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憶佳
從小至今,很多次短暫地“生活在別處”。不過并沒有像某個段子說的那樣,從自己待膩歪的地方,去了別人待膩歪的地方。長這么大,身邊的很多街巷尚未及涉足,怎能膩歪呢?也沒能夠像夏天鴻先生那樣,品出每個目的地城市的味道,畢竟這樣的體驗對于經(jīng)濟未能獨立的我來說還是更像“旅游”,而不是旅行一盡管我總是麻痹自己,將其稱為后者。
六七歲時曾跟媽媽去過寧夏沙湖,印象不深了。記得當(dāng)時騎駱駝,很謹(jǐn)慎地聽導(dǎo)游講注意事項,騎上去之后還是害怕摔下來。尤其在駱駝趴臥下去的時候。還有滑沙,可能因為當(dāng)時個子不高也挺輕,總是擔(dān)心往下沖的時候會飛出去?,F(xiàn)在憶及竟還有點心慌。原來從小時候起我就是個玩起激烈游戲便容易擔(dān)驚受怕的人。
后來跟爸媽一起去日照和連云港游玩,我第一次對坐火車和住賓館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喜歡坐火車容易理解,因為沿途能看到山川田野的風(fēng)光,也能認(rèn)識對面的旅客。分享到他們從陌生地方帶來的風(fēng)塵和故事。而喜歡住賓館是我現(xiàn)在都頗感奇異的,可能是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五臟俱全的“新家”,抑或是覺得玩了一天特別累,能立刻撲到床上是件很爽的事情吧。
2011年首次去北京,借著參加少年作家班面授活動的機會,認(rèn)識了很多朋友。大家在一起談?wù)撓矚g做的事,偶爾開玩笑互損。盛夏的北京很熱,每天都出很多汗,但還是扯著嗓子聊天說話。在結(jié)營儀式前一天的傍晚,去附近的夜市吃烤肉、買零食、軋馬路,回到酒店之后大伙兒都聚到一個房間,依依不舍,互相留下聯(lián)系方式。少年作家班的暑期活動我參加了幾次,一直覺得不同城市的那些時光都是每年夏天最有磁性的召喚。
最近一次去到別處是去年和好友瘋在上海。我們很幸運,住在思南路上的酒店,周圍交通方便,就算不走遠(yuǎn),思南公館、田子坊、淮海中路上的各類書店也能充分滿足我這類人的需求。酒店對面是打浦橋地鐵站,地鐵站出入口連著一個很大的購物廣場,美食很多。那幾天,每頓晚飯都是和好友在那里解決的,先是在商場里暢游夠了再決定吃什么,每次吃完都幸福得走不動路,終于明白熊小源所說的“人能吃,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啊”是怎樣的感覺。
淮海中路上的書店都格調(diào)十足,有一家藏在巷子里的書店,曾是張國榮在世時經(jīng)常光顧的地方。古色古香的唱片機立在書架旁,能瞬間把人拽入老上海的風(fēng)情里去。后來還去了虹口區(qū)的猶太難民紀(jì)念館,那是座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的紅白色建筑,卻包含了一段專屬于上海人和猶太人之間的珍貴記憶。
離開上海之后,好友去另一個城市開始高中生活,我還在西安,但也開始以一種不同的方式學(xué)習(xí)。再次和她在微信上聊起在上海的日子,還會懷念無比,不過強調(diào)最多的還是:“當(dāng)時為什么沒有把那個廣場里所有好吃的都嘗一遍呢?”
別處的故事還會繼續(xù)。很多神往中的地方會一個一個地被我短暫“占領(lǐng)”,而那留有遺憾的別處,誰又能斷定哪一天我不會去“再續(xù)前緣”呢?記憶,生活在別處,而你我,渴望遇見未知的自己。
從上?;爻痰幕疖嚿?,對面是一對來自法國的老年夫婦。聽說我是西安人,住在大雁塔旁,兩人兩眼放光:那你豈不是可以天天看到高入云端的大雁塔?真是。太羨慕你啦!
去遠(yuǎn)方看你,或者在西安等你,記憶就這樣豐滿起來。
編輯/梁宇清 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