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德萍,何德琴,朱世銀,王勛芳,陳吉祥
(1.昭通市農業(yè)科學院,云南昭通 657000;2.彝良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云南昭通 657000;3.彝良縣植保植檢站,云南昭通 657000)
馬鈴薯晚疫病藥劑防治試驗
何德萍1,何德琴2,朱世銀1,王勛芳3,陳吉祥3
(1.昭通市農業(yè)科學院,云南昭通 657000;2.彝良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云南昭通 657000;3.彝良縣植保植檢站,云南昭通 657000)
文章根據彝良縣馬鈴薯晚疫病發(fā)生規(guī)律,進行馬鈴薯晚疫病防治藥劑的研究和探討。通過試驗,以杭州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生產的68.75%氟菌·霜霉威(銀法利)懸浮劑(75 ml/667 m2)和江蘇寶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120 ml/667 m2)的效果相對較好,每公頃分別達到2.524 5萬kg和2.491 5萬kg。
馬鈴薯 晚疫病 防治 研究
馬鈴薯是彝良縣主要糧食作物,分春、秋、冬三季,從海拔600 m~2 200 m均有種植。該縣主要以春馬鈴薯種植為主,常年種植面積1.33萬hm2,約占全年糧經作物總面積的30%左右,是山區(qū)群眾的主糧和經濟來源之一。由于馬鈴薯生長季節(jié)降雨頻繁,溫濕度較適合馬鈴薯晚疫病的發(fā)生流行,而且主栽品種單一,且種植時間長,抗病性下降,致使馬鈴薯晚疫病在降雨較多的年份均易暴發(fā)流行,一般年份減產20%~30%,嚴重時減產40%以上。為有效控制馬鈴薯晚疫病發(fā)生流行,降低危害損失,找到最合理的防治技術,達到理想的防控目的,主要對馬鈴薯晚疫病藥劑防治進行研究。
1.1 試驗地點及試驗區(qū)土壤栽培情況
試驗設在彝良縣中北部小草壩鎮(zhèn)小草壩村,海拔1 800 m,年降水1 100 mm,年均溫12.6 ℃。歷年馬鈴薯晚疫病重發(fā)區(qū),具有一定代表性,土壤屬于玄武巖沙壤土。
1.2 供試藥劑
(1)杭州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生產的68.75%氟菌·霜霉威(銀法利)懸浮劑;(2)河北雙吉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3)沈陽科創(chuàng)化學品有限公司生產的20%氟嗎啉可濕性粉劑;(4)江蘇寶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中化農化有限公司生產的50%錳鋅·氟嗎啉可濕性粉劑。
1.3 供試品種和種植方式
供試品種威芋3號。種植方式,雙行凈種壟作。播種時間2013年2月22日。
該實驗地土壤肥力中等,栽培密度為4 000塘/667 m2,大行距0.65 m,小行距0.33 m,株距0.33 m,按每667 m2施農家肥1 500 kg、普鈣50 kg的施肥水平施肥。
1.4 試驗設計與方法
試驗設5個處理和1個對照,3次重復,隨機排列,每個小區(qū)面積66 m2,種植馬鈴薯400塘。施藥時間:第1次于5月20日馬鈴薯現(xiàn)蕾期;第2次于5月30日馬鈴薯初花期;第3次于6月1日馬鈴薯盛花期,按每667 m2用水50 kg兌藥噴霧計,見表1。每小區(qū)用藥液5 kg,選擇晴天早晚或陰天中午無風時施藥。噴霧時,保持勻速行走,盡量使試驗田各小區(qū)施藥量均勻一致。噴濕至全株霧水欲滴為準,避免藥液飄移。
表1 試驗處理
1.5 田間觀察記載
以株為單位,定點調查,每個處理隨機調查3個點,每點查5株,第1次在施藥當天進行,以后每隔10 d(第2、3次施藥)調查1次,最后1次在施藥后15 d查1次。調查每株的全部葉片,調查株、葉發(fā)病率,計算病情指數、防治效果。
分級方法:以葉片為單位,以每一片葉上的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百分率進行分級。分級標準: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比例(%)0級為無病斑;1級為≤5%;3級為5%~10%;5級為11%~20%;7級為21%~50%;9級為≥50%。
2.1 防治效果
通過施藥前和施藥后,田間病株率、病葉率、病情指數的調查結果顯示表2和表3,處理和對照間差異明顯,其防治效果最高的81.74%,最差的63.37%。
2.2 產量
通過對各處理隨機選擇120塘進行測產驗收,其增幅最大產量,最高的是處理68.75%銀法利(氟菌·霜霉威)懸浮劑,達每公頃25 245 kg;其次是58%甲霜靈.錳鋅,達每公頃24 915 kg;產量最低的是對照,每公頃21 495 kg。
通過測產驗收情況看,最高增幅為17.45%,該效果相對偏低,究其原因,其一主要是當年(2013年)馬鈴薯晚疫病發(fā)生相對較輕,總體發(fā)生僅為中等程度,對防治效果試驗造成一定影響;其二是防治時間稍偏晚約1周,當時田間病株率已達20%左右,附表4。
表2 病株率與病葉率觀察記載
表3 病情發(fā)展差異分析
表4 測產驗收
表5 方差分析比較
2.3 方差分析
從測產驗收結果分析見表5,各處理與對照相比,均達到極顯著;從處理間看,C1、C2、C4之間差異不明顯,與C5差異極顯著,C3與C5、C1與C3差異達到顯著。
通過防治試驗、示范,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在選擇抗病品種的同時,應適時提早播種。根據彝良氣候條件,提早播種,提早出苗,延長馬鈴薯生長時間,可使馬鈴薯在 6~7月多陰雨天氣來臨前,進入薯塊膨大期。同時,在現(xiàn)蕾初花期、開花期、盛花期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和68.75%氟菌·霜霉威(銀法利)交替進行防治,特別在大發(fā)生流行年份表現(xiàn)更為明顯,不僅產量增幅大,而且商品薯率也明顯提高。
由于南北兩片區(qū)馬鈴薯晚疫病的發(fā)生特點、發(fā)生程度有差異,在防治時間上,北部區(qū)域現(xiàn)蕾期(5月上旬)噴第1次;初花期(5月中下旬)噴第2次;盛花期(6月上旬)噴第3次。南部區(qū)域在馬鈴薯初花期噴第1次(5月下旬至6月初噴);盛花期(6月中旬)噴第2次;盛花末(6月下旬)噴第3次。
[1] 韓學儉.馬鈴薯晚疫病防治技術.蔬菜,2002,(06)
[2] 陳卓,劉霞.不同藥劑防治馬鈴薯晚疫病的效果.農技服務,2011,28(11)1578~1579
[3] 周平,王朝海,王朝貴,等.馬鈴薯晚疫病發(fā)生特點及綜合防治技術.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1(01)
[4] 葛林欽,余光海,龍坤云,等.馬鈴薯晚疫病藥劑防治實驗研究.中國馬鈴薯,2010,(01)
[5] 田明華,李紅麗.馬鈴薯晚疫病分期施藥效果研究.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