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
【摘 要】高中課程改革給高中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師,必須思考新課程教學有效實施的途徑、方法等問題,從建立師生新關系、開發(fā)課堂新活動,創(chuàng)建教學新模式等三個方面探討在新課標下如何使高中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取得成效。
【關鍵詞】新課標 高中語文 教學 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6)01-0038-01
高中語文新課程的主要特點是根據(jù)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三個維度來設計教材,特別強調人文性,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著眼于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語文素養(yǎng)。新課程相對于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來說,是一場深刻的改革。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實施者,我們該如何出新,來完成這一歷史賦予的使命呢?
一、建立師生新關系,創(chuàng)造融洽新氛圍
(一)教師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熱愛學生,尊重學生
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真正使學生“親其師”。盧梭說得好“只有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師”。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是溫暖的、有人性味的。愛心、熱心是責任心的源泉,如果學生喜歡一位老師,也會對其所任教的學科產生良好的情感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熱愛學生,尊重學生。
(二)教師與學生同時探討、反思、進步,和諧共進、教學相長
教師要創(chuàng)設一種平等民主、合作互動的教學環(huán)境,真正使學生“信其道”。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建立平等民主、合作互動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出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能夠使學生產生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輕松愉快地進行學習,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師生之間應是雙向影響、交互作用,不但有言語的溝通,還滲透著心靈的交融,教師與學生同時探討、反思、進步,和諧共進、教學相長。
(三)改善重組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有更開闊的教學視野
教師還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終身學習的信念,真正與學生“同進步”。合格的學歷、訓練有素的教學能力、嚴謹?shù)慕虒W態(tài)度、良好的教學效果,是教師必須具備的條件。隨著新課程目標的實施,新課改的進行,信息渠道的廣泛,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該站在時代的高度,來審視教師工作,使自己在學校里不僅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多種角色的扮演者。教師要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持有終身學習的信念,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審視、反思。改善重組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有更開闊的教學視野。
二、開發(fā)課堂新活動,增強自主新意識
(一)加強語文課程與學生生活的銜接,注重豐富學生對生活、對人生的體驗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要特別注意加強語文學習與生活的聯(lián)系,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fā)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guī)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在學習語文的同時豐富生活和人生的體驗。
(二)注重不同文體系列的學習方法,給予學生恰當?shù)闹笇?/p>
不同文體具有各自獨特的特征,學生學習不同的文學體裁,也應該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不同系列目標中都包含了學習方法的要求和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有利于舉一反三,為后繼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三)鼓勵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形式不拘一格
不同的課程都提出了各種實踐活動的要求,形式多樣,豐富多姿。既提倡嘗試各種文體的創(chuàng)作活動,又有組織文學社團、朗誦小說、表演戲劇、演講與辯論、學習主持集會、演出等生動有趣的活動,更有小說、戲劇、文化等的專題研究和探究學習。這些不同層次、形式不一的實踐活動,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打開了一扇自由的門,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和興趣選擇課程,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
三、創(chuàng)建教學新模式,培養(yǎng)想象新思維
(一)激活文字,創(chuàng)設形象
語文教材出現(xiàn)在學生眼前的僅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開想象,不懂得進行再創(chuàng)造,那么出現(xiàn)在頭腦中的可能只是詞語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無表象組成的生動畫面。這樣,就不可能進入作者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之中,不僅無欣賞樂趣可言,而且難以理解作品的意蘊。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馳騁想象,透過文字看到圖畫,透過語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獲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二)架設橋梁,領略內涵
文本的作者與學生,他們的人生閱歷、文化底蘊、思考背景,語言修養(yǎng)都不可能在一個層面上,這中間的距離有時簡直難以逾越。教學中,需要運用想象在這中間架設心靈的橋梁,讓學生走近作者,與文本對話,從而達到心靈上的溝通內涵上的感悟。
(三)放飛思緒,彰顯個性
“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培養(yǎng)鸚鵡學舌的模仿者,而是培養(yǎng)能夠自己獨立思考的創(chuàng)新者?!苯逃闹厝尉驮谟谧尭嗟膶W生去超越前人?!伴L江后浪推前浪,當悟新人換舊人”。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地讓學生放飛思緒,各抒己見,暢談真正個人的創(chuàng)造性的解讀。
總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實施,教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教學實踐的進一步開展,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面臨的諸多矛盾和困惑都將會得到有效的解決,從而形成科學的共識。我們堅信在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將會開辟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