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獲得新生的“揚基”

2016-09-26 12:53:35
兵器 2016年9期
關鍵詞:導彈系統(tǒng)魚雷核潛艇

667А型

在同時啟動的3個新彈道導彈核潛艇項目中,671Б(679)型和705Б型都是第143特種設計局(СКБ-143)以魚雷核潛艇為原型(671型和705型魚雷核潛艇)進行改進的方案。兩個型號的總設計師分別為切爾內紹夫和魯薩諾夫。隨著蘇聯(lián)第二代潛射彈道導彈的小型化,原設計排水量較小的這兩款潛艇都能輕松搭載8枚Р-27。不過,前者的研制很快就被中止,后者的開發(fā)工作和全部技術資料則在1962年12月11日被移交給第16中央設計局,并改名為687型交由鮑里索夫繼續(xù)設計。在687型的開發(fā)過程中,設計團隊又推出了采用АКУ-80型壓水堆的方案和繼續(xù)使用БМ-40А型液態(tài)金屬冷卻反應堆的方案,前者排水量4300噸,后者為4792噸。只不過,與671Б(679)型一樣,705Б(687)型在后來也停止了研制。

這樣,最后剩下的項目就只有由第18中央設計局的科瓦廖夫主持設計的667А型了。其工程代號為“寬突鱈”,這是北半球高緯度海域出產的一種食用鱈科魚類。667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延續(xù)了其原型А-658型的導彈布置、外形和內部布局。如果說日后蘇聯(lián)人自己將 667А型核潛艇戲稱為是仿制華盛頓級戰(zhàn)略核潛艇的“伊萬·華盛頓”(Vanka-Washington,其中的Ванька“萬卡”在俄文中是Иван“伊萬”的小名)的話,那么這還應是已下馬的А-658型核潛艇的功勞。

當然,蘇聯(lián)人也承認,在他們研制第二代彈道導彈核潛艇時,相當程度參考了西方戰(zhàn)略核潛艇的設計。據(jù)已退役的克格勃第1中央局(負責對外情報搜集)的巴布羅夫中將回憶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幾乎每天都會有來自核潛艇研制部門的設計師前來確認我們是否掌握了有關美國和英國核潛艇的最新情報資料。”借助于蘇聯(lián)克格勃獲取的情報,第18中央設計局以超乎尋常的速度完成了667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的設計工作,從1962年4月24日項目啟動到1964年11月 4日首艇開工,僅僅用了2年時間。

667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的首艇K-137號早在1963年9月17日就被列入海軍艦艇名錄之中,但直到次年11月才在北德文斯克北方機械制造廠開工建造。值得一提的是,在該艇開工之前,由于Д-5導彈系統(tǒng)尚未完成研制,潛艇是一直以Д-7導彈系統(tǒng)作為艇載導彈來進行施工設計的。而當同年3月24日Д-7導彈系統(tǒng)取消研制后,設計局又匆匆更改了潛艇的設計,修改了導彈發(fā)射井的尺寸,還專門為液體燃料的Р-27導彈增加了針對可能發(fā)生泄露的劇毒導彈燃料惰性氣體保護裝置,并對導彈艙的注水、增壓部分進行了多處修正,涉及修改的設計圖紙多達2000多張。

1966年5月31日,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蘇聯(lián)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國防部長格列奇科和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都前來視察尚在建造中的該艇。他們聽取了K-137號首任艇長別列佐夫斯基海軍中校和667А型核潛艇的總設計師科瓦廖夫的匯報并進入艇內參觀。同年9月11日K-137號即告下水,并于9月1日14時升起蘇聯(lián)海軍旗,開始進行交裝試驗。在當日進行的試航中,K-137號一度跑出了28.3節(jié)的最高航速,這比其25節(jié)的設計值超出了整整3.3節(jié)。

667А型核潛艇被蘇軍定位為“戰(zhàn)略導彈水下巡洋艦”(РКСН)以示同658型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巨大區(qū)別,龐大的尺寸和艇上所攜帶的威力巨大的導彈都給以往在早期核潛艇上服役的艇員們留下完全不同的印象。參與該艇試航工作的前蘇聯(lián)潛艇專家扎波利斯基曾評價說:“這艘艦超乎了我的想象力,這是一件偉大的工程,使我們想起一條巨鯨……導彈發(fā)射管蓋在關閉時形成了一個寬廣的甲板,可在其上漫步而不會有掉入海中的危險。直徑為9.4米的耐壓艇體內設置了3層甲板,這還沒將艙底計入其中。雖然艇內布置了各種設備,但并沒有讓人感到擁擠?!?/p>

