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國(guó)懋 鄧玉娟/文
北京華邈中藥工程技術(shù)開發(fā)中心
白屈菜別名八步緊、斷腸草、山西瓜、雄黃草,為罌粟科植物白屈菜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挖,除去泥砂,陰干或曬干,貯存于通風(fēng)干燥處。我國(guó)大部分省區(qū)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江蘇、江西、四川等地。
白屈菜的根呈圓錐狀,多有分枝,密生須根。莖干癟中空,表面黃綠色或綠褐色,有的可見白粉。葉互生,多皺縮、破碎,完整者為一至二回羽狀分裂,裂片近對(duì)生,先端鈍,邊緣具不整齊的缺刻;上表面黃綠色,下表面綠灰色,具白色柔毛,脈上尤多?;ò?片,卵圓形,黃色,雄蕊多數(shù),雌蕊1。蒴果細(xì)圓柱形;種子多數(shù),卵形,細(xì)小,黑色。氣微,味微苦。
白屈菜全草入藥,有毒;苦,涼;歸肺、胃經(jīng)。有解痙止痛,止咳平喘之功效。常用量為9~18g,用于胃脘攣痛,咳嗽氣喘,百日咳等。
白屈菜和禿瘡花均為罌粟科植物,性狀相似,應(yīng)注意辨別。首先是植株,白屈菜的植株略高,除了基生葉之外,還有莖生葉;禿瘡花基本上是基生葉,莖生葉少。第二是葉子形態(tài),一般來說白屈菜的葉子比較平整,而禿瘡花的葉子邊緣經(jīng)常有卷曲,邊緣不整齊。
▲白屈菜
▲白屈菜
▲白屈菜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