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人格判斷的自我—他人一致性:熟悉度和親密度的作用

2016-09-23 03:06:17陳少華
心理學探新 2016年4期
關鍵詞:神經(jīng)質(zhì)一致性人格

陳少華

(廣州大學教育學院,廣州 510006)

?

人格判斷的自我—他人一致性:熟悉度和親密度的作用

陳少華

(廣州大學教育學院,廣州 510006)

關系質(zhì)量是影響人格判斷準確性的重要因素,該研究分別在男性、女性朋友兩個樣本中考查了熟悉度與關系親密度對人格判斷自我—他人一致性(SOA)的影響,結果表明:(1)神經(jīng)質(zhì)的自我評定顯著高于朋友評定,責任心的自我評定顯著低于朋友評定;(2)兩個樣本中大五人格所有維度的SOA都達到了顯著水平,盡管女性樣本中外傾性、宜人性和責任心的SOA均比男性樣本高,但兩樣本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3)兩樣本聚合的SOA中,外傾性最高(r=0.41),責任心其次(r=0.36),神經(jīng)質(zhì)和開放性最低(均為r=0.21);(4)除了男性樣本中的外傾性,熟悉度對其他維度的SOA都沒有顯著調(diào)節(jié)效應;(5)兩樣本中關系親密度對所有人格維度SOA的調(diào)節(jié)效應均不顯著。

人格判斷;自我—他人一致性;熟悉度;親密度;調(diào)節(jié)效應

1 問題提出

在影響人格判斷準確性的諸多因素中,良好信息是最重要的調(diào)節(jié)變量之一,而信息是否良好取決于信息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陳少華,曾毅,2013)。Funder(2012)的現(xiàn)實準確性模型指出,判斷者與判斷目標的關系質(zhì)量越好,對目標掌握的信息越多,人格判斷的準確性越高。一般而言,和一個人相處時間越長,獲得的信息數(shù)量會越多;與一個人關系越親密,所獲信息的質(zhì)量會越高??梢?,熟悉度(acquaintanceship)和親密度(closeness)決定了信息是否良好,從而影響到人格判斷的準確性。如果以自我—他人一致性(self-other agreement,簡稱SOA)作為準確性的標準,那么熟悉度和親密度較高的個體彼此之間的判斷可能會更準確,因為對于相同的人格特質(zhì),熟人比陌生人、關系親密的人比關系一般的朋友其SOA更高(Funder,Kolar,& Blackman,1995)。最近一項關于新婚夫婦之間人格判斷的研究表明,大五人格的所有維度都呈現(xiàn)出顯著的正相關,BFI量表中SOA最高的是外傾性(r=0.67),最低的是宜人性(r=0.43)(Beer,Watson,& McDade-Montez,2013)。

在日常交往中,隨著判斷者與判斷目標關系水平的增進,SOA也將隨之提高。按照現(xiàn)實準確性模型的解釋,關系質(zhì)量高的個體之間有更多的機會來展現(xiàn)、觀察和解釋與特質(zhì)相關的線索,因而人格判斷會更準確(Funder,2012)。這表明人格判斷中可能存在一種關系效應(relationship effect),即判斷者與判斷目標的關系質(zhì)量越高,對目標的人格判斷越準確(Letzring,Wells,& Funder,2006)。Watson等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人格判斷中SOA隨著判斷者與判斷目標關系類型不同而不同,熟人與自我的一致性高于陌生人與自我的一致性,準確性隨著關系水平的變化而變化(Watson,Hubbard,& Wiese,2000)。對于人格判斷中的關系效應,一些研究者認為可能與動機性因素有關,不同的關系水平影響了人們對特質(zhì)的觀察和信息的獲取,觀察判斷目標什么特質(zhì)以及關注哪些信息包含著動機的成分(陳少華,賴庭紅,吳顥,2012)。

