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 筐
?
一條大河的饋贈
■邰筐
2012年10月13日,我和范躍紅、姚雯等一行六人作為“走黃河·說法治·話成就”活動的第四小分隊從太原出發(fā),準(zhǔn)備奔赴晉陜蒙三省交界處的古塞雄關(guān)河曲。那是我們“黃河行”的第一站。一路上,大家都很興奮,嘰嘰喳喳說個不停,話題無不圍繞著黃河,同車的尹海義還大聲朗誦著“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走進河曲縣檢察院榮譽室,首先吸引我視線的不是滿屋子的獎杯、獎牌和獲獎證書,而是墻角一張鋪著紅氈布的桌子上放著的一臺舊式手提雙卡收錄機。職業(yè)的敏感讓我覺得它應(yīng)該有故事。
我走近盯著看了半天,問站在我旁邊的老檢察官張富生,“這物件可有些年歲了吧?”“31年了,這可是我們院的‘傳家寶’啊”,老張說。
張富生告訴我:“這臺雙卡收錄機是1981年購買的,之所以買它,是因為當(dāng)時院里辦了一起盜竊案,本來覺得很扎實的一個案子,不料犯罪嫌疑人當(dāng)庭翻供。吃一塹長一智,為了更好地保存證據(jù),大家就建議買一臺當(dāng)時最流行的雙卡收錄機,一打聽價格大家都蔫了,需要200多塊錢,這在當(dāng)時可是一筆不小的支出?!睆埜簧又貞浾f,“上世紀(jì)八十年代初,由于經(jīng)費緊張,河曲檢察院辦公室里很長一段時間只有一把三條腿的椅子,全院唯一的高級交通工具是一輛偏斗三輪,還常常加不起油,干警平常都是騎自行車下鄉(xiāng)入村調(diào)查辦案,花200多塊錢買臺收錄機,難度可想而知?!?/p>
“時任檢察長的張晉民特別英明,他在檢察院財務(wù)狀況捉襟見肘的情況下,果斷拍板買了這臺收錄機。”張富生說。
“在很長一段時間,這臺雙卡收錄機在不同辦案人手里傳來傳去,誰用的時候都會小心翼翼,用完之后則會擦得干干凈凈再放回去,以至于很多年過去,收錄機依然完好無損?!崩蠌堈f。
每當(dāng)新干警進院,檢察長都會安排進院時間最長的張富生給他們講一講收錄機的故事,講一講每塊獎牌的來歷。久而久之,就成了這個院傳統(tǒng)教育的一項必修內(nèi)容。
接著,張富生又指著每塊獎牌給我講它們的來歷。每塊獎牌背后都有精彩的故事,都有一群兢兢業(yè)業(yè)的干警。而這所有的一切,又似乎都繞不開那臺舊式手提雙卡收錄機。
張富生隨手按下了雙卡收錄機的按鍵,在老式磁帶的摩擦聲里,一曲熟悉的 《走西口》傳了出來:“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實在難留,止不住那傷心淚蛋蛋一道一道往下流……”
正是順著這一臺舊式手提雙卡收錄機的線索,我很輕松地寫出了 《有“走西口”還有“為民曲”》的稿子。
沒有寬闊的大馬路,沒有公交車,沒有紅綠燈,沒有高樓大廈,沒有電梯,沒有歌廳,沒有按摩房,沒有洗浴中心……我描述的不是一座村莊,也不是一個小鎮(zhèn),而是一座縣城。
是的,這就是陜西省佳縣縣城,一個城區(qū)人口不過三四萬人的小縣城,它完全隱藏在大山里。縣城里所有建筑都是依照山的走勢而建,高低錯落不平。10月16日傍晚時分,我們“黃河行”采訪團才匆匆趕到這里。街上行人特別稀少,安靜得像個大村莊,讓你懷疑是不是誤入了什么世外桃源。
縣城很小,南北長不過4公里,東西寬不過1公里。因地勢狹窄,城里就只有一條街。
佳縣位于陜西東北部黃河中游西岸,榆林市東南部,毛烏素沙地的東南緣。東與山西臨縣隔黃河相望,西同米脂縣接壤,南同吳堡縣山水相連,北同神木縣相毗鄰,西南依綏德縣,西北靠榆陽區(qū)。它東臨黃河,高高矗立于黃河西岸的石頭上,三面凌空絕壁,地勢險要,是塞上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線。
