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劼
(1)傍晚出去散步,走過繁華的市區(qū),信步向郊外走去。夕陽的余暉還未散盡,隱隱的紅,透著幾絲眷戀。散步的人或獨(dú)自,或三五成群,用自己的方式放松著心緒。
(2)眼前是一條明亮的小溪,找一處平地坐下,看一河月光清清明明,心神恍惚,多想變成一只魚,偎在它的懷里吟唱;或者變成一葉水草,在清淺里飄搖心事;也或者向更深處走去,體驗它的溫柔,接受它的滋潤。潺潺水聲,喚起記憶里的溫暖,目光里多了一絲清亮。
(3)忽然,有人喊:“看!螢火蟲!一只螢火蟲!”我趕忙四處尋找,順著那人手指的方向,果然,一個亮點(diǎn)一閃一閃,仿佛是誰提著一盞燈籠,在水草間悠悠漫步。人們突然安靜了,眼睛盯著“那盞燈”,若有所思。
(4)這一只螢火蟲,乘著清溪的歌吟,帶著草叢的清香,從我的眼前掠過,讓我驚喜,也照亮了我回歸童年的路。
(5)童年的家鄉(xiāng),村西有條寬寬的河,夏日傍晚,吃過晚飯,村里的人都喜歡去河邊納涼。那時候沒有空調(diào),電風(fēng)扇也極其少,所以夏夜的河邊,是村民歇涼的好去處。
(6)人們聚在河邊,有的嘮家常,有的相互說著見到或聽到的離奇事,有的唱歌,有的吹著悠悠的竹笛……我們幾個小孩,最快樂的莫過于捉螢火蟲了。口袋里裝一只玻璃小瓶兒,坐在河岸等。暮色稍暗,螢火蟲便出來掌燈了。順著河岸繁茂的草叢,一盞一盞,次第閃亮,一會兒就匯成了一條“銀光閃閃的河”。
(7)趕緊順著河沿下河去,伸出雙手,微微彎曲手指,呈合攏的形狀,向螢火蟲靠近,靠近……然后猛地合攏雙手,小心地從指縫間看,掌心里閃著熒光,就是逮到螢火蟲了。無比謹(jǐn)慎地移動一只手,直到把螢火蟲捏在指間,另一只手飛速掏出口袋里的玻璃瓶兒,咬開瓶蓋,放入螢火蟲,馬上蓋上蓋,這才放心地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
(8)有些小伙伴拿特制的網(wǎng)子撲逮螢火蟲,就是用細(xì)鋼絲圍成圓圈,用細(xì)鐵絲把網(wǎng)兜子纏綁在細(xì)鋼絲上。網(wǎng)兜子要用眼兒很細(xì)小的那種,要不然,螢火蟲會從網(wǎng)眼里逃之夭夭。
(9)父親曾給我講過一個故事: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xué)不倦,但因家境貧困,沒有多余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diǎn),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強(qiáng)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些來當(dāng)作燈用。如此苦學(xué),終于成了飽學(xué)之士。小小的我,也學(xué)車胤“囊螢讀書”,只可惜,那些小小的螢火蟲,不堪玻璃瓶的困擾,早早地就熄了燈。
(10)幾回回故鄉(xiāng),漫步河岸,卻很難再見到螢火蟲那輕巧的燈影了,它們?nèi)チ四睦锬??看書得知,這種提燈夜行的小精靈,只在植被繁茂、水源潔凈、空氣清新的環(huán)境里安身??粗諠u荒蕪的河岸,心,莫名地疼。
(11)有孩童追著那只螢火蟲,想要撲到它,將我的思緒拉回。一位老者阻止道:“不要逮它了,多少年沒見到螢火蟲了呢,就讓它自由地飛吧?!笔前。灮鹣x,已離我們越來越遠(yuǎn),今晚的久別重逢,是多美的幸運(yùn),為什么要去逮它呢?
(12)邂逅一只螢火蟲,就像遇到了失散多年的童年的小伙伴,它提著一盞燈,照亮了我回歸童年的路,照亮了故鄉(xiāng)的畫面,也照亮了丟失很久的驚喜。
【訓(xùn)練題目】
1.閱讀全文,找出文中關(guān)于描寫“我”的心理或情緒的關(guān)鍵詞或語句,說說“我”的心理或情緒在邂逅螢火蟲的過程中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2.文章第(7)段運(yùn)用了什么描寫方法?有什么作用?
3.品析語言。
(1)果然,一個亮點(diǎn)一閃一閃,仿佛是誰提著一盞燈籠,在水草間悠悠漫步。(請從修辭角度進(jìn)行賞析)
(2)一河月光清清明明(請簡析加點(diǎn)詞語的妙處)
4.小時候,“我”最快樂的事就是捉螢火蟲了,為何現(xiàn)在“我”卻同意老者的話,阻止孩子去捉螢火蟲呢?你怎么理解這“一捉一放”?
5.你是如何理解“今夜的邂逅是多美的幸運(yùn)”這句話的?
6.請概括本文的主旨。
【參考答案】
1.心神恍惚——若有所思——驚喜——心,莫名地疼
2.動作描寫,準(zhǔn)確、生動、真切地寫出捉螢火蟲的全過程,寫出捉螢火蟲時的興奮驚喜之情,表現(xiàn)了“我”的天真無邪、調(diào)皮活潑,體現(xiàn)了孩子的天性,充滿了童真童趣。
3.(1)這句話運(yùn)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螢火蟲的外形特點(diǎn)以及螢火蟲在草間緩緩飛行的可愛形態(tài),表達(dá)了作者對螢火蟲的喜愛之情。
(2)一河月光的“河”字用得極妙,化虛為實,將原本不可觸及的月光寫得真實可感,引發(fā)人們無限的想象。
4.“螢火蟲已離我們越來越遠(yuǎn),多少年沒見到螢火蟲了,漫步河岸,卻很難再見到螢火蟲那輕巧的燈影了”,不過短短幾十年,現(xiàn)代人已經(jīng)很難與一只螢火蟲相遇了,因為稀少而驚喜,因為稀少而不忍。
5.作者慶幸這次邂逅,讓他回憶起再也回不去的童年,回到了曾經(jīng)美好的故鄉(xiāng),對消失的螢火蟲的追悼,也喚醒作者重拾了丟失很久的對自然的信仰。
6.文章講述了“我”在散步的過程中邂逅螢火蟲并由此回憶童年時捉螢火蟲的故事,表達(dá)了作者敬仰自然、尊重生靈、保護(hù)環(huán)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