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堂剛
“創(chuàng)造新陸地的,不是那滾滾的波浪,而是地底下細小的泥沙?!被蛟S在教育名師的行列中,找不到有關李永香老師的只字片語,但她仍憑著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對教育理想的追求,奪得了一張張屬于她自己的“人生獎狀”。從“谷城縣優(yōu)秀教師”到“湖北省希望工程園丁獎”,她用自己的慈母之心、師者之愛呵護溫暖了每一位孩子。從初為人師的“大丫頭”,到當之無愧的“最美女教師”,李永香的這條教育路,不知不覺走了33年,驀然回首,她把她的青春和汗水都獻給了這片不起眼的土地。
教育信念源于慈母
若論起對李永香教師職業(yè)生涯影響最大的一個人,那便是她的母親了。李永香于1981年7月高中畢業(yè),在當時的農(nóng)村偏遠地區(qū),算得上是半個“文化人”了。畢業(yè)后有人建議她去學醫(yī),有人推薦她當村干部,也有人提議她去做一位人民教師。正躊躇之際,母親的一句話喚醒了她:做你喜歡的事情,平淡也是一種幸福。就這樣,19歲的李永香,開啟了她的教師之路,并決定為之奉獻一生。
1982年的春節(jié)剛過,李永香就迫切地奔向了她將要從教的學校。學校比她想象中的還要簡陋:學生宿舍的床是一塊塊木板,孩子們夜里都睡在上面;教師宿舍是簡易的兩層木板樓,看起來搖搖欲墜;沒有食堂,上完課還要自己摘菜、做飯。離家不遠的李永香本可以回家住,但她認為,照看學生是作為一名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于是,她選擇了與孩子們同吃同住,并悉心照料他們的生活。半夜里,孩子們喜歡小聲說話,經(jīng)常吵鬧,這讓她很不習慣,幾乎整晚失眠。她的母親得知后,每天忙完了家務就來學校與她一起同寢,幫她做飯,護送她的學生半夜上廁所,還傳授她教育孩子的經(jīng)驗。母親無條件的支持與鼓勵,更加堅定了她為人師的信念。
2013年冬,80歲的母親被查出肺癌晚期,李永香如墜冰窟。彼時她正帶著一群初三的學生。老母親的病一天天加劇,而讓人緊張的中考也即將來臨。李永香牽掛學生,卻又放不下母親,于是,她只好帶著教案、試卷、工作筆記,來到醫(yī)院,在母親病床前工作,邊看著母親輸液,邊批改試卷,在醫(yī)院與教室之間奔走。此時,在病床上的母親不忍自己的女兒這樣辛苦,抹著眼淚對她說:“你守在這里無非就是盡盡孝心,你的孝心我知道了,這對我的病沒有什么幫助。但是你學生的前程可千萬耽誤不得啊,不能因為我而影響了學生。你上班時間還是在學校上課,有特殊情況我再叫你。”母親的執(zhí)拗,讓她既感動又慚愧。
李永香只好壓抑住內(nèi)心的悲痛,堅持在學校上課,下課后每每因想起母親而落淚。但只要一走進教室,她就會把她的情緒強壓在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一刻也不曾放松。中考結束后的第二天,母親便去世了。這位影響她一生的老人在行將就木的時候,表現(xiàn)得如此淡然、睿智和大度,母親用生命在告訴她,教育之境,真愛無疆。她暗暗下定決定:一定不會辜負母親的陪伴與教導,要把母親對她的愛,傳遞給學生。
母愛也是一種教育傳承
李永香初為人師就懂得愛孩子,面對一些調(diào)皮的學生,她沒有覺得束手無措,而是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教導,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
她堅信,以愛育人,勝過一切批評教育。一個深秋的夜晚,她照例在安置好學生睡覺后,回到自己的寢室看書。不一會兒,就聽到一位年老女教師在大喊:“走,到你們班主任那里去!”隨著“咣當當”的敲門聲,一群赤條條的“小泥鰍”連推帶搡地涌進了屋里。原來,這些“搗蛋鬼”在寢室打鬧嬉戲,影響了樓上的老教師睡覺,老教師一時氣不過,便把他們都帶來交給班主任教育。李永香明白這群孩子沒有惡意,在問清了事情的原委之后,她并沒有責罵他們,而是耐心地告訴孩子們,在寢室里打鬧不僅影響他人休息,還影響自己第二天的學習,影響班級聲譽。經(jīng)過她一番開導之后,這群孩子們明白了自己的錯誤,并向她保證,以后肯定不會再犯。她憐愛地摸摸他們的頭,問他們冷不冷,孩子們竟然都抽噎起來。之后,這樣的事情再也沒有發(fā)生過,在李老師面前,調(diào)皮鬼們都變得聽話、懂事起來了。
