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大學生普遍介于18-22周歲,正處于對人生、社會等諸多方面存在疑慮和困惑的階段,除開碎片化閱讀,系統(tǒng)地涉獵哲學、教育學、文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知識更有益于其自我成長。本文主要探討的是在高校輔導員的牽頭下,借助大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的榜樣之力,培養(yǎng)與引導大學生自發(fā)地閱讀經典書目,從而養(yǎng)成閱讀經典書目的習慣,幫助大學生全面系統(tǒng)地進行思考。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大學生閱讀;閱讀習慣;培養(yǎng);引導
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曾談到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fā),讓人滋養(yǎng)浩然之氣。今年也是第22屆世界讀書日,許多高校也舉辦了“讀書文化節(jié)”等活動,倡導大學們感受閱讀經典書目的魅力。我國著名高等學府清華大學從2015年開始便為每位大學新生送上一份特殊的入學禮物:從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到盧梭的《瓦爾登湖》。這諸多現(xiàn)象無一不是在表明:經典書目值得青年一代當然包括大學生們關注與閱讀。
第十二次全國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國民閱讀的紙質書是不到5本,國民閱讀的電子書為不到3本。結合這一社會調查數據,筆者與數百名大學生就閱讀習慣這一話題進行了訪談。根據訪談結果統(tǒng)計顯示:每星期閱讀一本書者不足10%,約八成被訪大學生表示:一年的閱讀量不足10本,平均閱讀量每月不足1本。眾所周知,我國印刷出版的書籍浩如煙海,其中經典書目也是文山書海。面對如此巨大的寶藏,結合大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思想引領者之一,承擔大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與引導工作,責任重大,意義深遠。
一、高校輔導員培養(yǎng)和引導大學生閱讀習慣的依據
(一)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我國大學生大部分處在青年中期(18-24周歲),正處于半成熟與成熟之間的關鍵時期。在這一特殊時期,不少經典書目能幫助解答大學生們的諸多疑惑。例如,斯科特.派克教授的《少有人走的路》系列旨在幫助讀者走上心智成熟的道路;張德芬女士的《發(fā)現(xiàn)未知的自己》無疑是幫助自我認知的一劑良方;周國平先生的《人與自然》是運用哲學進行思考的一個好選擇;余秋雨老師的《千年一嘆》、《文化苦旅》傳遞著旅途中的正能量。
(二)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實際:輔導員是與大學生聯(lián)系最密切的人物之一,但高校輔導員的工作雍容繁雜,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與精力下,培養(yǎng)與引導大學生就需要運用教育智慧?!洞笥倏迫珪返木庉嬆崮?J.艾德勒在其著作《如何閱讀一本書》中談到:閱讀就是在跟一位隱形的老師學習。靈活運用這一點,實際工作中輔導員不妨將自己分身成數位“隱形”的老師去引導學生:即合理地運用經典書目去引導和啟發(fā)大學生全面系統(tǒng)思考。
(三)閱讀本身的重大意義: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談到閱讀的好處之一便是擺脫平庸。養(yǎng)成閱讀習慣之后,了解的事情越來越多,得到的答案越多,成長道路上的困惑就逐一得到解答。閱讀經典書目幫助大學生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不過多糾結得失的痛苦。這也是筆者在實際工作中培養(yǎng)和引導大學生閱讀習慣時的切身體會。
二、高校輔導員培養(yǎng)和引導大學生閱讀習慣的對策建議
(一)深入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生活、學習等狀況,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和引導其閱讀習慣。
高校輔導員作為與大學生接觸最為密切的人之一,也是大學生的思想教育者,甚至是大學生的心靈導師。筆者通過訪談發(fā)現(xiàn):較多的大學生們對自身的認知、社會現(xiàn)象、專業(yè)認識等存在困惑。高校輔導員可以在分析這些一手資料的前提下,對癥下“書”。譬如針對自身認知不清或是存在障礙的大學生,《自卑與超越》幫助其客觀認識自己,《九型人格心理學》幫助其分析在不同情境下自身的行為傾向。《遇見未知的自己》引導大學生接納自己的優(yōu)點與不足。
另一方面,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也是培養(yǎng)與引導大學生閱讀習慣時的一條重要準則。筆者在訪談中發(fā)現(xiàn):著名主持人大冰的《乖,摸摸頭》、《阿彌陀佛么么噠》時下頗受大學生推崇;筆者閱讀后發(fā)現(xiàn)在這一類散文、雜文集可讀性較強,而同樣也在傳遞著正能量。高校輔導員在引導大學生閱讀時要知己知彼:既要知道大學生們的閱讀興趣點所在,又要不帶輔導員個人意志地推薦經過時間和萬千讀者檢驗的經典書目,譬如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嘆》這類散文集有旅途、有故事、有正能量,而這正是大學生閱讀的幾個興趣點。
