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旭
記得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老師布置了一道作文題《我的暑假》。幾天后,同學們將作文交了上去。
老師在講解同學們的作文時,說道,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的作文中缺少了屬于自己的句子,以至于成為了一個腔調(diào)、一個模式。
同學們不解地望著老師,心想,什么是屬于自己的句子?
老師說道,大家在寫《我的暑假》時,幾乎都是爸爸、媽媽帶我去公園里玩兒;我的暑假真快樂,爸爸天天給我講故事;我和弟弟捉知了……這千篇一律的作文,就像是一杯白開水,一點味道也沒有。
聽老師這么一說,同學們的心里一下明白了,大家都不好意思地低下頭。為了寫這篇《我的暑假》,許多同學在一起,互相模仿、套改,最后弄成了這種千篇一律的《我的暑假》。
老師最后擲地有聲地說道,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是不一樣的,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就是寫出自己的東西,寫出自己的靈魂和血肉,這才是最重要的。
我記住了那句“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以后再寫作文時,我只是寫我自己的東西,盡管不夠精彩、不夠動人,但那只是屬于我自己的東西、我的生活。
以后,無論做什么事,我常常想起那句“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每當想起這句話,無形中,我就有了一種自信和力量,一種勇敢和堅強。
馬平川在《陳年陳釀陳忠實》的回憶文章中寫道:陳忠實《白鹿原》完稿后,他請陳忠實將《白鹿原》的創(chuàng)作準備、過程寫下來,將是很好的史料價值和實用價值。
陳忠實將《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創(chuàng)作手記》完稿后,馬平川對書名提出了意見,希望將書名改為《<白鹿原>創(chuàng)作手記》,這樣會更好。
陳忠實說,書名叫《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這是海明威的話,我很喜歡。陳忠實堅持自己屬于自己的句子作為書的題目,最后,出版社只好以原名出版了。
出版社認為,陳忠實堅守“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這是他成功的關(guān)鍵。
曾看過美國的一部電影《死亡詩社》。影片講述的是一個有思想的老師和一群希望突破學生之間的故事。影片中有這樣一句經(jīng)典臺詞,一直記憶猶新,讓人回味無窮:
我步入?yún)擦郑驗槲蚁M畹糜幸饬x,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中的精華。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jié)時,發(fā)現(xiàn)自己從來沒有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