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焦
2016年7月17日,甘肅敦煌發(fā)生一起6人溺亡的悲慘事件。當日某企業(yè)6名員工在敦煌“黨河風情線”護欄邊飲酒,其中一名19歲女生聲稱不想活了,翻越護欄跳入水中,被同伴救起后再次翻越護欄跳入水中溺亡。同伴5人在施救過程中4人溺亡,另參與救援的附近烤肉店店員陳某也不幸溺亡。此事隨即在朋友圈熱傳,引起爭議:1人未救成,搭進5條人命,這樣的見義勇為到底值不值得?
M 媒體之聲
《光明日報》:道德行為要不要計算性價比,更多的聲音,在于人命數(shù)量的抽象考量:為救1個人,白白搭進去5條人命,這事兒值不值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在生死選擇上,當事人有任性的基本自由;而在應(yīng)急救濟上,圍觀者有施救的道德義務(wù)。能不能救上來,以及救人會帶來怎樣的后果,這些現(xiàn)實結(jié)果的考量,都不足以反推“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值與不值得。見義勇為也好,見義智為也罷,在落水的公民面前,共識還是一個“為”字。
W 網(wǎng)友歪評
@水賴洋泛:除非對自身水性有足夠把握或者專業(yè)人士,絕不建議下水救人!
@Im那小誰:只想對那些想自殺的人說:無視自己生命的人,不值得被同情!
@劉遠舉: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著無數(shù)不假思索,在事后看來充滿危險的救援行為,這些行為解救了很多人,也感動了很多人,而他們所做的短期的、看似不值得的犧牲,卻激勵著人類向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這個價值是無法用數(shù)量去衡量的。
【考場仿真試題】請針對這一事件,寫一篇200字左右的微評論。
【范文示例】“1人未救成,搭進5條人命”這樣的見義勇為,從世俗的數(shù)據(jù)上考量,是得不償失的;但是從“義”的角度說,要給5名施救者點贊,因為他們傳遞的是正能量;再從“為”的角度來說,我們自古有當仁不讓的傳統(tǒng),為救人而“為”,義不容辭。人們的糾結(jié)在于“勇”字:5人身亡未救成1人,無論如何在心理上難以接受。“勇”有勇敢之意,而當施救不當時,就有“魯莽”之意了。所以,見義要為,如何為?要依“理”而為,要依“智”而為,要依“法”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