1967年10月K-137號艇在白海進行試航時,人們發(fā)現(xiàn)667А型核潛艇在水下倒車時存在操縱性變差并出現(xiàn)艇尾縱傾的缺陷。這是當輪機由全速前進變?yōu)槿俚管囍螅銜蝗怀霈F(xiàn)的情況。甚至在向尾部水艙通入壓縮空氣后也未得到扭轉,艉傾很快達到了極為危險的37°。為此,艇長只能下令緊急吹除壓載水艙,使?jié)撏Ц〕鏊妗?/p>

盡管存在一些缺陷和建造工藝方面的問題,但在慶祝當年十月革命前的11月6日,海軍還是簽署了驗收文件。667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首艇K-137號被編入以雅蓋利娜亞港為基地的北方艦隊第三潛艇區(qū)艦隊紅旗第31潛艇總隊,并在完成了為期兩年的試運行后,于1969年11月24日被調入新組建的第19潛艇總隊。同年年底,第二艘К-140號艇也被編入海軍。

從1964年開始,北方機械制造廠就將全部的產能和人力物力投入到生產667А型核潛艇上,還因此取消了已經在1964年開工的664型運輸核潛艇的建造任務。在建造過程中,船廠采用了流水生產法以加快建造速度,以保證每年都向海軍交付4艘以上的潛艇。隨著生產工藝和經驗的逐漸累積,667А型核潛艇的建造周期從首艇的3年壓縮到2年不到,而且北方機械制造廠還創(chuàng)下了同時建造8艘該型艇的紀錄。

而遠東的阿穆爾河畔共青城列寧共青團造船廠(即第199造船廠)也從1968年開始建造667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由于該廠地處交通不便的內河,因此船廠在建造核潛艇的同時,還騰出精力建造了一批用于將艦艇從內河航道運往出海口的運輸浮塢。其中3艘1757型潛艇運輸浮塢的承載能力達到了8500噸。這是專門為運載667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而建造的。

兩地建造的核潛艇在完工之后,都就近編入北方艦隊或太平洋艦隊服役。這型潛艇在被北約發(fā)現(xiàn)后,便被其命名為“揚基”級。

從1964年至1972年的8年間,北方機械制造廠和列寧共青團造船廠兩家船廠共向海軍交付了27艘667А型核潛艇,這些艇在服役后很快開始了海上戰(zhàn)略巡航,并接替問題百出的658型彈道導彈核潛艇和629型柴電彈道導彈潛艇成為蘇聯(lián)?;肆α康闹辛黜浦?。

總體設計

667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水面排水量7766噸,水下排水量10200噸,全長128米,全寬11.7米(除改裝艇外,所有的667系列彈道導彈核潛艇的艇體寬度均沒有變化),正常吃水7.9米。該型艇為蘇聯(lián)典型的雙殼體結構、大儲備浮力、小分艙和雙軸推進設計,耐壓艇體由厚度為40毫米的АК-29型高強度鋼制成。耐壓殼的表面敷設有隔聲橡膠,而低磁鋼制的輕殼外則施加了隔聲涂層,再加上采用了低噪聲的5葉螺旋槳,這一系列措施大大降低了667А型核潛艇的噪聲水平。此外,艇上還裝有一套消磁裝置和由螺旋槳-艇體電解偶產生的主動電場補償系統(tǒng),可以使?jié)撏庠夥墙佑|性磁感應水雷的打擊。667А型也是最早應用圍殼舵的蘇聯(lián)潛艇,并配有十字型尾舵,使得潛艇可以在低速航行時不依靠縱傾來實施快速浮潛,這也簡化了導彈發(fā)射時的定深操作。以上的一系列布局也被隨后發(fā)展的667系列艇所繼承。

耐壓艇體被12毫米厚的隔艙壁(其材料同樣為АК-29鋼)分為10個水密隔艙,分別為:首艙(魚雷艙)、第Ⅱ艙(居住艙與蓄電池艙)、第Ⅲ艙(中央指揮艙)、第Ⅳ艙(導彈艙)、第Ⅴ艙(導彈艙)、第Ⅵ艙(柴油發(fā)電機艙)、第Ⅶ艙(反應堆艙)、第Ⅷ艙(輪機艙)、第Ⅸ艙(輪機艙)和第Ⅹ艙(尾艙)。

