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風(fēng)宋雨
1900年前后,安徽宿松縣的一座基督教堂進了小偷,小偷不但盜走了部分財物,連教堂的門板也給拆走了。這座基督教堂是由美國牧師主政的,牧師仗著美國這個強大靠山,從來不把宿松縣的官員放在眼里,這回教堂遭了盜賊,他更是大發(fā)雷霆,把宿松縣知事叫來大罵一通,并命知事立即抓捕盜賊、追繳贓物。知事連連賠罪,表示一定全力抓捕竊賊、追繳贓物。
那個小偷把所盜物品賣掉之后,對那塊門板卻犯難了,因為這是基督教堂的門板,容易被人認(rèn)出來,沒人敢要。他轉(zhuǎn)念一想:雖然中國人怕洋人,不敢要這塊門板,但洋人敢要??!原來,在宿松縣還有一個天主教堂,雖然也是洋人辦的,但和基督教堂是兩碼事,天主堂的神父也是一個常人惹不起的主兒。所以,小偷靈機一動,把這塊門板賣給了天主教堂。沒過多久,小偷被抓住了,知事在審問他把那塊門板弄到哪兒去了時,小偷說“賣給天主教堂了”。
如果小偷說他把門板賣給哪個中國老百姓了,知事肯定會立即派人將門板取回,同時還會以“共同銷贓”罪將買門板的百姓抓來問罪;可是,一聽說小偷把門板賣給了天主教堂,知事就傻眼了,因為他同樣惹不起。無奈之下,知事只好請基督教堂的牧師親自出馬到天主教堂要門板。哪知神父大怒,說:“小偷偷了你的門板,你找他要去,這門板是我們花錢買來的,憑什么給你?”于是兩人便吵起架來。跟著一同去的知事哪邊也得罪不起,只好勸勸這邊、勸勸那邊,說盡了好話。到后來,牧師和神父的意見總算達成了一致:由牧師出同樣的錢將這塊門板贖回。
哪知,等牧師回去取錢時,神父又反悔了,他認(rèn)為奇貨可居、要提高要價。這下牧師不干了,堅決不肯出這筆錢,于是二人再次爆發(fā)了激烈的爭吵……這時最可憐的還是知事,兩個洋人吵架吵到氣頭上,就都拿他出氣,但他什么都不敢說,只好兩頭作揖、磕頭。事情吵到后來也沒有解決,牧師只好向安徽巡撫報告,要求巡撫為他主持公道;但巡撫也一點兒辦法都沒有。據(jù)說,此事后來上報到了朝廷,但莊王、端王,包括慈禧太后都不敢插手這塊門板的事兒……于是,牧師又寫了份萬言書遞交給美國駐華總領(lǐng)事,讓主子給自己主持公道;總領(lǐng)事又將此事上報上級部門……
這塊門板最后到底歸了誰,歷史上沒有記載。但這不是問題的關(guān)鍵,重要的是,這塊門板折射出了清朝當(dāng)時的外交困境:外國牧師、神父到清朝來傳教,本來應(yīng)該討好清朝官員,因為你是“在人矮檐下”啊,可事實上,牧師和神父比清朝官員硬氣多了。既然此案發(fā)生在中國境內(nèi),清朝官員完全有理由命天主教堂把門板還給基督教堂,可是,清朝官員對此卻束手無策,要多窩囊有多窩囊。當(dāng)一個國家貧弱到連一塊門板都不敢管的時候,離滅亡之時也就不遠了。果然,十幾年后,清朝就在滾滾歷史中滅亡了。
編輯/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