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詒和
菊者硯秋
文/章詒和
因家境貧寒,六歲的程硯秋經(jīng)人介紹,投入榮蝶仙門下學(xué)藝。從前學(xué)戲,先要與師父立下字據(jù),言明幾年期滿,學(xué)藝期間的食宿問題,以及滿師后給老師義演若干年作為報酬等等。程硯秋所立字據(jù)是以八年為期。八年期間由榮家供給食宿,但演戲的收入歸老師。滿師后還須繼續(xù)效力兩年,在兩年之內(nèi),全部戲份收入都要孝敬老師。
他的母親像送病人上醫(yī)院動手術(shù)那樣簽了“關(guān)書”。送他去榮家的那天,一路叮嚀:“說話要謹(jǐn)慎,不要占人家的便宜,尤其是錢財上。”
這句話,程硯秋說:“我一生都牢牢地記著?!?/p>
程硯秋學(xué)戲很苦,榮家所有的生活瑣事也都要做,無異于童仆。榮蝶仙脾氣又壞,稍有不歡舉鞭就打,常常無端拿他出氣。程硯秋每天要劈柴生火,洗衣做飯,學(xué)戲的時間很少,那時榮蝶仙穿的是布襪,清晨起來,程硯秋要把襪子捧到他的面前。因為自己的手不干凈,沾著煤渣或灰土,冬天還有凍裂的血痕,程硯秋不敢直接用手遞襪子,就在手掌上放一塊白布,把襪子擱在白布上,再捧給榮蝶仙。在程硯秋出師前,師父把他的腿打傷了,留下很大的血疙瘩。成名后的程硯秋赴歐洲時,經(jīng)一位德國醫(yī)生的手術(shù)才把腿治好。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學(xué)藝的八年,是我童年時代最慘痛的一頁。”故程硯秋很早就發(fā)誓,將來有了孩子絕不讓他們學(xué)藝唱戲。
因有家世之悲,心思重的程硯秋常低眉含顰,面無歡容。年齡稍大些后,多半因為營養(yǎng)不佳,情緒一直也比較抑郁。師父認(rèn)為這個孩子不宜于學(xué)花旦,讓他專攻青衣。榮蝶仙還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嗓音很不一般,且扮相沉靜明麗,如珠蘊櫝中,時有寶光外熠。
程硯秋憑著自身條件、勤奮刻苦以及高人指點,創(chuàng)出了一種大異于梅蘭芳,卻又能與之相抗衡的,以新奇聲腔為特點的表演風(fēng)格。唱到情感至深處,其聲竟細(xì)若游絲。觀眾聆聽,大氣都不敢喘。這是他聲腔藝術(shù)最講究的地方,無人能及。故而梅、程之間彼此頡頏,關(guān)系就頗為微妙了。程硯秋最早的藝名叫菊儂,后改為艷秋。有人說這個更名含有深意,因為艷于秋者厥為菊。菊是耐寒的,它要比質(zhì)弱芳幽的蘭花堅韌耐久。其實,菊、蘭同為花中上品,而香氣、風(fēng)姿各有不同。
1923年9月18日,也就是程硯秋結(jié)婚后5個月,他與自己的戲班“和聲社”一行赴滬演出。這次演出,氣勢極盛,每晚舞臺上的花籃都不下五六十個,全場無一空位。戲院門口,汽車200余輛,馬車不計其數(shù)。程硯秋每日茶會、堂會、劇場演出幾乎占滿了所有的時間,人極勞累。但他依舊是容顏煥發(fā)光澤,嗓音穿云裂石。對此,羅癭公喜于心也驚于心,欣慰且憂慮地對他說:“你此行紅得可驚,也遭人嫉恨。有些人正意欲挑撥梅先生與你之間的師生情誼呢?!边@是一個重要的提示,也是一個重要的提醒。
程硯秋是年11月15日返京,梅蘭芳赴站迎接。10天后,梅蘭芳帶著戲班到上海演出。
此后,一蘭一菊,果然就在上海爭起了短長。他們的競爭最初是微小的,也不明朗,頂多在戲碼上爭個高低——你唱的戲,我也能演,即“你有我也有”。1927年《順天時報》舉辦中國旦角名伶競選活動,經(jīng)投票選出了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四大名旦”。也就從這時起,他們的競爭才趨于明顯化。到了1946年年底,梅蘭芳與程硯秋一個在“黃金(戲院)”,一個在“天蟾(舞臺)”,兩個人真的唱起了對臺,形成了高潮。捧梅派與捧程派遂在各大報刊,唇槍舌劍,大開其火。雙方勢均力敵,難分伯仲。但真正占便宜的是聽眾與看客。兩個劇場夜夜告滿,觀眾是大飽耳福。戲唱到最后,程硯秋使出撒手锏,連演5場《鎖麟囊》,天平向他傾斜了。演出完畢,程硯秋的弟子趙榮琛一次就替師父將28根金條存入了銀行。
