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維,姚幫松,*,程 峰,阮三桂,高 堃,孫紫童,徐麗華,石蓉霞
(1.湖南農業(yè)大學工學院,湖南長沙 410128;2.湖南農業(yè)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湖南長沙 410128)
?
水稻分蘗期生理耗水量研究
沈 維1,姚幫松1,2*,程 峰1,阮三桂1,高 堃2,孫紫童2,徐麗華2,石蓉霞2
(1.湖南農業(yè)大學工學院,湖南長沙 410128;2.湖南農業(yè)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湖南長沙 410128)
[目的]研究水稻分蘗期生理耗水量,以期更加高效地節(jié)約灌溉水資源。[方法]采用室內盆栽方法,對水稻進行控水灌溉,根據(jù)每天每試驗盆重量變化分析水稻生理耗水量。[結果]水稻分蘗前期耗水量不斷增加,到分蘗后期逐漸降低,水稻分蘗前期平均每株每天耗水193.75 g,水稻分蘗后期平均每株每天耗水260.92 g。每盆栽2株水稻耗水量高于每盆栽1株水稻耗水量33.4%。[結論]在水稻分蘗末期應控制灌溉水量;水稻種植越密,分蘗期生理耗水量小,其分蘗數(shù)相應減少。
水稻;分蘗期;耗水量
水稻是一種耗水量很大的作物,其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根系長期浸泡在水中,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供給根、莖、葉的生長發(fā)育。稻田中的水很大一部分會蒸發(fā)和滲漏損失,能被禾苗利用的水約占稻田中水總量的1/5[1-3]。研究發(fā)現(xiàn),土壤需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70%~80%時更有利于水稻生長,有學者提出了滴灌和噴灌等節(jié)水灌溉技術。噴灌和滴灌相對傳統(tǒng)的漫灌可以節(jié)約灌溉用水[4-10]。水稻的生長過程可分為苗期、分蘗期、拔節(jié)孕穗期、抽穗期、成熟期。根據(jù)已有報道,水稻生長過程中分蘗期是節(jié)水灌溉的一個關鍵時期,但該階段水稻需水量鮮有報道。筆者對水稻分蘗期的耗水量進行了探索,研究水稻發(fā)育階段中的耗水量規(guī)律,配合節(jié)水灌溉措施可以更加高效地節(jié)約灌溉水資源。
1.1試驗地點與材料試驗于2015年5月在湖南農業(yè)大學土肥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心實驗站進行,試驗土壤為第4紀紅土發(fā)育的紅黃泥。供試品種為隆平種業(yè)培育的雜交水稻品種。
1.2試驗設計與方法采用盆栽試驗方法,試驗盆底面直徑20 cm,上表面直徑30 cm,盆深30 cm。試驗分3個處理組,處理組A每盆栽種1株水稻,處理組B每盆栽種2株水稻,CK組為空白對照,不栽種水稻。將土壤取回后自然曬干,然后過5 mm篩網,每盆加土壤10 kg。移栽水稻前先用水浸泡24 h,使土壤達到飽和含水狀態(tài)。2015年6月10日開始浸種催芽,6月12日開始播種,將在育秧盆中生長10 d的水稻幼苗移栽到試驗盆中,水稻施肥及農業(yè)管理措施參照當?shù)卮筇锓N植方式。每個處理組種植3盆,選擇長勢均勻的禾苗移栽,分別編號A1、A2、A3,B1、B2、B3,CK1、CK2、CK3。各處理組中土壤肥效相同,生長分蘗期8月8日,從水稻進入分蘗生長階段開始每天7:00和19:00記錄1次每盆的重量。當土壤中水分缺少時,往試驗盆中加水,并記錄加水量。
1.3測定方法試驗稱重:用精度為1 g的電子天平稱取盆栽水稻重量,用精度為0.01 g的電子天平稱取植株的干重與鮮重。氣象狀況:用精度為0.1 ℃電子溫度與濕度儀記錄。
2.1水稻分蘗期耗水量計算采用盆栽種植阻隔了水分的滲漏損失,試驗盆中水分減少主要是由蒸發(fā)、蒸騰及水稻內各種物質的合成需水3個因素構成。于7月8日下午測出各處理組的盆、土壤和水的總重量,結果為:CK1=12.240 kg、CK2=11.082 kg、CK3=12.074 kg,A1=11.434 kg、A2=14.206 kg、A3=13.367 kg,B1=12.491 kg、B2=13.201 kg、B3=13.419 kg。將處理A組與B組加水調成重量15.491 kg,CK組加水調成14.011 kg。7月8日加水后每天測出各組的重量變化情況,并記錄當天的最高溫度、最低溫度及空氣相對濕度情況。7月15日栽種水稻的試驗盆中水分消耗至土壤表層無可見水,而對照組仍有2 cm深持水層。對栽種水稻的盆中重新加水,記錄各盆重量,A1=14.378 kg、A2=13.684 kg、A3=14.125 kg,B1=15.550 kg、B2=14.709 kg、B3=14.924 kg。再用同樣方法測出各組重量變化情況,直至水稻分蘗結束。
