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佟佟
很多人不知道,劉曉慶也有一個微信公眾號,內容主要報告她每日的行蹤,以及賣她的書和琥珀。從閱讀量幾千來看,真的挺低,不符合她名滿天下的定位,但曉慶姐似乎已進入了一種自給自足的悠然境界,每天照樣更新,一如既往是各種姿態(tài)的個人美照——也讓人不禁感嘆,一個60歲的女演員能忙成這樣,美成這樣,自拍成這樣,也真叫活得興興頭頭,讓人看了很高興。
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如果從60歲活到90歲,還有漫長的30年。像劉曉慶這樣“活得這么熱鬧”,又演出又見人又扮美當然是一種活法,但如果不這么動,不怎么出去見人,也要活得健康快樂,剛剛去世的楊絳先生顯然給我們示范了一個高級版本。
楊絳先生一生波折,經(jīng)歷苦難。最痛苦的當然是1997年和1998年間,女兒錢瑗和丈夫錢鍾書相繼去世。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身邊又無孫輩,孤身一人獨對青燈古書,如果是普通女性早郁郁而亡了,但老太太依然體體面面結結實實健健康康地活了20年,悠然自得,超然于物外,“打掃干凈了戰(zhàn)場”,優(yōu)雅如一枝玉蘭,讓人景仰不已。這真正說明一點,只有內心豐盈的人才能獨對人生最深重的寂寞,那源源不斷的生命之火烤暖了萬古長夜。
網(wǎng)上各種文章提到楊先生的養(yǎng)生術,比如每天堅持走七千步,比如規(guī)律的清靜生活,比如常買大棒骨敲碎煮木耳湯,比如毛筆練小楷……那些當然是,在我看來,一個百歲老人能平靜地獨對時間的深淵還是源于她豐盈的內心。
所謂豐盈的內心,當然是指她有豐富的學識,精深的知識背景,透徹的人生哲學,熟稔的生活技巧,以及自然而曠達的心境,這些過去歲月累積下來的東西讓她的內心充滿了豐富的心理資源,這些資源讓她免于匱乏,避開絕望,讓她仍舊樂于擁有愉快的智力生活。
生命是歡樂的,當然另一面也是孤絕的,如何在人生的下半段面對這孤絕,大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做的功課。做不到楊先生這樣超然,也做不到曉慶姐這樣豐富,至少我們可以讓自己多看一點書,多知道一點常識,多創(chuàng)造一點回憶,多動員一點智力來生活,如此,至少可以讓可怕的老年癡呆晚一點降臨吧。
(生如夏花摘自《新聞晨報》2016年5月30日)
【素材運用】60歲仍然可以扮演16歲少女的劉曉慶,一個人的日子卻過得安安穩(wěn)穩(wěn)的楊絳,她們的優(yōu)雅來自內心的豐盈。只有內心無比豐盈的人,才會將原本平淡甚或暗淡乃至悲痛的日子過得精致而高貴。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其實是心靈的展出。我們可以羨慕不老女神劉曉慶,可以仰慕民國先生楊絳,只有像她們那樣讓自己心的原野蓬蓬勃勃,才會有精彩人生。
【速用名言】
1.生命,那是自然給人類去雕琢的寶石。
——瑞典化學家 諾貝爾
2.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骷?羅曼·羅蘭
【適用話題】內心的豐盈;精彩的寂寞;歲月的饋贈
(特約教師 張亞凌)
【同類素材庫】
被譽為“中國最后一位名媛”的鄭念,出生于北京,曾就讀于北平燕京大學。20世紀30年代留學英國,獲碩士學位?!拔母铩逼陂g,她的獨生女梅平遭迫害致死,自己也被看押。1978年,鄭念定居美國,并出版《上海生死劫》。鄭念曾說“……當落日漸漸西沉,一種惆悵有失及陣陣鄉(xiāng)愁會襲上心頭”,但她仍“次日清晨準時起床,樂觀又精力充沛地迎接新的一天”。1989年,著名翻譯家程乃珊在華盛頓見到鄭念。已74歲的她穿著一身藕色胸前有飄帶的真絲襯衫和灰色絲質長褲,黑平跟尖頭皮鞋,一頭銀發(fā)……以致程乃珊感嘆:“她是那樣漂亮,特別那雙眼睛,雖歷經(jīng)風侵霜蝕,目光仍明亮敏銳,只是眼袋很沉幽,那是負載著往事悲情的遺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