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撇捺
長城據(jù)說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又被半真半假半莊重半戲謔地評為了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對這一評選結(jié)果,很多被評上的國家表現(xiàn)平淡平靜,無所謂。而我們中國人,雖未像申辦奧運會成功那樣集會、游行慶祝,卻也結(jié)結(jié)實實地高興了一把。自豪??!
長城是個什么東西?石壘、磚砌、土夯的屏障,是用來抵御周邊游牧民族襲擾攻伐的工事。長城的“偉大”,在于它的規(guī)模大,“萬里長城”,如果把曲曲彎彎、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長城加在一起,萬里當(dāng)不在話下。長城的“偉大”,還在于它的歷史長。從秦始皇開始就修長城,之后許多朝代或修補或重修或新修了不少長城。直至明代,為了防止蒙古人的反撲、侵?jǐn)_,還在大規(guī)模地修筑長城。長城的“偉大”,在于它或多或少能起到鞏固國防的作用,主要能起到讓皇室讓官僚階層心理安全的作用。
長城其實沒有多少“偉大”可言,是民族懦弱、戰(zhàn)略消極的產(chǎn)物。如果我們的民族強悍,如果我們的國力強盛軍事強大,我們不用修起長城等著挨打。如果我們強大、剽悍、驍勇、善戰(zhàn),如果我們在國防上持積極進取態(tài)度,修長城的,應(yīng)當(dāng)是別人。讓別人去以長城為自豪!實際上,長城大約同“馬其諾防線”之類的東西差不多,關(guān)鍵時派不上用場。成吉思汗的馬隊鋼刀,才是真正的“長城”。在他那個時期,中華民族還用去烽火臺上瞭望中亞人、歐洲人是否掩殺了過來嗎?
長城的不偉大,還表現(xiàn)在修筑過程中對勞動人民的壓榨。長城是由百姓的血汗與尸骨壘成的。“孟姜女哭長城”,是百姓對長城真實生動的感覺與反映。長城的名聲從一開始就不那么好,所以到了明朝朱家天子們修長城時,避諱長城,把那個勞什子改叫了“邊墻”。統(tǒng)治者的心是很虛的,知道老百姓不擁護在邊塞荒灘山梁上做基本無用的事情。
中國的古人們,基本沒有長城自豪感,就如人們不會把防止挨板子穿的棉褲衩拿出來夸耀一樣。古人們心中是有數(shù)的,一部長城史,便是一部挨打史屈辱史。長城壓垮的,是中國人自己。
中國人的長城自豪感,還是外國人引起的,他們不考慮其他因素,只是感佩長城的“長”“古”,感佩修筑與保存的不易,稱其為“奇跡”,那是西方人的獵奇心理。中國人其實是被忽悠了,被西方人的“博物館意識”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