水稻日耗水量計算:試驗設置空白對照,用于測定水分蒸發(fā)量,用試驗處理組每天水分減少量減去空白對照的水分蒸發(fā)量,即為水稻日耗水量。采用盆栽室內試驗,盆中水分蒸發(fā)量小,可將栽種水稻盆的蒸發(fā)量近似于對照處理試驗盆中的水分蒸發(fā)量,根據(jù)水量平衡原理推算出水稻耗水量。
Cw=Dj-Di
(I)
式中,Cw為每盆水分減少量,D為盆重量,j和i是測定日期變化值,j比i少1 d。該試驗Dj和Di分別選取每天19:00的稱量值。
H(A)=Cw(A)-Cw(CK)
(II)
H(B)=Cw(B)-Cw(CK)
(III)
式中,H(A)為A處理組每天耗水量,H(B)為B處理組每天耗水量,Cw(A)為A處理組每天水分蒸發(fā)量,Cw(B)為B處理組每天水分蒸發(fā)量,Cw(CK)為CK處理組每天水分蒸發(fā)量。
水稻生長需要消耗水分,同時還要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但水稻光合作用的生物合成量非常少,因而計算水稻耗水量時不考慮水稻每天光合作用的生物合成量,取每個處理組的3次重復平均值計算耗水量(圖1)。水稻分蘗期持續(xù)20 d左右,試驗中將7月17日前的分蘗稱為分蘗前期,7月17日之后的分蘗稱為分蘗后期。
圖1 水稻分蘗期日耗水量變化趨勢Fig.1 Variation trend of daily water consumption in rice tillering stage
從水稻每天耗水量的折線圖可以發(fā)現(xiàn),分蘗前期耗水量不斷增加,分蘗后期耗水量逐漸下降。這是由于水稻分蘗期隨著分蘗數(shù)的不斷增加,需水量也不斷增加,到分蘗末期水稻耗水量下降,這時水稻的各部分器官已發(fā)育完成且株高也已成型,因此水稻分蘗末期應控制灌水量并適當排水,從而抑制水稻的無效分蘗。處理組A是每盆移栽1株水稻,處理組B是每盆移栽2株水稻,水稻生長分蘗期處理組A平均每天耗水186.65 g,處理組B平均每天耗水281.45 g。對整個分蘗期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在分蘗前期平均每株水稻耗水193.75 g,分蘗后期每天耗水260.92 g。每個盆的土壤表面積為0.07 m2,每盆栽2株水稻要比栽1株水稻耗水量低。水稻耗水與根上部分的生物量相關,試驗發(fā)現(xiàn),每盆栽2株水稻的生物量要小于栽1株水稻的生物量。該生物量差異主要表現(xiàn)為分蘗數(shù)不同,每盆栽1株水稻與栽2株水稻對比,前者單株分蘗數(shù)平均值高于后者43.1%。分蘗末期將水稻拔出后切除根部,將根上部分烘干后稱重,處理組B單株干重低于處理組A23.4%。圖1中處理組A和處理組B分蘗期耗水量變化趨勢相同,因環(huán)境中的溫度變化使水稻耗水量日變化趨勢有一定的波動,但水稻分蘗期耗水量變化總趨勢是先升高后下降。
2.2水稻分蘗期耗水量相關因素分析用精確度0.1 ℃電子溫度計記錄每天的溫度變化情況,采用自動計溫方法每隔1 h記錄1次溫度,再統(tǒng)計出每天平均溫度。用濕度儀記錄水稻生長分蘗期每天的濕度范圍為78%~80%,濕度不對水分蒸發(fā)量產生影響。由圖2可知,試驗盆中水分蒸發(fā)量與溫度相關,溫度越高,水分蒸發(fā)量也越高,該試驗記錄水稻分蘗期天氣溫度變化較小,每天水分蒸發(fā)量比較均勻。
圖2 日平均溫度對盆中水分蒸發(fā)量的影響Fig.2 Effects of daily mean temperature on water evaporation in a basin
試驗過程中,水稻生長分蘗期的天氣溫度與濕度變化較小,對水稻日耗水量的變化影響不大。由圖3可知,H(B)平均耗水量要比H(A)耗水量高33.4%,H(B)的根上部分生物量要比H(A)多37.6%,表明水稻耗水量與根上部分的生物量是相關的。
圖3 各處理組水稻的耗水量比較Fig.3 Comparison of rice water consumptions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該研究結果表明:①水稻分蘗期隨著分蘗數(shù)的不斷增加,水稻耗水量也相應增加。水稻分蘗末期耗水量減少,該階段水分過多會影響水稻的生長,在水稻分蘗末期應控制灌溉水量。水稻生理耗水量會隨空氣溫度與濕度有一定的波動變化,根據(jù)連續(xù)的試驗觀察,水稻分蘗期空氣中的濕度變
化較小,而溫度變化與水稻土壤持水層蒸發(fā)量相關。②水稻生理耗水量與根上部分的生物量相關,對比試驗盆中栽種1株水稻和2株水稻,發(fā)現(xiàn)2株水稻耗水量高于1株水稻耗水量33.4%,而2株水稻根上部分生物量高于1株水稻根上部分生物量37.6%。③環(huán)境介質相同條件下水稻耗水量受水稻每穴所占面積數(shù)影響,水稻種植越密,分蘗期生理耗水量小,其分蘗數(shù)相應減少。
分蘗期是水稻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根據(jù)水稻這一時期的耗水量規(guī)律對其進行控水灌溉能更好促進分蘗,提高作物產量。
[1] 江云,馬友華,陳偉,等.作物水分利用率的影響因素及其提高途徑探討[J].中國農學通報,2007,23(9):269-273.