從理論上講,與一個人相識時間越長,熟悉度會越高,SOA也可能越高。實證研究也發(fā)現(xiàn),在相同情境下,與判斷目標的熟悉度提高了內(nèi)部判斷的一致性(Funder et al.,1995)。Kurtz和Sherker(2003)考查了大學生室友特質(zhì)評定的SOA,結果表明:從相識2周到相識15周,所有人格特質(zhì)的SOA都明顯增加,責任心的SOA顯著高于外傾性,關系質(zhì)量并沒有對SOA起調(diào)節(jié)作用;在控制同一特質(zhì)的自我評定后,關系質(zhì)量越好,外傾性、宜人性和責任心這三種特質(zhì)的室友評定越高,神經(jīng)質(zhì)的室友評定則越低。然而,基于相識時間長短的熟悉度未必在任何情境下都起作用,當評定標準是在一個陌生人曾經(jīng)看過而熟人沒有看過的情境對目標行為進行預測時,熟人相對于陌生人的優(yōu)勢會消失,研究者將這種現(xiàn)象稱作熟悉效應邊界(Colvin & Funder,1991)??v向研究表明,沒有證據(jù)支持熟人之間的SOA隨相識時間的增加而增強(Park,Kraus,& Ryan,1997)。根據(jù)Kenny(2004)的加權平均模型,如果判斷者能夠完全看到判斷目標的重疊行為或以同樣的方式精確解釋所看到的行為,那么SOA不會隨熟悉度的增加而增強。

綜觀已有的研究,國內(nèi)外學者主要從兩個角度考查關系質(zhì)量的影響:其一是判斷者與判斷目標相識時間的長短,即熟悉度;其二是要求判斷者評定與判斷目標之間的關系等級(張登浩,王登峰,2010)。但是,認識時間長并不意味著熟悉,熟悉也不意味著了解,簡單的關系等級評定不能夠準確反映關系質(zhì)量的高低。作者認為,要客觀評估關系質(zhì)量對人格判斷自我—他人一致性的影響,除熟悉度以外,親密度是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如果說熟悉度與信息數(shù)量有關的話,那么親密度則與信息質(zhì)量有關,因為只有關系比較親密的人之間才有可能交流比較私密的、涉及個人思想或情感方面的高質(zhì)量的信息,這些信息更有助于提高判斷的準確性(Letzring & Human,2014)。此外,在影響SOA的因素中,性別也是一個重要變量,研究表明,知覺者的性別與人格特質(zhì)印象的準確性相關,女性知覺者的準確性比男性更高(Chan,Rogers,Parisotto,& Biesanz,2011)。據(jù)此作者預期,女性朋友與判斷目標的SOA比男性朋友的更高,與基于相識時間長短的熟悉度相比,判斷者與判斷目標的關系親密度更有可能在SOA中起調(diào)節(jié)作用。

2 研究方法

2.1被試

從廣州某高校隨機抽取140名大學生作為目標被試,要求他們完成大五人格問卷測試,收回有效問卷129份,其中男性37名,女性92名,平均年齡19.60±0.80歲。然后,要求每一名目標被試從自己的朋友圈中各選取1名女性朋友和1名男性朋友評定自己的大五人格,其中收回女性朋友有效問卷121份,平均年齡19.65±0.74歲,收回男性朋友有效問卷118份,平均年齡為19.98±1.55歲。

2.2工具

(1)中國大五人格問卷簡式版(CBF-PI-B)。該問卷含五個維度40個條目,采用Lidert6點評定,各維度Cronbach α系數(shù)分別為0.81(神經(jīng)質(zhì))、0.80(外傾性)、0.81(責任心)、0.78(開放性)、0.76(宜人性),間隔10周的重測系數(shù)為0.67(宜人性)到0.81(神經(jīng)質(zhì))之間,各因子與完整版量表對應因子的相關均在0.85 以上,具有較好的信效度(王孟成,戴曉陽,姚樹橋,2011)。研究中使用的CBF-PI-B分自評和朋友評兩個版本,朋友評定時將自評條目中的第一人稱“我”改為“我朋友”,其他完全相同。信度分析表明,該研究自評CBF-PI-B各維度的α系數(shù)分別為0.86(神經(jīng)質(zhì))、0.76(責任心)、0.81(宜人性)、0.79(開放性)、0.87(外傾性);女性朋友評定的α系數(shù)為0.85(神經(jīng)質(zhì))、0.83(責任心)、0.85(宜人性)、0.79(開放性)、0.76(外傾性);男性朋友評定的α系數(shù)為0.83(神經(jīng)質(zhì))、0.79(責任心)、0.87(宜人性)、0.76(開放性)、0.83(外傾性)。