李永香說,一位老師如同一位母親,眼里只有學生和孩子,有什么可害羞、可畏懼呢?九十年代的農(nóng)村,因為衛(wèi)生條件差,健康意識缺乏,農(nóng)村孩子都容易染上一種傳染性病毒——疥瘡。這種病毒頑固惡劣,奇癢無比,傳染性極強,容易發(fā)炎潰爛。當時,農(nóng)村地區(qū)醫(yī)療條件極差,很多孩子無法到醫(yī)院就診。有的孩子疥瘡長在手上,做事寫作業(yè)都非常困難;有的孩子長在屁股上,上課時坐都不敢坐,站著聽講。
班上有個男孩子叫祝萬軍,家住天池村,離鎮(zhèn)上五十多里,父親是殘疾,母親是啞巴,他的手上、屁股上長滿了疥瘡,家里也沒有錢給他買藥。得知這一情況后,李永香立即到診所買了消炎藥和治疥瘡膏,每天兩次給他清洗、擦藥。剛開始,這位男生覺得很難為情,不好意思讓她上藥。李永香溫和地對他說:“我也是一位母親,姑娘比你還大三四歲,我把你當作我的孩子,你就把我當作你媽媽?!甭犓@樣說,祝萬軍終于在她面前放開了。堅持擦洗了半個多月,他的疥瘡終于被治愈。有人問她,不怕自己被傳染嗎?她回答說,看著自己的學生難受就如同看著自己的孩子受苦,在孩子面前,她只是一位母親而已。
33年來,凡是她教過的學生,無一不說李老師和藹可親、細心周到,說她像自己的姐姐、媽媽。這些平凡而微不足道的點點滴滴,是李永香教育生涯的縮影,她把母親對她的愛,傳遞給了一代代學生,母愛其實也是一種傳承,在教育的海洋里,她悉心照料學生的影子也許會被淹沒,但卻微弱地閃著光。
銘記職責,敢于求知
教育不僅僅需要堅守,需要奉獻,需要用人格教育學生,也需要銘記教師的職責,教好孩子,讓孩子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
“做一名好老師,不僅要對學生好,自身也要‘成績好?!睆慕痰谝荒?,李永香就給自己定下了做一名“好老師”的目標。白天,她潛心教學,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到了晚上,就在煤油燈下學習、備課。備課本工工整整地寫滿了她的教學心得和上課筆記,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看了她的教案,聽了她講的課,都贊不絕口。生活上她對學生無微不至,教學也從來不含糊。第一學期的會考,她所在的班級語文成績在全鎮(zhèn)遙遙領先。兩年后,學區(qū)領導就把她調(diào)到了中心完小,并負責學校的少先隊工作,接著,她因教學業(yè)績突出被評為紫金鎮(zhèn)“優(yōu)秀教師”,繼而成為全鎮(zhèn)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面旗幟。
隨著農(nóng)村生源的逐步減少,中心完小開始進行撤并,2001年,類似和李永香一樣優(yōu)秀的小學教師被分流到鎮(zhèn)上初中。李永香開始教政治,當班主任。這對于她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zhàn),初中孩子的思想要比小學生稍微成熟,更難管理。而初中政治,對于常年擔任語文教學的她來說,也是陌生的。此時她已臨近不惑之年,現(xiàn)實卻容不得她有半點的驕縱和懈怠,只好一切從頭再來。但是,她仍然堅信虛心學習是她不斷取得進步的關鍵,而踏實工作又是她取得卓越成績的法寶。
李永香在初中工作了14年,當了9年的班主任,直到年逾“四八”方歇停;她帶了7年的畢業(yè)年級,每一年中考,紫金中學的政治成績始終保持在全縣前六位。今年,52歲的李永香老師仍然奮戰(zhàn)在初三的教學崗位上。
鮮花和掌聲,“優(yōu)秀”和“最美”,不足以感謝鄉(xiāng)村教師的付出,但至少是一種肯定,一種慰藉。教育工作本身就這么平凡,平凡得讓人心生敬憫。她的人生誠如汪國真的詩:“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p>
(作者單位:谷城縣教學研究室)
(責任編輯 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