首艙中裝備4具533毫米魚雷發(fā)射管和2具400毫米魚雷發(fā)射管,并裝有快速裝填裝置和電氣遙控系統(tǒng)。533毫米魚雷管可以發(fā)射53-65К、53-65М型熱動力反艦魚雷、САЭТ-60型被動聲制導電動魚雷和СЭТ-65型雙平面主動聲制導電動魚雷。包括魚雷管內的待發(fā)雷,艇上共載533毫米魚雷12枚,發(fā)射限制深度為100米。400毫米魚雷管則備有4枚СЭТ-40型雙平面主動聲制導電動魚雷,發(fā)射深度250米,其總設計師為先捷里辛。

667А型的第Ⅱ艙中,布置了艇員居住艙和2組各112塊的48СМ型蓄電池組。在以往的蘇聯(lián)第一代核潛艇上,艇員們經常反映在其戰(zhàn)斗崗位和住艙都有很高的噪音,使他們無法正常執(zhí)勤與休息。艙內的溫度和濕度也很高,同時艇上的食品物資儲藏條件也不甚理想。為此,從667А型核潛艇開始,蘇聯(lián)潛艇設計師就特別關注了潛艇的居住條件。艇上首先裝備了新的ЭРВ-3000-59型電化學空氣再生裝置。為住艙區(qū)和電子設備柜配備了集中式空調和獨立式制冷機,實現(xiàn)了每個隔艙的獨立通風。安裝了大容量冷凍柜,還配備了半導體電熱空調用以為艇內空氣進行增溫增濕。此外還有去除空氣中氪和氙等放射性同位素的空氣凈化器。以上設備都能保證潛艇在-2~28℃的海水溫度變化范圍內有良好的居住環(huán)境(二氧化碳濃度0.8%,氧氣濃度19~23%),并確保動力系統(tǒng)和武器系統(tǒng)的所有設備處于正常的工作溫度之內。值得一說的是,在特殊情況下,第Ⅱ艙的軍官艙室區(qū)內的架子上還可以再多裝載6枚魚雷,需要通過首艙與第Ⅱ艙之間的艙口運到魚雷艙中使用。

第Ⅱ艙之后的為667А型核潛艇上的中樞機構——中央指揮艙。667А型上配備了全新的“烏云”型作戰(zhàn)情報指揮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由別利斯基研制,是蘇聯(lián)第一套可以同時完成導彈和魚雷武器的射擊、自動收集和處理外部環(huán)境信息(水聲、雷達等)并具備導航功能的自動化艇用多功能管理系統(tǒng)。艇上還配備了自動化控制的“晶石”型空間位置及機動操縱綜合控制系統(tǒng)和“電氣石”型自動事故縱傾控制系統(tǒng)。前者可以保證潛艇在所有的速度和深度范圍內對艇的運動姿態(tài)進行遙控和自動控制,使之能在預定深度和航向上航行。后者則可以用來防止?jié)撏Эv傾過大或超過安全潛深,并確保其能在任何一艙進水的情況下在保持安全深度航行。同時,第一代核潛艇指揮部位雜亂布置的管路和電線也被淡灰色基調的面板遮蓋起來,使之看起來更加美觀。

667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的第Ⅳ、第Ⅴ艙均為導彈艙,艙內分兩排布置了16座Р-27導彈發(fā)射井。每座發(fā)射井中都有橡膠減振裝置、導彈防撞裝置、自動噴淋、注排水系統(tǒng)及日常維護和戰(zhàn)斗使用系統(tǒng)等。

潛艇的第Ⅵ艙為柴油發(fā)電機艙,艙中裝有2臺338.33千瓦(460馬力)的ДГ-460型直流柴油發(fā)電機,與置于第Ⅱ艙內的2組蓄電池組以及2部 225.06千瓦(306馬力)的ПГ-153型可逆轉式輔助直流推進電機構成了艇上的備用電力系統(tǒng),可以在主動力裝置發(fā)生故障或供電不足時保證潛艇在水面/通氣管深度航行時所需的必要電力。