(2)關系親密度問卷(RCI)。RCI最初由Berscheid等人編制,用于測量人際關系的親密度(Berscheid,Snyder,& Omoto,1989),后經(jīng)Watson等人(2000)修訂用來考查人際之間的熟悉度。修訂后的問卷包括相識時長、相識范圍以及關系親密度三個維度,其中關系親密度包括4個條目(“你認為某某有多了解你?”、“你認為你有多了解某某?”、“在談論某個人或某件事時,你有多信任某某?”、“在談論某個人或某件事時,你覺得某某有多信任你?”),采用Lidert5點評定。研究表明,朋友樣本中關系親密度4條目之間的內(nèi)部相關在0.67到0.93之間(Watson et al.,2000)?;谘芯康哪康?,作者在原問卷中刪除了“相識范圍”這一維度。研究中以相識時長作為熟悉度的指標,信度分析表明,女性樣本關系親密度的α系數(shù)為0.89,男性樣本為0.77。

2.3程序

首先,要求目標被試完成自評版CBF-PI-B測試,據(jù)此獲得人格的自評分數(shù)。其次,讓目標被試從自己的朋友中各選取1名女性朋友和1名男性朋友,要求他們通過電子郵件或QQ方式將朋友評定的CBF-PI-B和關系親密度問卷(RCI)發(fā)送給選定的朋友,并要求男、女朋友對目標被試的大五人格及兩者的關系親密度進行評定,同時還要求朋友對兩者的關系等級從“非常糟糕”到“非常融洽”做一個9點評定,男、女性朋友評定結果由目標被試在自評結束后的兩周內(nèi)通過電子郵件或QQ方式收回。最后,將所有數(shù)據(jù)錄入SPSS 20.0版本,采用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

3 結果分析

3.1大五人格自我評定與朋友評定的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表1是大五人格自我評定和朋友評定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方差分析表明,除神經(jīng)質(zhì)和責任心自評和他評的結果存在顯著差異外(F(2,365)=8.81,p<0.001,η2=0.046;F(2,365)=5.63,p<0.01,η2=0.030),大五人格其他三個維度的自評與他評結果差異不顯著。兩兩比較發(fā)現(xiàn),神經(jīng)質(zhì)的自評顯著高于女性朋友和男性朋友的他評(t(248)=3.970,p<0.001,d=0.519;t(245)=3.348,p<0.01,d=0.439),責任心的自評顯著低于女性朋友和男性朋友的他評(t(248)=-2.636,p<0.01,d=0.332;t(245)=-3.299,p<0.01,d=0.421),男性、女性朋友對目標被試的評定結果在所有維度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

表1 大五人格自評與他評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M±SD)

3.2大五人格自我評定與朋友評定的相關分析

表2 大五人格自評與他評的相關分析結果

注:*p<0.05,**p<0.01。S-F女=自我—女性朋友一致性,S-F男=自我—男性朋友一致性,F(xiàn)女-F男=女性—男性朋友一致性,S-F合=聚合的自我—朋友一致性

表2是大五人格自評和他評的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為了更清晰的比較SOA的性別差異,作者分別計算自我與女性朋友、自我與男性朋友以及女性與男性朋友之間的一致性,將所有相關系數(shù)r轉(zhuǎn)換成Zr后計算S-F女與S-F男在人格各維度上的平均分數(shù),得到聚合后的Zr,再將聚合的Zr轉(zhuǎn)換成r得到總體的SOA,即表2中的S-F合。表中數(shù)據(jù)顯示,無論是女性樣本還是男性樣本,所有人格維度的SOA都達到了顯著水平,且女性樣本中外傾性、宜人性和責任心的SOA均比男性樣本高。相關系數(shù)差異顯著性檢驗結果表明,兩樣本所有人格維度的SOA均無顯著差異。從兩樣本聚合的SOA分析,大五人格中外傾性的SOA最高,r=0.41,責任心其次,r=0.36,神經(jīng)質(zhì)和開放性最低(兩者均為r=0.21)。相關分析還表明,對于相同的判斷目標,男、女朋友對責任心評定的一致性最高(r=0.45),對神經(jīng)質(zhì)和開放性評定的一致性不顯著。