(二)充分發(fā)揮大學生黨員及學生干部在培養(yǎng)和引導大學生閱讀習慣的先鋒模范作用。
一方面,大學生黨員作為黨的新生力量,有活力,有熱情,勤奮好學是大學生黨員的優(yōu)良品質;大學生干部學習能力、綜合素質較高。他們在大學生群體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高校輔導員在培養(yǎng)和引導大學生閱讀中,不可忽略這兩方面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學生黨員、學生干部也是高校輔導員在開展學生工作時的得力助手。筆者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經常閱讀經典書目的學生黨員、學生干部在協(xié)助處理學生事務時,思路更清晰,有理有據同時有智慧有思想。這也正體現(xiàn)了閱讀使人明智的觀點。正是因為如此,高校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不妨向學生黨員、學生干部推薦一些思想性較高、富含人生哲學的經典書目:譬如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獨行的豬》、《我的精神家園》;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周國平的《妞妞》、《人與永恒》、《風中的紙屑》、《各自的朝圣路》。
(三)重視班集體良好閱讀氛圍的建設與維護,形成大學生閱讀習慣的生命力。
班集體是一個有凝聚力、有活力的集體。大學生閱讀經典書目的習慣需要班級內每一位成員的合力互助:一方面輔導員可以利用班會、團組織生活、形勢與政策課等機會,因時制宜地向同學們推薦經典書目,也可以向同學們介紹習近平等領導人的讀書故事,引導大學生們感受閱讀經典書目的魅力。另一方面,大學生黨員、學生干部在培養(yǎng)與引導大學生閱讀習慣時有著標桿作用,輔導員可以鼓勵其積極承擔起這一責任,鼓勵其利用主題班會、讀書分享會等分享閱讀經典書目后的心得體會,在班級內營造閱讀的良好氛圍。最后班級內每一位大學生,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逐步加入閱讀經典書目的隊伍。
(四)合理運用新的移動終端等電子閱讀媒介,幫助培養(yǎng)和引導大學生的閱讀習慣。
在電子產品快速發(fā)展的當今社會,Kindle、當當讀書等電子書閱讀設備、閱讀軟件為閱讀經典書目提供了便捷。被稱為讀書人的圣經《查令十字街八十四號》的作者海蓮.漢芙曾在該書中談到,“不買沒有讀過一遍的書籍”。結合電子閱讀,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更為容易了。對于一些從未閱讀過的書目,買回紙質書,翻開后可能發(fā)現(xiàn)這本書不吸引、不適合或是讀來不感到有趣,即沒有達到周國平在《各自的朝圣路》中談到了,“閱讀應是一件樂事”的目標,這本書便被讀者束之高閣了。結合電子書閱讀便可降低這一失誤的概率,通過相對較少的資金便可在kindle等電子閱讀終端上對書目先睹為快,瀏覽后若有必要再購買紙質書籍閱讀收藏或者分享借閱,對于資金有限的大學生們不啻為一個花小錢辦大事的好辦法。
另外,高校輔導員在培養(yǎng)和引導大學生閱讀習慣時,不僅要推薦經典書目,同時也要向同學們分享找到適合自身特點的經典書目的辦法:在圖書館進行按分類進行查找經典書目是一個妙招,在kindle等電子設備上按作者進行檢索也是一個辦法;瀏覽圖書網站也可以合理加以運用。
三、結語
輔導員在培養(yǎng)和引導大學生閱讀習慣有必要承擔起牽頭作用;大學生黨員、學生干部在培養(yǎng)和引導大學生閱讀習慣的前鋒模范作用不容忽視;每一位大學生在班級內、校園里閱讀經典書目時的相互影響作用不容小覷。一言以蔽之,大學生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和引導不是一件易事,但意義卻深遠,一旦大學生自發(fā)地閱讀經典書目,擁有了閱讀的生命力,其將終生受益,進而影響身邊的人,社會便多了一種變得美好的可能。
參考文獻
[1]人民網.習近平讀書何以“三讓”.http://opinion.people.com.cn
/n/2014/0212/c1003-24338505.html,2014-02-12.
[2]第十二次全國閱讀調查:人均每天讀微信超40分鐘[R].今日科技, 2015(4).
[3]陳曉蕾.當代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J].前言2011(02)
[4][美] 莫提默.J.艾德勒著.郝明義譯.如何閱讀一本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5]白巖松.白說[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
[6][美]海蓮.漢芙著.陳建銘譯.查令十字街八十四號[M].南京:意林出版社.2015.
[7]周國平.各自的朝圣路[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4.
[8]張丹.大學生閱讀習慣養(yǎng)成研究.遼寧工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D].2016
作者簡介
易芯如,女,1989年7月27日生,漢族,四川武勝人,碩士研究生?,F(xiàn)為四川大學錦江學院會計學院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