667А型核潛艇的主動力裝置被分為左右舷兩組。每組由1座90兆瓦的ОК-700型核動力裝置(反應堆為ВМ-2-4型壓水反應堆)、1臺14709.97千瓦(20000馬力)的ГТЗА-635型齒輪傳動式汽輪機和1臺3000千瓦的ТМВ-32型渦輪發(fā)電機(電制為380瓦電壓)組成,雙軸雙槳推進。2座縱向排列的反應堆及蒸汽發(fā)生器均置于第Ⅶ艙,左舷汽輪機位于第Ⅷ艙,右舷汽輪機則位于第Ⅸ艙中,其后的第Ⅹ艙中則裝有2臺渦輪發(fā)電機。兩臺主機分別安裝在獨立的艙室提高了潛艇的生存能力,以至于不因一艙受損而導致整艘艇都失去動力。這樣布置的另一好處就是使艙內的冗余空間更大,這樣便于在后續(xù)艇的建造或舊艇的改裝升級中不斷增加最新的降噪設施。從667А型開始,667系列的所有主機和輔機基座下都安裝有減振橡膠以降低機械設備的噪聲。而在該系列潛艇的大批量建造中,每一艘艇的安靜程度都比前一艘有所提高,等到667系列中最后一型——667БДРМ型彈道導彈核潛艇建成時,其噪音水平已經只有667А型的十分之一了。

艇上電子系統(tǒng)

作為蘇聯(lián)第二代核潛艇的典型,667А型上裝備了一系列最新的電子系統(tǒng)設備。其中之一就是當時性能最好的МГК-100“刻赤”型綜合聲納系統(tǒng),這是蘇聯(lián)最早裝備的綜合聲納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由“水聲傳輸儀器”設計局的馬吉德主持設計。但由于是在第一代聲納的基礎上作的進一步改進,МГК-100型聲納系統(tǒng)的性能提升并不大,其主基陣在回聲和噪聲測向模式時的最大作用距離只有區(qū)區(qū)20千米。

早期建造的艇上安裝的是中波、短波和超短波頻段的無線電臺,后期建造的艇上(1970年以后)則加裝了新式的“閃電”型自動化無線電通信系統(tǒng),1974年又采用了其改進版“閃電-Л”型?!伴W電”系列通信系統(tǒng)的總設計師均為列昂諾夫,系統(tǒng)中包括能接收到幾個短波信道和一個超長波信道的“玄武巖”型自動化無線電接收設備和能夠實現(xiàn)自動調諧到任何工作頻段的“鯖魚”型無線電發(fā)信設備。此外,艇上還配有可以在水深50米處接收衛(wèi)星導航信號的“破雷衛(wèi)”型拖曳通信天線和采用“積分”線路的自動加密瞬發(fā)通信裝置。另外,潛艇圍殼上還裝有РЛК-101“信天翁”型水面搜索雷達、МРП-21А“海灣-П”型電子偵察雷達、“鉻-К”型敵我識別裝置以及“簾幕”型無線電測向儀、ПЗНС-8型艇長潛望鏡、ПЗНГ-8型潛望鏡、МТ-70-8型電視系統(tǒng)等設備。

較早建成的667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上所裝的“西格瑪-667”型全緯度導航系統(tǒng)由馬斯列夫斯基總設計師于1960年研制成功。而從1971年開始建造的艇上安裝的則是由基辛科夫新設計的“托鮑爾河-667А”型慣性導航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能保證潛艇在北極海區(qū)的正常航行,并能在緯度達85°的位置發(fā)射導彈。

Д-5導彈系統(tǒng)

6 6 7А型核潛艇可攜帶1 6枚Р-27型單級液體燃料?;鶑椀缹棧?К10,SS-N-6“塞爾維亞人”),所有導彈被置于潛艇圍殼后第Ⅳ、第Ⅴ艙(導彈艙)中的16具深 10.1米、直徑1.7米的導彈發(fā)射井內。該彈應用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蘇聯(lián)導彈技術的最新成果:新的液體燃料、全焊接冷加工硬鋁-鎂合金殼體和彈上陀螺穩(wěn)定儀等,并采用了創(chuàng)新性的埋入式發(fā)動機以縮短導彈長度。Р-27導彈的長度為9.65米,直徑1.5米,起飛重量14.2噸。該彈比Д-4導彈系統(tǒng)中Р-21導彈長度縮短5米、直徑增加0.2米的情況下,射程卻為后者的1.5倍,達到了2500千米,也超過了美國的“北極星”A1彈道導彈。不僅如此,導彈發(fā)射裝置的體積也比Д-4導彈系統(tǒng)減小了五分之二,重量則減小了十分之一。而整個導彈系統(tǒng)(導彈重量、發(fā)射裝置重量、發(fā)射井重量、環(huán)形間隙水艙和其中水的重量)更是減小了三分之二之多。

