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高粱映紅的日子

2016-09-26 02:47李百合
神州民俗 2016年17期
關(guān)鍵詞:醬缸豆包苞米

文/李百合

高粱映紅的日子

文/李百合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生產(chǎn)隊種高粱很普遍,因為那時候高粱不論生產(chǎn)還是生活作用都很大。高粱點種下地,不用太多的糞肥,不用太多的人工侍弄,抗旱,易于田間管理,產(chǎn)量高。在物質(zhì)條件相對匱乏的當(dāng)時,有著很實際的意義。

當(dāng)高粱剛抽穗時,小朋友們常到高粱地找尋高粱“烏米”。烏米是一種生長在農(nóng)作用頂部的真菌,顏色多為灰黑色。幼嫩時可食用,味道鮮美,營養(yǎng)價值較高。北方部分地方稱 “米蛋”,其中高粱、黍子烏米幼嫩時可以食用,玉米烏米則不能食用。那時候的選種遠沒有現(xiàn)代科學(xué)的培育那么麻煩,挑一些籽粒飽滿的,也不用上糞,點播即可,所以高粱感染這種病的很多。我們背上書包常常偷偷地到地里采摘,因為讓生產(chǎn)隊“看青的”(莊稼看護員)看見了會驅(qū)趕我們的。采摘下來的烏米,把外面破皮剝開,生著即可食用。當(dāng)然有的人家會把它放在簾子上在鍋里蒸熟也能吃,只不過這種吃法,讓原本烏米的那種鮮性喪失,口感差了很多。把烏米放在餐桌上,把大粒鹽用搟面杖搟成細面,吃的時候蘸些鹽面吃筋道、細膩,格外爽口。烏米外白里黑,吃完一棵,白白的小牙變黑,有時不注意嘴也會變黑的。小時候的我最愛吃的就是這種烏米,常常跟在哥哥們的屁股后挎著書包,把哥哥們采摘下來的烏米放在書包中。幾十年過去了,現(xiàn)在幾乎無人種高粱;即便有人種高粱,長烏米的高粱也非常少。烏米幾乎成了一種絕跡的美食了。每每向孩子們講述烏米的時候,總有一種留戀感縈繞在心頭。

高粱收割時,要捆成二十公分左右的捆,稱為高粱“個子”,方便運輸。高粱穗又稱高粱頭,有的在沒放倒桿棵之前,先把高粱頭用鐮刀削去,有的是放倒之后削。高粱梢部分有大約兩尺長的一段莖桿,粉筆粗細,截下保存好,用來扎家家使用的蓋簾、干糧筐或笤帚。那時候一進臘月,家家都要包粘豆包,包好的粘豆包要放在蓋簾上拿到外面凍,這就需要很多的蓋簾?!霸w簾”大多都是婦女們的活。長梢扎大蓋簾,短梢扎小蓋簾,都各有用處。扎蓋簾時,要上下兩層橫豎交錯,把細麻繩用大馬蹄針一針一針細密地簽好,之后劃好一個圓,沿線削圓,蓋簾就做成了。記憶中母親扎的蓋簾摞起來,能有兩米高,既結(jié)實又美觀。那時候,我們家人口多,包粘豆包所用的黃米面最少要發(fā)三四大盆,放在炕頭上,用大棉被捂起來。粘豆包放在蓋簾上拿到外面?zhèn)}子里凍硬,之后揭下,倒入準備好的一米多高的大缸里,準備隨吃隨蒸。母親還會用這種莖干扎干糧筐,其方法不同于扎蓋簾,屬單層,扎時要把莖干洇濕,便于折彎。把苞米面大餅子用干糧筐一裝,放在飯桌上,比盆子輕便實用。有的人家還能用其扎笤帚,只不過這種笤帚,沒有糜子扎的笤帚好用。

那個年代家家餐桌上最常見的主食是小米飯、苞米馇粥、苞米面大餅子,還有就是高粱米飯。高粱粒淘好,放在碾子上磙壓去皮,過篩之后再用“谷風(fēng)車”(一種用來吹走糧食糠皮的農(nóng)具)風(fēng)去皮殼和癟子,高粱米就能食用了。高粱米加水放點蕓豆倒入鍋中就可以燜成高粱米飯。高粱米飯口感不好,吃起來有些發(fā)硬、“扎不拉沙”的,屬于粗食系列,性寒,吃多了對胃不好。但在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在最艱苦的困難時期,能吃上高粱米飯或喝上一碗高粱米粥,那都是一種享受了。

