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編輯 劉剛
動物保健
羔羊敗血癥的診治方法
本欄編輯 劉剛
羔羊敗血癥是新生仔畜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該病發(fā)病率高,病情發(fā)展迅速,治療比較困難,一般病情呈急性經過,死亡率達45.5%。根據發(fā)病情況、臨床觀察和治療效果的綜合鑒定,現總結出主要以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羔羊敗血癥治療經驗,以饗讀者。
1.發(fā)病情況。
某山羊養(yǎng)殖場,產后15只羔羊中,突然有10只發(fā)病,未來得及治療已死亡3只,其余的病羔曾用青霉素、卡那霉素等藥物治療過,但療效不佳。后改用四蒲合劑治療,效果顯著,病羔全部治愈。
2.臨床癥狀。
本病菌的潛伏期為3~10天,病程較短。最急性者:于24小時內死亡。一般病程2~3天,延至5天者少見。病初體溫升高達41℃ 以上,全身癥狀明顯,起臥頻繁,精神不好,食欲減退或廢絕,眼結膜充血、流淚,有膿性眼屎,鼻流清液后轉為膿性漿液,病初口流涎并混有泡沫,口張舌伸,咽喉、淋巴結腫大,呼吸急促,每分鐘50~60次,心跳每分鐘110~160次,糞便變軟,有時帶有黏液或血液。臍部發(fā)炎紅腫,表面附著濃性分泌物,四肢一處或數處腫脹,有的病羔腫脹不明顯,腫脹關節(jié)局部發(fā)熱,站立困難,用手觸診有波動,針刺初期流出清液,后期流黃綠色膿汁。其中有一列病羔羊頭部腫脹,行走搖擺、戰(zhàn)栗,最后臥地不起、全身軟癱、日趨消瘦,臨死時出現磨牙、抽搐、驚厥等神經癥狀;有的治愈后復發(fā)者,癥狀一般加劇,突然發(fā)生神經癥狀而死亡。
3.病理解剖。
經對死亡及頻死期羊羔剖解,最急性者:臍帶處無發(fā)炎跡象、肩前、腸系膜等處淋巴結水腫??漳c、回腸黏膜有許多隆起和出血點。心肌有大片黃白相間的斑塊,界限不清,腎皮質、脾臟有出血斑點,肺有輕度水腫,急性者為各臟器的廣泛性出血,淋巴結充血腫大,臍帶發(fā)炎出血,有的髓質呈黑色,腎脂肪囊嚴重水腫或腎實質水腫,腎上腺皮質出血;有個別出現腎盂有少量膿汁、肝臟有出血點,脾臟充血、出血,心臟內外膜出血、心肌顏色不均,肺淤血水腫,淋巴結高度水腫,胸腔和腹腔有淡紅色液體;心包積液,有的心包、胸膜有大量纖維素蛋白滲出,胸腹膜也出現出血斑點。慢性者除有高熱外,常發(fā)生不同器官疾患,主要浸害四肢關節(jié),其中有一例出現肺出血引起氣管和喉頭處有如粉筆粗細的血栓塊,肝、腎、脾、肺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壞死化膿灶。
4.防治方法。
預防 對產后哺乳期羔羊,固定專人飼管;接產護理人員,要保持衛(wèi)生清潔,產房、地面、乳房、奶瓶要定時消毒。臍帶斷端徹底消毒后進行包扎,裝置結系繃帶,以防局部感染。
治療 用5%葡萄糖50毫升、四蒲合劑10毫升、維生素B12毫升、維生素B22毫升、維生素C2毫升,混合后加熱至48℃緩慢靜脈注射。四肢關節(jié)腫脹、有波動,早期用碘酊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其囊內滲出液,然后注入0.25%鹽酸普魯卡因2毫升,青霉素8萬單位,一日一次。如后期出現膿毒敗血癥者,可在0.25%鹽酸普魯卡因2毫升、青霉素8萬單位內加入40%烏洛托品2毫升;臍帶局部化膿和化膿性關節(jié)炎可早期切開,按化膿創(chuàng)處理。
5.小結與討論。
用上述方法治療本病,其作用迅速、療效顯著、功效獨特。蒲公英組織提取液為一種生物原刺激療法,并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尤其是對革蘭氏陽性菌有強大的抑菌作用;與四環(huán)素配合靜脈注射,直接抑制或殺死侵入血循各組織器官中對“四蒲合劑”敏感的溶血性鏈球菌及其病原微生物;與此同時,再配合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注射。
仔畜臍帶斷端是微生物發(fā)育的良好環(huán)境,也是遭受病原微生物侵害的重要門戶。羔羊因為臍血管與臍孔周圍的組織聯系密切,斷臍后不易回縮、暴露在外,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所以,當臍帶發(fā)炎時,病原菌及其微生物可通過臍靜脈侵入肝臟,進而迫及全身引起發(fā)病。
(吳葉紅 無棣縣海豐街道畜牧獸醫(y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