導彈燃料的成分是劇毒物質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從Р-27導彈開始,所有的蘇聯(lián)液體燃料海基彈道導彈都采取了在出廠前即加注好燃料并將加注口焊死的辦法,這使得艇員無需再進行這種極為危險的發(fā)射前加注燃料的操作,填充完推進劑的導彈在運輸直至裝入發(fā)射井中都不需要人員再進行維護。貯存在艇上的導彈設計使用壽命為5年,后來由于導彈檢測狀態(tài)良好,被延長到了10年,這也代表了蘇聯(lián)液體燃料技術的進步。

在完成研制后,Р-27導彈從1965年9月開始進入發(fā)射試驗環(huán)節(jié)。在從ПСД-5號浮動發(fā)射臺上成功發(fā)射了2枚4К-10型模型彈后,試驗轉移到前文提到的С-229號彈道導彈試驗潛艇上,此時該艇又被改裝為613Д5型以配合試驗。1967年1月到8月期間,該艇共發(fā)射了6枚4К-10型模型彈,其中有2次失敗。第一次失敗的原因是導彈發(fā)射后丟失信號,第二次失敗則是由于導彈發(fā)射出水后,燃氣舵破損導致彈體在空中翻滾并解體。1967年9月1日至11月5日,667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首艇К-137號在巴倫支海上成功完成了3次Р-27導彈最大射程的聯(lián)合飛行試驗,次年3月13日,Д-5導彈系統(tǒng)和Р-27導彈正式列裝海軍。

和658型彈道導彈核潛艇上最初所安裝的Р-13導彈不同,Р-27導彈只能水下發(fā)射,發(fā)射時深度應保持在35~40米之間,海況不高于5級,同時航速不大于5節(jié)。發(fā)射前,需要將海水由壓載水艙之間的環(huán)形間隙水艙中注入發(fā)射筒,此期間會產生很大的噪聲,這也是液體燃料導彈的一大問題。667А型最初是按一輪齊射4枚導彈進行設計的,每枚導彈發(fā)射的時間間隔為8秒。每完成一輪齊射后,潛艇會上浮至發(fā)射深度以上,因此需要花費近3分鐘的時間重新使?jié)撏Щ氐皆疃龋缓笤倩ㄉ?0~35分鐘的時間再次對發(fā)射筒進行注水并調整艇體平衡。實際上,在1969年12月19日,667А型的2號艇K-140號就完成了首次8枚Р-27導彈的齊射試驗,證明了667А型具備進行一輪齊射8枚導彈的能力。

失敗的先驅者

鮮為人知的是,除了Д-5導彈系統(tǒng)外,第385特種設計局同期還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了Д-5К導彈系統(tǒng)及Р-27К(4К18)導彈。這是世界上第一款用于打擊海面移動目標的反艦彈道導彈,北約方面將其命名為SSNX-13。如同其型號表現(xiàn)的那樣,Р-27К導彈由Р-27導彈發(fā)展而來,但射程縮短到約900千米。

1967年12月31日,第18中央設計局受命以629型彈道導彈潛艇為基礎開始設計Д-5К導彈系統(tǒng)的試驗平臺,該試驗項目被稱為605型(G-Ⅳ級),總設計師為鮑里索夫。試驗艇選在原629型К-102號潛艇上,同658型改裝為701型(H-Ⅲ級,用于測試Д-9導彈系統(tǒng))一樣,К-102號艇被從中段被切開并嵌入一個新的導彈艙段,全艇長度由原來的98.9米增加至116米。圍殼安裝了“燕子-Б-605”型衛(wèi)星目標指示接收天線,這是Р-27К型反艦彈道導彈必須依賴“神話”海洋偵察衛(wèi)星提供目標初始位置與運動參數(shù)的直接證據(jù)。同時,Р-27К導彈也可以利用圖-95РЦ和卡-25РЦ目標指示飛機獲取的數(shù)據(jù)來定位目標,此外Р-27К導彈上還裝有用于截獲敵方艦艇編隊無線電信號的十字型電子偵察天線。該裝置位于彈頭后部的彈體上,在導彈飛出大氣層后展開,起到和УС-П被動電子偵察衛(wèi)星相同的功效導引導彈飛向目標,并在快返回大氣層時分離出彈頭。但由于當時剛剛投入使用的天基偵察與目標指示系統(tǒng)尚未完善,Р-27К導彈必須配備核彈頭才能在2500~3000米的圓概率誤差范圍內有效毀傷敵方水面艦艇編隊。

