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米露
美國作家加布瑞埃拉·澤文在《島上書店》中寫道:“一個地方如果沒有一家書店,就算不上個地方了。”幾乎每個書蟲都夢想著有這么一家書店:任何時候,你可以推門進去,喝杯茶,翻翻書,靜靜地把世界忘掉一小會兒。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網(wǎng)絡上購書,或是用平板電腦讀書,但對很多人來說,仍然不能割舍對實體書店的喜愛,況且有些書店還美到?jīng)]朋友。它們并非個個都是包羅萬象的大型連鎖書店,很多都棲身小巷一角,或是由當年雄偉的教堂、宮殿改建而來,氣勢仍舊磅礴卻平添滿腹書香。
莎士比亞書店:日落之前離開,或者夜宿讀一本書
巴黎拉丁區(qū)附近的圣日耳曼德佩是各種文化聚集之處,大大小小的書店數(shù)不勝數(shù),幾乎走上幾步,就可以發(fā)現(xiàn)一家書店,包括赫赫有名的莎士比亞書店。這里是巴黎最大的英文二手書集中地,連海明威都對它念念不忘。
如果你看過電影《日落之前》,那應該會知道這家書店的模樣,電影一開場,闊別9年的男女主角杰西和塞琳就是在這里重逢。半個世紀以來,這家小書店一直是落拓作家的庇護所。其中最為人們所稱道的就是,1922年當其他出版商都避之不及的時候,書店的第一任主人西爾維亞·畢奇毅然為喬伊斯出版了《尤利西斯》。
不過初見“莎士比亞”,你可能還是會小小失望,它完全稱不上夢幻。書店門外右邊的墻上有詩人惠特曼的畫像, 鐫刻著詩人最著名的詩句之一:“過路的陌生人, 你不知道我是如何熱切地望著你?!钡陜?nèi)有些凌亂陳舊,梁柱上掛著泛黃的舊照片、畫冊、報紙以及打印出來的書店定期活動通告。正是這么一家不修邊幅的書店,卻滿足了人們對歐洲小書店的所有想象,哪怕略帶點潮濕的書香和昏暗的燈光,都絲毫不影響愛書人對它的推崇與敬仰,每天都吸引著世界各地無數(shù)旅客到此參觀拍照留念。
書店從中午開到半夜,一樓擺的都是新書,二樓則堆滿了二手書,書店還專門辟出了一塊閱覽區(qū)域。你甚至可以在店里寄宿——書架之間都藏著小床。不過前提是每天在店里工作兩小時,最重要的是每天要讀一本書。
馬斯特里赫特書店:當恢弘古教堂被插上文藝的書簽
如果你對歐洲歷史有興趣,荷蘭的馬斯特里赫特絕對是極好的旅行地。不過那些古跡可能都比不上教堂書店來得有魅力。
不久前,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市的多米尼加教堂還是一個供人們存放自行車的地方。荷蘭建筑師默克斯·吉羅德把這座廢棄的教堂改造成了一家書店。在一排排書架間穿行,頭頂上方是美麗的教堂穹頂,難怪有人把這里稱為“天堂書店”。
設計師充分利用了教堂莊重深邃的建筑特點,使人置身書架之中,有一種寧靜致遠、遠離塵囂的感覺,非常適于沉思。這樣的結構使得整個教堂,一邊是“空”的,另一邊是“滿”的。
從空曠的一側(cè)拾級而上,就能到達垂直大書架的每一層。登上三層黑色書架頂層,可以近距離地欣賞教堂穹頂上14世紀的壁畫,也可俯視教堂,這樣的感覺很奇妙。
原來教堂唱詩班的地方成為了咖啡休息區(qū),是這座教堂書店最有個性的一隅。
“秘密總部”卡通書店:在間諜的地盤上悠閑看漫畫
“秘密總部”位于美國洛杉磯銀湖創(chuàng)意園區(qū),好萊塢以東的一群創(chuàng)意小鋪之中,它像一塊可愛的甜餅,有其他創(chuàng)意書店無可比擬之處——專賣卡通書。它被熟客公認為是全球最整潔、最友善的一家卡通書店。