高粱是生產(chǎn)白酒的主要原料。高粱白酒以其色、香、味展現(xiàn)了東北酒文化的深厚底蘊。高粱燒之辣、香、純、甘、冽原味,由舌尖入喉,真實原味、清香恣意散發(fā),豪情的純飲將能品酌出東北高粱酒的道地風(fēng)味。雖然那個年代的糧食很少,但每逢年節(jié),各家各戶就是勒緊褲腰帶,也要買上幾斤高粱燒的。男人喝酒,女人也不抱“下洼地”,盤腿往大炕上一坐,幾杯高粱燒進肚,男人豪氣干云,女人潑辣爽快,把個東北老爺們、老娘們的性格,演義得活脫脫的直觀和豁達。

高粱桿,我們都稱其為“秫桿”。秫桿作用很大,一是可把其洇濕用來捆割下來的苞米桿棵,秋季的時候捆剩下的白菜幫子,很規(guī)矩地碼在堿土房頂,曬干凍透,冬季的時候用熱水燙一下,用來蘸大醬吃,也是一道很下飯的蘸醬菜。

秫桿的第二個作用是用來編炕席、茓子、席織簍、人戴的涼帽、醬缸帽子等日常生活用品。把秫桿用水洇濕幾天,把上面的葉子剝?nèi)?,用“秫桿破子”(一種木制的三棱刀具)把秫桿破成三瓣,用挎刀把上面的瓤兒挎去,剩下的部分稱“席糜兒”,可以用它編織炕席等一些生活用具了。那時候,家家都要鋪炕席。人口多的人家,南北大炕一年要用上三四檁炕席。家家的老爺們都會編織炕席;有的高手,不但編自己家的,還要多編出十幾檁或二十幾檁,拿到生產(chǎn)隊或縣城去賣,換些購買油鹽醬醋等的零花錢。

會編炕席就會編“茓子”、“席織簍”、帽子等。茓子是專門用來囤糧食用的,一尺寬數(shù)米長的長條狀,用時側(cè)立于干凈的地面,茓頭在里圍成一圈,把糧食倒入其中裝至百分之八十高的時候,再向上纏圍一圈,以此類推,一圈一圈,一層一層。高的大茓子,像生產(chǎn)隊使用的,能有一房子那么高,矮點的也要一人多高。用茓子囤積糧食,透風(fēng)性能好,糧食不發(fā)生霉變,另外選址方便。

席織簍底面有四個角,編織起來就增加了難度,所以一般家的老爺們不會編。席織簍主要用于包豆包之前淘米用,把洗凈的黃米裝進,放在傾斜著的炕桌上,用于向下利水。淘好的米如果太濕了,放在碾子上不好碾壓,所以必須用席織簍把里面的水利凈。

人戴的涼帽或醬缸帽子,編織的方法與編織炕席如出一轍。涼帽編織要選擇細席糜兒,戴在頭上涼快、透汗、不漏雨。家家都要下醬,醬缸要放在外面,里面的醬才能曬足發(fā)好,醬才能好吃,但如果敞口,刮風(fēng)時很容易把土面、柴禾末子刮進去,有時小雞還有可能飛上缸沿掉進去,一缸好醬就廢了。醬帽子放置其上,一方面通風(fēng)性能好,不至于把醬發(fā)臭,一方面也干凈衛(wèi)生,防止了小雞掉進去。有的人家用廢棄的大鐵鍋當(dāng)醬缸蓋,倒是干凈不進雨了,但由于透風(fēng)不好,一缸好醬發(fā)臭不能吃了。

秫桿的第三大作用是用來做棚蓋房子。那時,我們住的地方,雖然靠近大堿溝的大草甸子,甸子里有許多葦子,但打葦子需要在冬季到堿溝深處水塘的冰上去打。運輸不便不說,寒冷的冬季,還沒地方住。只有專門靠打葦子為生的人,才能在堿溝深處搭建帳篷打葦子。雖屬冬季,地面凍得實在,但車馬很難在坑洼不平的上面行走,只能靠人一擔(dān)擔(dān)地挑出水塘。專業(yè)人員打出的葦子賣價貴,有秫桿的人家,寧可用秫桿打成簾,一層層地鋪在房頂上,也不愿買葦子。用秫桿做棚的房頂,如果房蓋不漏雨,里屋秫桿棚還能多挺個十年二十年的,時間長了黑黝黝地發(fā)著亮光,像是刷上了一層黑油漆一般。但做飯的外屋,因為有了煙燎氣熏的,秫桿就易爛,盡管如此,挺個十年八年也都不成問題的。