Р-27К導彈通過605型艇上的“唱片-2”型艦載中央計算設備進行發(fā)射控制。但該系統(tǒng)一直到К-102號艇改裝完成的1972年都未能最終調試完成,因此Р-27К反艦彈道導彈的發(fā)射試驗一直拖到1972年12月9日才開始進行。1974年,К-102號艇通過試驗驗收被編入海軍,但Д-5К導彈系統(tǒng)和Р-27К導彈卻沒能作為正式裝備登上潛艇服役,第18中央設計局提出的裝備Р-27К導彈的667В項目也成了一紙空文。

Д-5У導彈系統(tǒng)與667АУ型核潛艇

1964年,第385特種設計局就研制過提升射程的Д-5М導彈系統(tǒng)和Р-27М型導彈,其射程達到3800~4000千米,計劃裝配在正在第16中央設計局進行設計的705Б(687)型彈道導彈核潛艇上,但705Б(687)項目的下馬也使Д-5М導彈系統(tǒng)被取消。隨著美國海軍開始列裝最大射程達4600千米的“北極星”A3潛射彈道導彈,并從1966年展開了新型彈道導彈“海神”C3的研制計劃,蘇聯(lián)被迫對已經落后的Д-5導彈系統(tǒng)及Р-27導彈做出改進。

1971年6月10日,第385特種設計局開始根據(jù)蘇共中央第374-117號決議開始研制Д-5導彈系統(tǒng)的改進型——Д-5У導彈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中的Р-27У導彈射程增加到了3000千米,并換裝了3枚20萬噸當量的集束式彈頭(沒有獨立制導系統(tǒng)),也可使用與Р-27導彈相同當量的100萬噸單彈頭。

在導彈研制工作推進的同時,兩家造船廠也開始建造換用Д-5У導彈系統(tǒng)的667АУ型彈道導彈核潛艇,其工程代號為“江鱈”。北方機械制造廠建成2艘667АУ型,列寧共青團建成5艘,因此包括667А/667АУ型在內共建造了34艘,是為蘇聯(lián)建成數(shù)量最多的單個核潛艇型號。此外,還有6艘667А在后來也回廠(北方艦隊服役的艇在北德文斯克“小星星”修理廠改裝,太平洋艦隊的則在維柳欽斯克第49修理廠)升級為667АУ型。

猜你喜歡
導彈系統(tǒng)魚雷核潛艇
094型戰(zhàn)略核潛艇
科學大眾(2023年17期)2023-10-26 07:39:02
梭魚級核潛艇
魚雷造反
俄羅斯山毛櫸M3防空導彈系統(tǒng)
軍事文摘(2022年19期)2022-10-18 09:55:30
S-300地對空導彈系統(tǒng)
軍事文摘(2022年9期)2022-05-30 04:48:00
軍事島 魚雷人
“低空獵手”HQ-17AE防空導彈系統(tǒng)倍受關注
大揭秘——核潛艇的武器庫
魚雷也瘋狂
小魚雷也有大作用
海洋世界(2014年2期)2014-02-27 15:25:32
烟台市| 北辰区| 凤山县| 马龙县| 肇庆市| 双鸭山市| 仁怀市| 仪征市| 吴川市| 皋兰县| 涿州市| 庄河市| 蚌埠市| 从江县| 班玛县| 乌兰县| 德惠市| 徐汇区| 肇州县| 新疆| 工布江达县| 婺源县| 枣强县| 绥阳县| 修水县| 北辰区| 班戈县| 当涂县| 谢通门县| 洛阳市| 留坝县| 宁阳县| 岐山县| 梁山县| 谢通门县| 成安县| 和顺县| 修水县| 大庆市| 读书| 临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