給這家小書店增添神秘與傳奇色彩的是一個關于秘密總部書店背后的故事。這家書店現(xiàn)在的地址正是當年美國著名間諜弗雷德里克·萊茵哈特于20世紀30年代設立其間諜活動基地所在。
書店內(nèi)的布置顯得嚴肅正規(guī),繪本以雜志的陳列方式沿墻擺設著,另外一面墻掛滿了一些插畫師的作品。店主說:“這里可不是中學生們可以逃課逗留的地方,但我們希望可以吸引漫畫愛好者們可以走進來買書?!?/p>
雅典人書店:在歌劇院看書,一秒鐘“高大上”起來
阿根廷人向來重視劇院文化,滿大街都是大小劇院,甚至連書店也是由劇院改建而成。雅典人書店位于布宜諾斯艾利斯市中心,前身是一個20世紀20年代的劇院。從正門看,這里與一間普通書店毫無兩樣,踏進門,第一眼感覺也不過是一個燈光打得比較好的普通書店而已。真正的精華出現(xiàn)在進入書店30秒后,你會發(fā)現(xiàn)它保留著原先劇院輝煌壯麗的景象,穹頂壁畫、華麗雕刻,甚至是戲臺上深紅色的幕布都被完好無損地保存著。
王室范兒、古典范兒、華麗范兒,這家書店可謂占全了。當你欣賞完華麗的裝修后,就可以開始讀書了。書店共有五層,營業(yè)面積逾2000平方米,為南美之冠。成千上萬的書籍擺在這座古老劇院的每一層上。如果你想瀏覽一些特定的書籍,那你需要用一下索引來找到這些書籍的位置。挑選完后,你可以選擇坐在舞臺上閱讀,因為它被改建成了咖啡廳。捧杯拿鐵靜靜看書,便是阿根廷人最愛的休閑方式之一。前劇院的包廂現(xiàn)在是迷你閱覽室,這里是最受客人歡迎的地方,晚到一步就被搶走了。
據(jù)說有人因為太喜愛這里待了5個小時還不想離開。在如此奢華的環(huán)境下選書好像也變成一件高貴的事情。
老書蟲書店:比一個好書店該做的做得更多
悠悠飄香的咖啡、噼啪作響的鍵盤、安靜閱讀的神情,還有超過1.6萬本可供借閱和購買的外文圖書——走進位于北京三里屯南街滾石院的老書蟲書店,自在隨意的閱讀氛圍讓人頃刻間喜歡上這里。
說它是書店,其實也并不完全。有人說它是北京最活躍的外文圖書館,也有人認為它僅僅是一個藏書豐富的咖啡館。這里可以購買圖書,也可辦理會員卡外借,或者直接在店里閱讀。老書蟲書店有三個廳,也是常常坐滿人的咖啡店和餐廳。
“比一個好書店該做的做得更多”是著名旅行系列圖書《孤獨星球》給予老書蟲書店的評語。每周老書蟲都會舉行各類活動,猜謎、雞尾酒會、古典樂欣賞等是定期的活動,同時,書店還會邀請一些作家進行讀者見面會或朗讀會。除北京之外,老書蟲還在蘇州和成都開設了分部。老書蟲最大的活動是一年一度的書蟲國際圖書節(jié),邀請60到80位世界各地的作家和中國作家前來中國的三個書店做客,此前,圖書節(jié)的客人包括了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科勒姆·麥凱恩、以色列作家大衛(wèi)·格羅斯曼,還有中國作家莫言、閻連科、畢飛宇等人。此外,每年三月的老書蟲文學節(jié)是老書蟲每年各項活動中的重頭戲,會有80余位中外作家在半個月的時間里與讀者見面交流。
誠品書店:一頁臺北,一頁人生
凌晨3點半,在黎明破曉前的寧謐中,亞洲唯一的24小時營業(yè)書店,臺北市東區(qū)仁愛圓環(huán)旁的誠品敦南店,透出溫暖的燈光。店內(nèi)三兩成群或獨自一人,在古典樂聲中埋頭看書。
關于臺北的想象,大多來自電影和音樂,那些一晃而過的鏡頭,那些清新的小旋律。電影《一頁臺北》里,男主角姚淳耀為了遠赴法國的女友堅持去書店看書學法語,仍舊被無情拋棄,卻由此認識了一個可愛的書店店員。整部電影從未刻意提到店名,姚淳耀只說:“那個書店……”但大家都知道,“那個書店”就是誠品。