佳縣,舊時稱葭州,民國時才改為葭縣。葭者,初生之蘆葦也?!对娊?jīng)》有名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即是此葭字。而這首詩所產(chǎn)生的地方為秦,即陜西。葭州之所以稱葭州,不知是否與此有關(guān)?因為葭字過于生僻,1964年葭縣再次改為佳縣,這樣一改,其中蘊含的歷史信息和文化信息便被湮沒了。
佳縣還是革命老區(qū),是著名頌歌 《東方紅》的發(fā)源地。1942年,農(nóng)民歌手李有源就是在這里創(chuàng)作了響徹全球的頌歌——《東方紅》。1947年,毛澤東主席率中央機關(guān)轉(zhuǎn)戰(zhàn)陜北時,曾在佳縣生活戰(zhàn)斗過100個日日夜夜,指揮了著名的沙家店戰(zhàn)役,起草發(fā)表了 《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等重要文件。
站在縣城廣場上那個刻著毛主席“站在最大多數(shù)勞動人民的一面”題詞的石碑前,你似乎能感受到某種力量的堅定,那力量或許來自于不遠處的黃河水一次次擁抱巖石峭壁的熱情。
由于受地理和自然環(huán)境的限制,佳縣至今還是國家級貧困縣,而且是中國最貧困的縣之一,就連縣委的辦公場所還是窯洞式的。
差不多有一整天的時間,我都在和佳縣檢察院的同志們聊天,聊他們自己視為亮點的反貪工作。這個縣全年幾乎沒有什么惡性的刑事案件,反貪上破獲的所謂“大案”也不過是涉案金額三萬五萬的侵吞和貪污提留款之類的案子。我們還聊起剛剛過去不久的“7·26”特大洪災(zāi),聊起洪災(zāi)面前佳縣檢察官的種種讓人感動的表現(xiàn)。雖然物質(zhì)上生活上清貧一些,但我發(fā)現(xiàn)他們每個人的狀態(tài)都很陽光很知足,很顯然他們是一群精神上的富有者。檢察官老韓最后和我談了自己對幸福的理解:“打開水龍頭就有水源源不斷地流出,是一種幸福。每天能吃上三頓飯,是一種幸福?!?/p>
“每天能吃上三頓飯,是一種幸福?!边@句話矯正了我對生活的理解,大山深處的一座小縣城打開了我認識這個世界的另一條隱秘通道,桃花源一般的小縣城盛開著兩種美麗的花朵:一種叫自足,一種叫感恩。
很早就聽說黃河水“一瓶水半瓶沙”,走完黃河山西和陜西段我突然明白,那或許是黃河水對黃土高坡眷戀的緣故。以前每次坐車回山東老家,途經(jīng)黃河大橋時,只能懷著敬畏之情隔著車窗向黃河行注目禮,從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和黃河貼得這么近。在河曲,在府谷,在河津,在風(fēng)陵渡,在壺口,在潼關(guān),我一次次地去觸摸去感悟,就像一個朝圣的苦行僧突然找到了他心中的圣地,心中除了對母親河的那份敬畏似乎還多了幾分親近。
臨返程的頭一天傍晚,我用礦泉水瓶子偷偷裝走了半瓶渾濁的黃河水。第二天早晨出發(fā)時,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瓶中的黃河水已經(jīng)澄清,和沉于瓶底的泥沙形成涇渭分明的對比。時間讓它變得透徹和明凈,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如此。
如今,這半瓶黃河水一直放在我的書架上,它代替一條河持續(xù)地給我以激蕩,讓我一成不變的生活偶爾掀起漣漪,它泥沙俱下的包容讓我更深理解了什么才是波瀾壯闊。
后來的日子,我又陸續(xù)收到來自黃河兩岸部分地區(qū)的縣志,每一本都是一部沉甸甸的地方史和文化史。我堅信這些縣志是由一些凝固的黃河浪花裝幀而成,它讓我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接地氣的寫作。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我把它看成一條大河對我的饋贈。
(作者系 《方圓》雜志社主編助理)
圖為2012年9月11日“走黃河·說法治·話成就”活動采訪團在甘肅瑪曲深入牧區(qū)采訪
本報記者程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