉,王騰躍,何向明,李建軍,尚玉明,李毓良,李德會.國內石墨烯技術及產業(yè)現(xiàn)狀分析[J].新材料產業(yè),2016,05:25-31.
[7] 吳璟,董世梅,朱雪黎.石墨烯:“放長線”才能“釣大魚”[J].化工管理,2016,13:62-64.
[8] 楊應章,李海平.1∶20萬商南幅地質圖及說明書[R].西安:陜西省地質礦產局,1991.
[8] 陜西省核工業(yè)地質局二二四大隊,陜西省丹鳳縣留仙坪王家溝石墨礦勘查報告[R],2007
[9] 崔海洲,王菊嬋,馬曄.陜西省丹鳳縣庾家河石墨礦地質特征及成因淺析[J].地下水,2015,04:181-183.
[10] 李彥斌.淺析福建安溪陳五閬石墨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J].能源與環(huán)境,2010,01:108-109+113.
[11] 蘇文,劉景波,陳能松,郭順,巴金,張璐,劉新,施雨新.東秦嶺——大別山及其兩側的巖漿和變質事件年代學及其形成的大地構造背景[J].巖石學報,2013,05:1573-1593+1847.
[12] 胡耀星.綜合電法在干擾區(qū)石墨礦勘查中的應用[J].中國非金屬礦工業(yè)導刊,2015,04: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