[2] 俞建河,丁必然.水稻非充分灌溉條件下的耗水量與產量關系的研究[J].節(jié)水灌溉,2010(7):41-44.
[3] 王衛(wèi)光,孫風朝,彭世彰,等.水稻灌溉需水量對氣候變化響應的模擬[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3,29(14):90-98.
[4] 郭相平,蔣新會,袁靜.蓄水控灌模式下水稻耗水量及灌排定額初探[J].灌溉排水學報,2009,28(1):65-67.
[5] 周廣生,徐才國,靳德明,等.分蘗期節(jié)水處理對水稻生物學特性的影響[J].中國農業(yè)科學,2005,38(9):1767-1773.
[6] 邢文剛,孫露,俞雙恩,等.地下水位對水稻抽穗開花期生理指標的影響[J].人民黃河,2011,31(1):85-87.
[7] ZHOU M,ZHOU S S,WANG J X.Research advance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rop water use efficiency [J].Agricultural science&technology,2014,15(11):1967-1976.
[8] 趙娜娜,劉鈺,蔡甲冰.夏玉米作物系數(shù)計算與耗水量研究[J].水利學報,2010,41(8):953-969.
[9] 馮誠,張友賢,方小宇,等.滴灌條件下番茄需水規(guī)律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5,43(6):49-50,52.
[10] 徐凱,陸垂裕,季海萍,等.作物蒸發(fā)騰發(fā)量計算研究綜述[J].人民黃河,2013,235(4):61-65.
Physiological Water Consumption of Rice in Tillering Stage
SHEN Wei1, YAO Bang-song1,2*, CHENG Feng1et al
(1. College of Engineering,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2.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physiological water consumption of rice in tillering stage, and to save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more effectively. [Method] Indoor potted method was used for water control irrigation of rice. According to the weight changes of each test pot in each day, physiological water consumption of rice was analyzed. [Result] Water consumption in early tillering stage of rive increased gradually, and then reduced in late tillering stage. The average daily water consumption per day of rice was 193.75 g in early tillering stage, and that was 260.92 g in late tillering stage. The water consumption per plant of two plants per pot was 33.4% higher than that of one plant per pot. [Conclusion] Water irrigation should be controlled in late tillering stage of rice. Dense planting rice leads to small water physiological water consumption in tillering stage; and the tiller number reduced correspondingly.
Rice; Tillering stage; Water consumption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272248);國際科技合作項目(2013DFG91190)。
沈維(1991- ),男,湖南湘潭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節(jié)水灌溉新技術。*通訊作者,教授,博士,從事農業(yè)水資源綜合利用研究。
2016-05-09
S 511
A
0517-6611(2016)2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