四大名旦里,尚小云與荀慧生都沒有追趕梅蘭芳的念頭,唯有程硯秋是雄心萬丈。梅、程在北京的情況也是如此:“偌大京師各劇場沉寂,只余梅、程師徒二人對抗而不相上下。梅資格分量充足,程則鋒銳不可當(dāng),故成兩大勢力?!?/p>
面對這樣的情勢,站在程硯秋一邊的羅癭公給程硯秋定下的策略是:“玉霜(程硯秋字玉霜)對梅應(yīng)當(dāng)在不即不離之間?!?/p>
梅蘭芳有富貴氣,程硯秋是書卷氣,一個得于天賦,一個純恃人功,各臻極致。梅、程之間盡管競爭激烈,彼此一爭高下,卻都是不露聲色,一副溫良謙恭。1933年11月11日,移居上海的梅蘭芳40壽辰。程硯秋特往拜壽,行叩頭大禮,見者均嘆未嘗忘本。明明是打?qū)ε_的人,卻絕不傷和氣。在這舉動里面包含著道德信條、江湖規(guī)矩、人情世故以及個人修養(yǎng)。
臺灣的戲曲研究家齊崧先生說:“如果聽梅蘭芳的戲等于吃鴉片,那么聽程硯秋就等于是打嗎啡。因為吃鴉片尚有戒除的可能;而一旦打上嗎啡,則很難戒掉了?!?/p>
這話近于謔,可還真無法否認(rèn)。只要聽程上癮,就非此不可,若再去聽別人唱的青衣,便覺淡而無味。因程硯秋未走紅以前曾一度拜梅蘭芳為師,亦受其關(guān)照和提攜,于是行內(nèi)有這樣的說法:認(rèn)為程腔骨子里多為梅腔。如不深加體會,一時不易察覺。因為梅腔加上程氏的嗓音和口勁,已經(jīng)脫胎換骨,難以辨認(rèn)了。
論起他的化裝,至今是個謎。因為程硯秋最不樂意讓人家看他化裝,除非是與他朝夕相處的至交。他的化裝室也只有負(fù)責(zé)化裝的人和他的太太果素瑛可以自由出入。其他的人一概“擋駕”。看過程硯秋戲的人都知道,他在臺上的最動人之處,就是那一雙眼睛了。好多人都琢磨:他的眼睛是怎么畫的?有人說,他的眼皮是用毛筆蘸著碾碎了的炭精勾畫出來,然后再涂上胭脂。程硯秋舞臺上那飛若流丹、澄如秋水的眼神,就來自這黑紅相間的奇妙勾畫之中。
有人說,程硯秋太“獨”。這主要是指他的私房戲不肯輕易傳人。程硯秋覺得這樣做沒什么不對。他說:“中國幾千年遺留下來的什么‘祖?zhèn)髅胤健讲卣浔尽鹊龋灰踩沁@樣‘獨’嗎?”其實,他的“獨”是有所針對的。針對的是未經(jīng)許可和同意,暗中把劇本及表演偷傳出去的人。
當(dāng)時有個女演員,本來是唱河北梆子的。1925年左右,自從和哥哥一起看了程硯秋演的戲以后,兄妹倆一起迷上了程派。她當(dāng)即暗下決心:不唱梆子,唱京戲,且一心學(xué)程。每有演出,她和哥哥必去“偷戲”。倆人躲在戲院樓上的角落,哥哥專記胡琴、唱腔的工尺譜(即曲譜),她就用心記下全劇的唱、念和身段。戲散人靜后,二人步行回家,一路研究剛才看戲之所得?;氐郊抑卸嗬б膊桓宜X,接著練。沒有鏡子,就在月亮地里練。從影子里看自己的身段,非把當(dāng)天所學(xué)熟記在心才行。
在梨園行,這叫“偷戲”?!巴祽颉笔谴蠹伞啄辍巴怠毕聛?,就把程硯秋早期代表劇目都“偷”到了手。梅蘭芳和齊如山看了她的表演,驚異地說:“這孩子的唱法,很像程老四(即程硯秋)呢。”就建議她拜程為師。結(jié)果可想而知:被程婉謝。但她實在是喜歡程派。既然得不到親傳直授,她就繞著彎子學(xué)。一是拜了程硯秋的老師王瑤卿為師;二是向給程配戲的搭檔、伙伴學(xué)習(xí)。見她苦心學(xué)程,人家也就樂于指點。
有心計的她不僅紅了,還和程硯秋叫板,把與程硯秋同臺合作的人,拉到自己的班社中,陪著她唱。
當(dāng)程硯秋發(fā)現(xiàn)曾與自己合作得很好的小生將他的戲偷傳給別人時,便斷然與之決裂。后來每當(dāng)他演出,只要聽說有人來偷記他的劇本唱詞、念白、唱腔、身段時,他立即把琴師找來,在后臺臨時變動主要唱腔。叫那些偷藝者摸不準(zhǔn),學(xué)不去。
程硯秋的“獨”,看起來挺自私的。我倒佩服程硯秋的“獨”,因為他那么早就懂得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