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勇
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愧寶,書法教育在素質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對中小學生進行書法教育有利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加深對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理解,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增進學識修養(yǎng),尤其是能增強學生文明禮儀素質,提高基本的人文藝術素養(yǎng)。
據調研來說,書法對文明禮儀素質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作用。
一、書法之于禮義,自然而相生
中國書法藝術的形成、發(fā)展與漢文字的產生與演進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連帶關系。那么究竟什么是“書法”呢?我們可以從它的性質、美學特征、源泉、獨特的表現手法方面去理解。書法是以漢字為基礎、用毛筆書寫的、具有四維特征的抽象符號藝術,它體現了萬事萬物的“對立統(tǒng)一”這個基本規(guī)律又反映了人作為主體的精神、氣質、學識和修養(yǎng)。
二、書法之于禮義,可精進而為
書法教育有利于增強中學生對祖國文字的熱愛,增進學識,提高他們基本的人文藝術素養(yǎng)。文化與藝術相輔相成,從文字的形成到字體的演變發(fā)展,它以漢字為載體,涉及語言、文學、歷史、美學等方面,同時又與音樂、美術相通,其中包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中國書法承載著中國漢文化。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漢字的演變過程,通過這一過程還可以深層次了解中國文化的歷史變遷。
德育是教學的首要目標,在書法教學中須首先“教人以禮”,讓學生懂得做人、做事之規(guī)矩,先立人品,先育人德,讓學生知其何可為、何不可為,何須盡力而為、何須待時以應,讓學生明白并踐行“學需時日方能有收獲”的道理;同時,在日常授課、學習之時,需培育學生上課、下課、提問、洗筆研墨等之禮義行為,以此種種,給學生打下為人之善良心性基礎,這樣教育出的學生,其寫出的字必然有可愛之人性味道和生動氣韻。
三、書法之于禮義,相和而相立
在書法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思想方法和文化素質。從社會發(fā)展的整體形態(tài)看,教育的核心始終是以人的思想水平的提高和思想方法的建立為目標。從社會的具體形態(tài)上看,教育又總是同這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的需求相適應。我國書法教育的形式反映在社會、家庭、學校等方方面面,它甚至可以貫穿到從少兒書法班到老年大學整個人生的全部過程,這就為通過書法教育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全方位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正因為如此,學校書法課程的開設和實施才顯得尤其重要。其原因,不僅在于書法的視覺形象背后包含著豐富的哲學觀念、審美心理和趣味形式,更在于無論是書法的創(chuàng)作還是書法的欣賞,都需要極其復雜的思維過程,沒有多方面的人文素養(yǎng)不能為之。從創(chuàng)作而言,書法作品是書法家精神、氣質、學識、修養(yǎng)的物質表現;從欣賞而言,沒有一雙“審美的眼睛”不能發(fā)現其美。不言而喻,通過書法我們可以感知民族的精神,文化的傳統(tǒng),領悟整體辯證的思維方法,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思想方法和文化素質。
同時,學習書法可以使學生個性得以張揚書法作為一門文化藝術總是不斷地發(fā)展創(chuàng)新,而不是簡單機械的臨摹,更不是傳統(tǒng)的翻版,它是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施加書家個人的風格,飽含著書者的鮮明個性,同時還富含時代之精神,它既源于傳統(tǒng)而又能有所發(fā)展。學生在學習書法的同時,更多地也是在前人所書墨跡中,有選擇地傳承我國傳統(tǒng)的優(yōu)秀禮教、人格品行、道德倫理,這與我們當今所倡導的德育教育緊密相連。
書法是東方特有的藝術形式,被稱作是“無聲的音樂”。書法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yǎng),凈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書法凝結著人們豐富的情感與創(chuàng)造力,人們正是在其獨特的“形式美”中體會到美的享受和愉悅。學書法本身就是一種發(fā)現美、認識生美、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同時,在練字的過程可以減輕學習壓力、安定身心。培養(yǎng)學生對書法的愛好,還可以減少學生不正當娛樂,降低不健康因素的影響。使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不僅實現知識結構的重組和改造,而且獲得知識,形成能力,掌握了方法,還體驗了失敗的痛苦和成功的歡樂,將有助于情感的發(fā)展和價值觀的形成,促進學生個性和諧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通過書法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書法作為藝術,要去的一點成績絕非一蹴而就,必須勤練苦讀,勇于實踐,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才能逐步培養(yǎng)其觀察力、領悟力、表現力和創(chuàng)造力,達到在實踐中提高能力。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良好的品行修養(yǎng)教育,以古為法,以史為鑒,知榮辱,樹新風。我們要充分發(fā)揮書法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更好地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
四、書法之于禮義,禮備則書活
書法之學習,必須“執(zhí)禮而為書”。林散之先生言:“學字就是做人,字如其人,什么樣的人,就寫什么樣的字,學會做人,字也容易寫好”,又言“談藝術不是就事論事,而是探索人生”,這探索人生、做人之事,其實也是“執(zhí)禮”之過程,知所以然而為之、知合宜而待之、人不知而不慍,下筆不偏廢、行筆不枉為、恰到好處,這正是善書之要求,更是“禮”之要求;懂得了凡事皆自然之理,不管風吹雨打,還是錦上添花,都應得了“知禮而隨心所欲不逾矩”,都應得了“平淡之中有精神”。須知禮而為,一為讀書,二為學人,三為能守本份也,知此三者,方看得慣“風起云涌、冬寒樹殘”,也受得了“春花煙雨、煮酒論道”。
因此,書法不僅是書法,它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德育的建設、文明禮儀習慣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在中學教育中,可根據學校情況加強書法教學,滲透文明禮儀習慣的養(yǎng)成,塑造出知禮守禮的優(yōu)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