3.3熟悉度的調(diào)節(jié)效應分析

為了考查熟悉度對SOA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作者分別以男性、女性朋友評定為預測變量,以自我評定為效標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在做調(diào)節(jié)效應的回歸分析中,第一步,將所有用于調(diào)節(jié)效應檢驗的變量進行中心化處理;第二步,兩個主效應——朋友評定、相識時長進入回歸方程的第一層;第三步,朋友評定與相識時長的交互項進入回歸方程的第二層。以男性朋友熟悉度對神經(jīng)質(zhì)SOA的調(diào)節(jié)效應檢驗為例,首先,以自我評定的神經(jīng)質(zhì)作為效標變量,兩個主效應——男性朋友評定的神經(jīng)質(zhì)及相識時長進入回歸方程的第一層;然后,男性朋友評定的神經(jīng)質(zhì)與相識時長的交互項進入回歸方程的第二層。表3是熟悉度對SOA調(diào)節(jié)效應的檢驗結果。數(shù)據(jù)表明,除男性樣本中的外傾性(β=-0.24,p<0.01)維度外,兩樣本中的熟悉度對SOA都沒有顯著的調(diào)節(jié)效應。另外,女性樣本中熟悉度對宜人性SOA的調(diào)節(jié)效應達到了邊緣顯著水平(β=-0.03,p<0.10)。

表3 熟悉度對SOA的調(diào)節(jié)效應分析結果

3.4關系親密度的調(diào)節(jié)效應分析

表4 親密度對SOA的調(diào)節(jié)效應分析結果

與熟悉度對SOA的調(diào)節(jié)效應檢驗類似,作者以同樣的方法分別檢驗了男性、女性樣本中關系親密度對大五人格SOA的調(diào)節(jié)作用,表4是兩樣本中親密度對SOA調(diào)節(jié)效應的分析結果。結果表明,無論是男性樣本還是女性樣本,關系親密度對大五人格所有維度SOA的調(diào)節(jié)效應均未達到顯著水平。

4 討論與展望

4.1人格的自評與他評

已有的研究表明,人格的自評與他評存在廣泛的不對稱,這種不對稱導致了自評與他評之間的不一致(陳少華,2013b)。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5種人格因素和10種人格障礙的特質(zhì)維度中,知情者的報告比自我報告具有更高的內(nèi)部一致性(Balsis,Cooper,& Oltmanns,2014)。作者的研究表明,人格判斷中作為朋友的他人評定與自我評定基本一致,外傾性、開放性和宜人性的自評和他評結果無顯著差異。但是,神經(jīng)質(zhì)的朋友評定比自我評定的分數(shù)更低,即朋友比自我認為目標被試的情緒更穩(wěn)定;而責任心的朋友評定分數(shù)顯著高于自我評定。產(chǎn)生這種差異的原因是,受動機性因素的影響,人們在評價自己的朋友時傾向于將朋友看作是積極的、有能力的、有責任的人,從而使得朋友之間的判斷比非朋友之間的判斷有更高的一致性(Murray,Holmes,& Griffin,1996)。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研究中判斷者會將自己的朋友評定為情緒穩(wěn)定的和有責任的人。

4.2SOA及其性別差異

一般認為,自我評定更接近于真實人格,因此他人判斷與自我判斷的一致性可以用來衡量判斷是否準確。Vazire(2010)認為,人格的自我判斷和他人判斷是不對稱的,人們對自我的某些方面(如神經(jīng)質(zhì))很了解,在另一些方面(如智力)他人比自我更了解。不過,Vazire所指的他人是指零相識(zero acquaintance)情境中的他人,當“他人”是熟人或朋友時,判斷的不對稱減少,SOA隨之增加。在該研究中,所有人格維度的SOA都達到了顯著水平,一致性最高的是外傾性,最低的是神經(jīng)質(zhì)和開放性,原因可能與特質(zhì)的可觀察性有關,對于那些可觀察性高的特質(zhì)(如外傾性),由于有相關的行為線索可以利用,因此自我與他人的判斷都比較準確;對于那些可觀察性低的特質(zhì)(如神經(jīng)質(zhì)),自我比他人更準確(陳少華,吳顥,賴庭紅,2013)。

