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煒
古人提倡“耕讀傳家”。耕田可以豐五谷,養(yǎng)家糊口,以立性命。讀書可以知詩書,明禮義,修身養(yǎng)性,以立德行。簡單講,就是謀生、立人。這樣一看,以耕謀生,自然不等于飛黃騰達。倒是論農(nóng)耕、商耕、筆耕時,如何立人,成了關(guān)鍵。古人所謂的“讀”,不是為了做官發(fā)財掙大錢,不是為了今后前呼后擁、寶馬雕車香滿路,而是學(xué)些禮義廉恥。
因而,從陶淵明“采菊東籬下”起,就有掛冠求去的人。近代史上有一人,曾是光緒十八年殿試的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又得授翰林院編修。但為了接觸近代西學(xué),已辭官辦學(xué)的他渡重洋,遠(yuǎn)赴德、法留學(xué)。此人就是被毛澤東稱為“學(xué)界泰斗、人世楷?!保珜?dǎo)大學(xué)“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蔡元培先生。
蔡元培主事北大,有茶事一件頗為有趣。起因是他聘了年僅26歲的胡適為教授,并親自為胡適編著的《中國哲學(xué)史大綱》作序,大力推薦,這引起了部分人的嫉妒與不滿。蔡元培知道后,給他們每人送了一份茶,獨沒給胡適。眾人正欣喜,卻得到一句回答:“胡適的肚子是干凈的,一心辦學(xué)為民。而你們個個妒火中燒,一肚子歪點子、臟思想,茶葉能清腸胃,送你們茶葉是幫你們解解毒?!贝耸?,可稱為“清凈的哲學(xué)”。
茶,對任何人也不說謊。
竹影搖曳、向爐明性的清,華堂美器、琴伴茗煙的雅,鄉(xiāng)野茅亭、陋室粗杯的簡,一杯茶下了肚,誰得其真、誰得其表,實是與外在無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