秫桿除了編織以上生活用品外,還有個重要作用,就是當(dāng)時家家用它“夾杖子”圍住小園。夾杖子很方便,挖好杖溝,把秫桿插入,用土培實,攔腰扎好 “杖肋子”,結(jié)結(jié)實實地,連小雞崽都鉆不進去。每到大風(fēng)天氣,大風(fēng)一吹,秫桿杖子“嗚嗚”做響,像是在演奏著一首完美的曲調(diào),表達著天地間的和諧相處。

秫桿還是我們兒時的玩具。在夏季,我們往往把夾杖子不用的秫桿折成一截一截的,并排放在一根木桿上,手倒掇一根粗柳條杊(xún),對準投去。只要木杊打中下面的木棒,上面的秫桿落地就算贏,贏者把得到秫桿抱回家的柴禾堆里當(dāng)柴燒,這在那個玩具缺乏的年代,對于我們來說,也算得上一項久玩不膩的游戲,我們稱這種游戲為“打杊”。脫了粒的高粱穗垛成一垛,冬天時我們一些兒童在上面“殺高粱馬子”,一人肩扛一人,兩對兒組成一組,上面的兩個互打互摔,誰把誰從上面摔下算贏,但下面的人不要幫助上面的人,也不能互打,只能一心一意地被當(dāng)做坐騎。很規(guī)則的一垛高粱頭垛柴,被我們一鬧,毀成很大的一片,害得大人們第二天還要好好地垛起。

大一點的孩子,手巧的還能用秫桿的莖桿扎滾鳥籠子。用秫桿的莖干扎成滾鳥籠子的框架,然后用細笤條(一種灌木,枝可以做笤帚)棍把框架穿好做窗,肩部放上兩個只能下滾、不能上滾的滾兒,滾鳥籠就做成了?;\滾兒放上谷穗,再放進去一只兩只的“鳥油子”(活鳥,用來鳴叫,引誘同類),同類聽到叫聲,再看見籠滾兒上的谷穗,便會不假思索地落上食用,還沒等到食物入口,籠滾兒滾動,就把它滾進籠子之中。

還有辦喜事用的五谷雜糧里面就有高粱粒。誰家死了人,都要在第一時間,把尸體抬到用高粱秫桿鋪就的地腳上。這是一種人死之后,不讓地下的濁氣侵襲尸體的迷信作法,現(xiàn)在沒有了秫桿,這種做法就沒有人再用了。新墳上面要用三根秫桿插起三個橋,系上三枚古銅錢,直到現(xiàn)在,這種習(xí)俗在老家還一直延用著,只不過高粱秫桿要到縣城的花圈店去買,一根要好幾塊錢呢。家里窮得買不起棺材的,往往用秫桿把人裹扎起來,埋進土里。過去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落后,孩子多,孩子生了病來不及救治而死去的也多,死了的孩子是不能埋葬的,要把尸體放在秫桿上一把火煉了。

“高粱葉子窄喲,苞米葉子寬。看不盡那羊腸小道能有幾道彎;苣賣菜兒苦喲,野葡萄酸(那),看不完(那)日出日落一天又一天……”高粱,看似簡單而又普通,卻為我兒時提供了一種現(xiàn)在并不多見的美食烏米;讓我們每天都要光著小身子在它的上面躺著睡覺;讓我們在幾乎被餓死的時候,度過了艱難的歲月;讓我們在品嘗粘豆包的時候,想起了當(dāng)年的席織簍,想起了當(dāng)年的糧食茓子、涼帽、醬缸帽子;一杯高粱老燒淋漓地滴酒在歲月的祭壇上,讓我們想起了逝者躺在高粱秫桿之上,安詳進入天國的情形;想起了故人墳頭三根秫桿橋上那微風(fēng)吹拂的三枚銅錢,那種親密而厚重的留戀、古樸,那種辛辣而沉著的張揚、大氣,油然而生,久久不能釋懷。

GAO LIANG YING HONG DE RI ZI

猜你喜歡
醬缸豆包苞米
豆包上學(xué)之奇特事件簿
十月
醬缸臺
醬缸臺
難忘當(dāng)年的大餅子
武汉市| 邯郸市| 天峨县| 安仁县| 交城县| 新宁县| 绥德县| 平江县| 锡林浩特市| 永丰县| 城固县| 兴和县| 安溪县| 遂宁市| 永平县| 霸州市| 山阴县| 高碑店市| 顺义区| 中西区| 广平县| 汉阴县| 惠水县| 信宜市| 宁化县| 疏勒县| 墨玉县| 姜堰市| 富源县| 上杭县| 乌恰县| 荆州市| 循化| 扬州市| 乡宁县| 邵阳县| 易门县| 绥德县| 玉林市| 华亭县| 永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