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歆耕
其實,讓我們回溯一下,讀一讀龔自珍在嘉慶十九年(1814年)23歲時寫就的一組著名的政論文章《明良論》(四篇),就可以得出結(jié)論,龔自珍批判的劍頭已經(jīng)明確地指向最高統(tǒng)治者了?!睹髁颊摗返钠涑觥渡袝ひ骛ⅰ分小霸酌髟眨呻帕荚铡?,即論明君與良臣。
從這些精彩的政論中可看到,龔自珍的一大思想貢獻是對清王朝扼殺人才的官僚制度進行了深度解剖和抨擊。要感受這一點,還是要從解讀具體的篇章入手。這是《明良論三》:
敷奏而明試,吾聞之乎唐、虞;書賢而計廉,吾聞之乎成周。累日以為勞,計歲以為階,前史謂之停年之格。吾不知其始萌芽何帝之世,大都三代以后可知也。
借古諷今應(yīng)該不是今人的發(fā)明,古代那些批評時政的文人,為了躲避文禁,也都得借用此種手法。夏、商、周是經(jīng)常被頌揚的對象,至于這三個朝代是不是十分完美并不重要,頌揚它們?yōu)榈氖亲I刺現(xiàn)實,同時又避免讓當(dāng)朝圣上及那些“搖尾”官僚們抓到把柄。龔自珍在這里也是先從古圣賢說起:聽取臣子報告自己履行職能的情況,考核他們的政績,我聽說從唐堯虞舜時代就開始這么做了;而記下賢能的人,以及考查臣子是否廉明公正,我聽說周代就這樣做了。至于以年限和資格來做升官的依據(jù),我不知道此種做法起始于哪個朝代,但我可以肯定地說,這種做法是在夏、商、周之后才有的。
現(xiàn)在的情況是怎樣的呢?作者接下來說:
今之士進身之日,或年二十至四十不等,依中計之,以三十為斷。翰林至榮之選也,然自庶吉士至尚書,大抵須三十年或三十五年,至大學(xué)士又十年而弱。非翰林出身,例不得至大學(xué)士。而凡滿洲、漢人之仕宦者,大抵由其始宦之日,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極速亦三十年。賢智者終不得越,而愚不肖者亦得以馴而到。此今日用人論資格之大略也。
夫自三十進身,以至于為宰輔、為一品大臣,其齒發(fā)固已老矣,精神固已憊矣,雖有耆壽之德,老成之典型,亦足以示新進;然而因閱歷而審顧,因?qū)忣櫠溯?,因退葸而尸玩,仕久而戀其籍,年高而顧其子孫,倮然終日,不肯自請去?;蛴泄识ヒ?,而英奇未盡之士,亦卒不得起而相代。此辦事者所以日不足之根原也。
龔自珍在這里描繪了一幅所處年代清王朝的升官圖。一位想進入此仕途的年輕人,從30歲開始從底層一級一級臺階往上爬,如果還算順利,爬到相當(dāng)于宰輔的一品大臣位置,大概要35年。等到可以有參政話語權(quán)時,其人已垂垂老矣。雖然看起來,此等高官似乎閱歷很豐富,就算德高望重吧,但這樣的人在官場經(jīng)過多年的煎熬,已經(jīng)精疲力衰了。他們謹(jǐn)小慎微,左顧右盼,成日擔(dān)心自己有任何出格言論而把官位丟了,這樣的人怎么還能寄望他們會有什么作為?這就造成庸碌之人占據(jù)高位,有才學(xué)想做事的年輕人卻難有出頭之日。于是造成各個階層想做事能做事的人越來越少。
城東諺曰:“新官忙碌石呆子,舊官快活石獅子?!鄙w言夫資格未深之人,雖勤苦甚至,豈能冀甄拔?而具形相向坐者數(shù)百年,莫如柱外石獅子,論資當(dāng)最高也。如是而欲勇往者知勸,玩戀者知懲,中材絕僥幸之心,智勇蘇束縛之怨,豈不難矣!至于建大猷,白大事,則宜乎更絕無人也。其資淺者曰:我積俸以俟時,安靜以守格,雖有遲疾,茍過中壽,亦冀終得尚書、侍郎。奈何資格未至,嘵嘵然以自喪其官為?其資深者曰:我既積俸以俟之,安靜以守之,久久而危致乎是。奈何忘其積累之苦,而嘵嘵然以自負(fù)其歲月為?其始也,猶稍稍感慨激昂,思自表現(xiàn);一限以資格,此士大夫所以盡奄然而無有生氣者也。當(dāng)今之弊,亦或出于此,此不可不為變通者也。
這里說的是論資升官帶來的惡果。其文大意是——
正如民間流行的俗諺所說:“年輕的官員忙碌得就跟石碾子似的不停地轉(zhuǎn),而那些老官僚就如同城門口的石獅子,坐在那里靜默養(yǎng)神。”但是那些勤苦的新官,并不因為他們辛苦忙碌就會得到破格提升和重用。要論資歷,大概誰也比不過那些石獅子,它們的歷史大概總有數(shù)百年了吧?這樣一種官場生態(tài),要讓那些有才干想做事之人得到激勵,讓那些玩忽職守之人受到懲戒,讓那些平庸之人杜絕不勞而升官的欲望,只有鬼才相信。在這樣一種官場生態(tài)下,也別指望有敢于為國家利益建言獻策的有雄才大略的人出現(xiàn)。年輕人想,我就這么一天天熬下去,總有媳婦熬成婆的時候,干嗎要多言多語,一不小心反而影響自己的前程?而那些老官僚的心理是,我已經(jīng)熬出頭了,現(xiàn)在安享我的官位帶來的種種既得利益就可以了,何必要多操心,沒準(zhǔn)兒弄得上司、皇上不開心,反而把官位弄丟了。這樣一種普遍不思進取的心態(tài),造成各個官僚階層死氣沉沉,只有混日子的人,而無慷慨激昂朝氣蓬勃為國家操勞之人。今天很多社會弊病就出在這里,這就是不變革不行的原因所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