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航天史上,有三位科學家的大名你必須知道,他們是:俄國的齊奧爾科夫斯基、美國的羅伯特·戈達德、德國的赫爾曼·奧伯特。他們?nèi)齻€人相互繼承,共同推動了火箭技術的進步。
咱們一個一個來認識。
火箭理論之父
齊奧爾科夫斯基從來沒有制造過一枚火箭,他卻被譽為“火箭之父”。這是怎么回事兒呢?
話說從頭。
康斯坦丁·愛德華多維奇·齊奧爾科夫斯基1857年9月17日出生于俄國的伊熱夫斯科耶鎮(zhèn),1880年開始在卡盧加省博羅夫斯克縣立學校任教并開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星際火箭的基本原理等技術。
1883年,齊奧爾科夫斯基在一篇名為《自由空間》的論文中,正式提出利用反作用裝置作為太空旅行工具的推進動力,也就是提出了火箭的概念。這種建立在牛頓第三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理論基礎上的太空旅行工具,和現(xiàn)在的火箭已經(jīng)沒有太大的區(qū)別了。
他能看到未來
齊奧爾科夫斯基是一個超越時代的科學家,他能夠敏銳地預測到火箭的未來。他曾經(jīng)在《太空火箭工作:1903-1927年》一文中詳細地總結了自己的理論成果,并對未來的太空事業(yè)進行了預言:火箭、衛(wèi)星、飛船、空間站、行星基地、恒星星際飛行……哇,還有什么事兒是他沒有預測到的嗎?
第一枚火箭
齊奧爾科夫斯基的確很厲害,但受到所處時代的限制,他并沒有制造出火箭。第一個制造出火箭的是美國人羅伯特·戈達德。
戈達德生于1882年,從1909年開始,他便致力于火箭技術的研究。1919年,戈達德發(fā)表了論文《達到極大高度的方法》,詳細闡述了火箭的基本數(shù)學原理,并提出了將火箭發(fā)射到月球的方案。
1926年3月16日,戈達德造出了高3.04米的火箭,在12米高度上飛行了2.5秒,成為第一枚成功發(fā)射的火箭。此后,戈達德不斷改進火箭技術,到1935年,他的火箭已經(jīng)能夠飛行20千米,并成功突破音速。
德國的火箭專家
赫爾曼·奧伯特是德國二戰(zhàn)時著名火箭V-2的設計者。V-2是納粹德國研制的戰(zhàn)略導彈,其基礎卻是不折不扣的火箭技術。實際上,火箭與戰(zhàn)略導彈沒有任何區(qū)別,只不過,導彈安裝的是彈頭,而火箭攜帶的是衛(wèi)星或者飛船。
二戰(zhàn)結束后,奧伯特來到美國,繼續(xù)自己的火箭技術研究,提出了往返月球的相關方案和技術。
有一種說法是,最早發(fā)明火箭的是中國人。但是,中國古代的火箭與現(xiàn)代意義上的火箭差別太大了。不過,正是一代又一代“夢想家”的不懈努力,才令人類進入了太空文明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