在誠品,沒有找不到的書,沒有買不到的書,更沒有不能打開看的書。即使是最昂貴的航空版最新外文雜志,你都可以在閱讀之后再決定要不要購買。關于閱讀的種種表情,被生動地演繹在這里的每一個人身上。高校生在漫畫區(qū)極速翻閱著連載漫畫的最新劇情,美麗少婦在食譜前優(yōu)雅地查閱著料理食物的前后順序,戴著帽子的紳士站在商用書前研究管理學,天真無邪的小朋友認真地聆聽著說故事的大姐姐講小熊冒險故事……書店已不再只是書店,而是與陌生人一起心靈共舞的殿堂。
書只是一個開端,誠品里還有很多讓人流連忘返的理由:設計巧妙的文具用品、環(huán)保實用的手工創(chuàng)作、另類個性的LOMO專區(qū)、限量有趣的商品……一旦進了誠品,就好像是來到夢想的國度。
蔦屋書店:森林中的圖書館
每一個第一次到蔦屋書店的人,應該都會忍不住驚嘆。整個書店如同森林中的圖書館一般,毫無違和感地存在于代官山的住宅區(qū)之間。 這間書店外表面是格子狀造型的,由多個相互聯(lián)合的T形結構組成,類似蔦屋書店的logo,極具代表性。書屋共有三層,格子狀結構與建筑整體的組成部分聯(lián)系,房間格局受周圍幾棵大樹的影響。在擺放書籍、CD和DVD的地方,格局不同于普通便利店,更有休息室和咖啡廳的感覺。
1983年誕生于大阪的蔦屋書店,是“通過書、電影、音樂等的提供,對生活方式進行提案”的一家書店。2011年,蔦屋書店的經(jīng)營商恢復漢字傳統(tǒng),在代官山開設新的蔦屋書店,期待為受到早期店鋪影響的人們再次提供一種生活方式。
書店由三幢2層的建筑物組成,一樓和二樓都有通道連接。三幢建筑分別以1號館、2號館和3號館來稱呼。所有書籍不分新刊舊刊、日文或者外文書籍,全部陳列在一起。以人文文學、藝術、建筑、汽車、料理和旅行六個領域,在1~3號館一樓的各自區(qū)域里等待讀者的選擇。連接1~3號館的長達55米的一樓通道則被稱為“magazine street”,擁有1300多種日本雜志和1000多種海外雜志,共計3萬多冊,幾乎集合了全世界的最新信息。
萊羅書店:被哈利·波特施了魔咒
提起葡萄牙波爾圖,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這里盛產(chǎn)的美酒。其實,除了曾經(jīng)極為輝煌的產(chǎn)酒區(qū)外,這里幾乎包含了各類歐洲建筑風格,加上城內(nèi)細小的石板街道以及起伏不定的坡度,歷史的厚重感瞬間躍入眼簾。有著132年歷史的萊羅書店,其實并不算是波爾圖最具歷史氣息的景點,但它就是那么有魅力——JK·羅琳早在波爾圖生活的幾年中,這間被評為“全球十大最美書店”之一的書店給羅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哈利·波特》中充滿魔幻感的書店原型就來源于此。
萊羅書店位于葡萄牙的波爾圖老城區(qū)的核心位置。從外觀看,萊羅書店看上去更像是一座精致的小教堂,走進書店內(nèi)部,你才會大驚失色:新哥特式風格的建筑內(nèi)部保留傳統(tǒng)的歐式裝飾,蜿蜒蜷曲而上的雕花扶手樓梯、巨大的彩繪玻璃天窗以及四周充滿歷史感的傳統(tǒng)木質(zhì)書架,你一定會覺得自己走進了一家博物館或是教堂。如果此時正是晴天,那么一縷縷陽光會透過玻璃窗灑進書店,抿上一口咖啡,靜靜讀完一本書該是何等愜意?。?/p>
世上最安寧的地方,莫過于書店,最能令人沉浸其中的地方,也莫過于書店,對于一座城市來說,書店應該是靈魂流動和休憩的小地方,它理解你的迷茫與焦慮,擁護你的驕傲與孤獨,并認可你和這個世界不一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