關于SOA是否存在性別差異的問題,研究結果部分證明了作者的假設,對于相同的判斷目標,女性朋友比男性朋友可能會做出更準確的判斷,即SOA更高??傮w而言,女性比男性的人格判斷更準確(Chan et al.,2011)。作者的研究結果表明,一方面,女性朋友在外傾性、宜人性和責任心三個維度上的SOA比男性朋友更高,即她們更接近于目標被試的自我評定。如果將“交際性”作為良好判斷者的重要特征的話,那么在人格判斷中女性相對于男性更有優(yōu)勢。研究資料顯示,女性的性別圖式常常以人際關系為導向,她們會將應對重點放在人際關系的質(zhì)量、與別人進行交往的努力和投入度以及調(diào)用人際關系解決問題時采取怎樣的行為等方面,因而他人在其面前也更容易展現(xiàn)出真實有效的信息(陳少華,2013a)。另一方面,所有人格維度的SOA在兩樣本之間均不存在顯著差異,說明當判斷者與判斷目標關系比較熟悉或親密時,SOA的性別差異并不顯著。換言之,人格判斷準確性的性別差異很可能僅限于零相識情境下。

4.3熟悉度與親密度對SOA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如果判斷者與判斷目標的熟悉度和親密度在SOA中起調(diào)節(jié)作用的話,那就意味著熟悉度和親密度影響了自評與他評一致性的強弱,即判斷者與判斷目標越熟悉,關系越親密,SOA應該越高。但是,國外的研究表明,無論是在已婚夫婦、情侶還是朋友樣本中,Watson等人(2000)并沒有發(fā)現(xiàn)熟悉度對SOA的調(diào)節(jié)效應,Kurtz和Sherker(2003)也沒有發(fā)現(xiàn)關系質(zhì)量的調(diào)節(jié)效應。國內(nèi)的研究結果與國外基本一致,關系質(zhì)量只對外傾性和處世態(tài)度維度的SOA有調(diào)節(jié)作用(張登浩,王登峰,2010)。作者最初以為,調(diào)節(jié)效應不明顯可能是因為沒有準確測量判斷者與判斷目標的關系水平,相識時間的長短只能說明兩者熟悉程度而未必親密程度;單一的等級評定不能作為關系質(zhì)量的客觀指標,因此有必要將熟悉度和親密度分開做調(diào)節(jié)效應檢驗。

經(jīng)過這種處理后,研究發(fā)現(xiàn),除熟悉度在男性朋友評定的外傾性SOA中有調(diào)節(jié)效應外,兩個樣本中熟悉度和親密度對SOA都不存在顯著的調(diào)節(jié)效應,這與國內(nèi)外的研究結果比較吻合。這是否說明,無論判斷者與判斷目標是否熟悉抑或親密程度如何,兩者都不影響人格判斷的SOA?對此筆者作如下解釋:

其一,由于朋友是目標被試自己選定的,因此大多數(shù)被試會選擇那些自己熟悉的、關系比較親近的朋友來評定自己。描述性結果發(fā)現(xiàn),女性樣本與被試的相識時長平均為53.60個月,親密度平均為15.88(總分為20),關系等級平均為7.80(總分為9);男性樣本與被試的相識時長平均為46.16個月,親密度平均為15.05,關系等級平均為7.47。這樣的朋友樣本很容易導致人格判斷的“天花板效應”。

其次,對一個人了解和判斷的準確性不完全取決于跟對方是否熟悉或親密,在零相識情境下,陌生人有時也能做出跟熟人一樣準確的判斷,這是因為人們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就能獲得判斷目標大量的甚至高質(zhì)量的信息,對于那些具有“可判斷性”(judgeability)目標的個體以及可觀察性高的特質(zhì)尤為如此(Human,Biesanz,F(xiàn)inseth,Pierce,& Le,2014)。

