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丹妮
洞庭之南,長江之北,大別山陽,黃州密林。細(xì)雨霏霏,萬籟俱寂,風(fēng)聲瑟瑟,平添落寞。
一陣徐緩的穿梭,抖落了凄寒的春雨,抖落了料峭的春風(fēng)。吟唱著如風(fēng)般自由的詩詞,腰間酒壺隨步伐而搖晃。斗笠,蓑衣,竹杖,芒鞋。此間,再難得此般不羈,再難得此般灑脫。輕靈卻勝駿馬,蒙蒙酒意將醒。卻是寒意中,自有那初晴的斜陽,抹去一蓑煙雨,更灑下星光點點,照亮他曾有的迷惘?;厥灼閸绲膩砺?,回首宦海浮沉的過往,他不再憤慨,不再頹唐。目光清越而閑適,望向歸途,原來,風(fēng)雨亦無,晴亦無。
有感于此,他輕吟一曲詞。平平常常,淺淺淡淡,斟酌別有滋味。沾著酒痕,在文史之冊留名曰:蘇軾。
平常之心,讓古今文人沾滿濃墨,記錄下平淡而雋永的人生意味。
平平常常,如同春日和風(fēng),輕輕拂過人心,隨即逝去,只留下永恒的淡然。這,便是平常心。
平常心之于陶潛,是桃花源的恬然自得。
平常心之于林清玄,是心如止水的禪意。
平常心之于梭羅,是瓦爾登湖畔的寧靜。
不只是文人墨客,生活之中,更有平常心的存在。或許是江岸悠然垂釣的老叟,或許是街邊安然徐行的旅人,或許是隔壁意趣盎然的稚童,或許是院里乘涼樹下的老嫗。
看得多了,漸漸明白,其實平常心也很簡單。心中無俗事牽絆,正如陶潛所言的“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之理,只要心境高遠(yuǎn)曠達(dá),不落凡塵,自然可以泰然處世,榮辱不驚。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心中不牽掛俗事,俗事又如何能使人煩惱?
只是,平常心在滾滾紅塵中,卻因稀少而分外可貴。功名利祿的誘惑、錦衣玉食的享受,讓許多人在紙醉金迷之中,恍然不覺時光的流逝?;嫉没际?,憂思不斷,不能放下胸懷,靜看花開花謝、云卷云舒。
孔明先生曾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要想擁有幸福的人生,唯有忘懷一時得失,簡簡單單為人,清清白白處世,寄情于平常小事,沉醉于心中夢想。常言道,知足常樂。將點滴的幸福沉淀,釀成回憶的陳酒,足以品味一生。
生活為米粟,平常心做酒母,歷經(jīng)時間沉淀,或濁酒一壺,或佳釀一杯,然杯中喜怒哀樂,卻終將淡去,唯余殘香一縷,刻著記憶的雋永。
點評>>
品讀這篇佳作,我們無不為作者非凡的才情所深深折服。文章前半部分論述平常心于古今文人時,將大家耳熟能詳?shù)奶K東坡的詞《定風(fēng)波》散文詩化,宛若詞章,深得蘇詞的精髓;而隨后并舉陶淵明、林清玄、梭羅的例子皆要言不煩,讓人過目不忘。同樣,在文章后半部分,或明引陶淵明、諸葛亮的名句,或化用文化典籍于無形,使得文章的語言熠熠生輝,讀來讓人齒頰生香。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2016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