最后,在影響SOA的因素中,與熟悉度和親密度相比,還有更廣泛、更重要的因素對SOA起調(diào)節(jié)作用,如評估者、評估對象、特質(zhì)和信息這四個變量對SOA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更直接,也更明顯(陳少華,2013a)。熟悉度和親密度通過影響信息數(shù)量和質(zhì)量來影響判斷的準確性,只是起到一種間接調(diào)節(jié)作用而已。

4.4展望

未來的研究既要考慮判斷者與判斷目標熟悉度或親密度的平均數(shù),更要考慮熟悉度或親密度的標準差。當判斷者與目標的熟悉度或親密度的標準差(離散程度)足夠大的時候,如樣本與目標從完全不熟悉到非常熟悉,從低親密度到高親密度,兩者對SOA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應該會比較明顯。此外,要深入考查熟悉度或親密度對SOA的影響,還應當將它們與其他調(diào)節(jié)變量尤其是信息數(shù)量和質(zhì)量進行整合研究,以揭示關系質(zhì)量與其他調(diào)節(jié)變量對SOA的作用機制。

5 結論

(1)神經(jīng)質(zhì)的自我評定顯著高于朋友評定,責任心的自我評定顯著低于朋友評定。

(2)兩個樣本中大五人格所有維度的SOA都達到了顯著水平,盡管女性樣本中外傾性、宜人性和責任心的SOA均比男性樣本高,但兩樣本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

(3)兩樣本聚合的SOA中,外傾性最高(r=0.41),責任心其次(r=0.36),神經(jīng)質(zhì)和開放性最低(均為r=0.21)。

(4)除了男性樣本中的外傾性,熟悉度對其他維度的SOA都沒有顯著調(diào)節(jié)效應。

(5)兩樣本中親密度對大五人格所有維度SOA的調(diào)節(jié)效應均未達到顯著水平。

陳少華.(2013a).人格判斷:多維的視角(pp.167-169).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陳少華.(2013b).人格判斷的不對稱:領域、解釋及啟示.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2(9),49-54.

陳少華,賴庭紅,吳顥.(2012).關系質(zhì)量對人格判斷的影響及其對教育的啟示.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34(2),55-59.

陳少華,吳顥,賴庭紅.(2013).人格判斷的準確性:特質(zhì)特性的作用.心理科學進展,21(8),1441-1449.

陳少華,曾毅.(2013).人格判斷的準確性:信息數(shù)量和質(zhì)量的作用.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31(4),79-85.

王孟成,戴曉陽,姚樹橋.(2011).中國大五人格問卷的初步編制Ⅲ:簡式版的制定及信效度檢驗.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4),454-457.

張登浩,王登峰.(2010).人格自評—他評一致性及關系質(zhì)量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8(3),349-352.

Balsis,S.,Cooper,L.D.,& Oltmanns,T.F.(2014).Are informant reports of personality more internally consistent than self-reports of personality?Assessment,21(1),1-6.

Beer,A.(2013).Group personality judgments at zero acquaintance:Communication among judges versus aggregation of independent evaluations.JournalofResearchinPersonality,47(4),385-389.

Beer,A.,Watson,D.,& McDade-Montez,E.(2013).Self-other agreement and assumed similarity in neuroticism,extraversion,and trait affect:Distinguishing the effects of form and content.Assessment,20(6),723-737.

Berscheid,E.,Snyder,M.,& Omoto,A.(1989).The relationship closeness inventory:Assessing the closenes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57(5),792-801.

Chan,M.,Rogers,K.H.,Parisotto,K.L.,& Biesanz,J.(2011).Forming first impressions:The role of gender and normative accuracy in personality perception.JournalofResearchinPersonality,45(1),117-120.

Colvin,C.R.,& Funder,D.C.(1991).Predicting personality and behavior:A boundary on the acquaintanceship effect.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60(6),884-894.

Funder,D.C.(2012).Accurate personality judgment.CurrentDirectionsinPsychologicalScience,21(3),177-182.

Funder,D.C.,Kolar,D.C.,& Blackman,M.C.(1995).Agreement among judges of personality:Interpersonal relations,similarity,and acquaintanceship.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69(4),656-672.

Human,L.J.,Biesanz,J.C.,F(xiàn)inseth,S.M.,Pierce,B.,& Le,M.(2014).To thine own self be true: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promotes judgeability via personality-behavior congruence.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06(2),286-303.

Kenny,D.A.(2004).Person:A general model of interpersonal perception.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Review,8(3),265-280.

Kurtz,J.E.,& Sherker,J.L.(2003).Relationship quality,trait similarity,and self-other agreement on personality rations in college roommates.JournalofPersonality,71(1),21-48.

Letzring,T.D.,& Human,L.J.(2014).An examination of information quality as a moderator of accurate personality judgment.JournalofPersonality,82(5),440-451.

Letzring,T.D.,Wells,S.M.,& Funder,D.C.(2006).Information quantity and quality affect the realistic accuracy of personality judgment.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91(1),111-123.

Murray,S.L.,Holmes,J.G.,& Griffin,D.W.(1996).The self-fulfilling nature of positive illusions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Love is not blind,but prescient.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1(6),1155-1180.

Park,B.,Kraus,S.,& Ryan,C.S.(1997).Longitudinal changes in consensus as afunction of acquaintance and agreement in liking.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2(3),604-616.

Vazire,S.(2010).Who knows what about a person?The self-other knowledge asymmetry(SOKA)model.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98(2),281-300.

Watson,D.,Hubbard,B.,& Wiese,D.(2000).Self-other agreement in personality and affectivity:The role of acquaintanceship,trait visibility,and assumed similarity.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8(3),546-558.

Self-other Agreement in Judgments of Personality:The Role of Acquaintanceship and Closeness

Chen Shaohua

(School of Education,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

The quality of relationship is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affects the accuracy of personality judgment.The present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s of acquaintanceship and relationship closeness on the self-other agreement(SOA)in personality judgment on the male and female friends respectively,and the result revealed:(1)The judge of neuroticism from self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rom friends;the judge of conscientiousness from self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from friends.(2)The SOA of all the dimension of the Big Five reached the significant level on both two samples.Although the SOA of extroversion,agreeableness and conscientiousness of females samples were higher than the males samples,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samples.(3)In the convergent SOA of two samples,extroversion was the highest (r=0.41),conscientiousness was the second (r=0.36);and neuroticism and openness were the last (r=0.21);(4)Except for extroversion on the males sample,the acquaintanceship of two samples had no significant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SOA of other dimensions.(5)The relationship closeness of both two samples had no significant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SOA of all personality dimensions.

personality judgment;self-other agreement;acquaintanceship;closeness;moderating effect

B848

A

1003-5184(2016)04-0343-06

猜你喜歡
神經(jīng)質(zhì)一致性人格
關注減污降碳協(xié)同的一致性和整體性
公民與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7:28
神經(jīng)質(zhì)有九個表現(xiàn)
共產(chǎn)黨人的人格力量
注重教、學、評一致性 提高一輪復習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測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遠去的平凡背影,光輝的偉大人格
學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1:38
大學生考試焦慮影響因素研究
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人格特征之間的關系
中國市場(2016年31期)2016-12-19 09:10:36
論君子人格的養(yǎng)成
學習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14
基于事件觸發(fā)的多智能體輸入飽和一致性控制
肥东县| 离岛区| 凤翔县| 杭锦旗| 射阳县| 河北区| 襄樊市| 锦屏县| 石景山区| 靖江市| 神农架林区| 巩义市| 常宁市| 蓬溪县| 石河子市| 满城县| 杭锦后旗| 大洼县| 绍兴市| 苏尼特左旗| 扶余县| 阳泉市| 洛隆县| 濮阳县| 建平县| 大理市| 法库县| 武冈市| 贵南县| 巴南区| 巍山| 屏东县| 永善县| 探索| 和林格尔县| 广汉市| 察哈| 东乌| 永靖县| 永仁县| 腾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