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東來
今年,時值被毛澤東同志稱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魯迅先生(1881-1936)誕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本文不囿于晚輩對先人的懷念,更多地出于一種超越家族和時代的情感,并從一個側面紀念魯迅、紀念先賢,紀念民族精神與風骨。
魯迅青少年時代的啟蒙塾師,那位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被稱為“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就是壽鏡吾(1849-1930)先生。近期,我因辦父親后事回祖籍地浙江紹興,再次尋訪了百草園、三味書屋、周家臺門、壽家臺門等。雖已時過境遷,但當我凝視著夢中似曾浮現(xiàn)的空間和物件時,心中萌生的不僅是對先輩的景仰,更是一種超越家族和民族的感慨、一種穿越歷史和文化的紀念……
每年春節(jié)前,都會收到魯迅的“拜年信”
綜合各方史料和先人回憶,少年魯迅于1892年2月入三味書屋受教。次年秋后,因祖父入獄,魯迅離家去紹興農村避難,學業(yè)中斷。1894年返三味書屋,直到1898年去南京學習前才離開,前后達六年。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中記述:“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彼貞泬坨R吾先生:“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fā)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敝芙ㄈ嗽凇痘貞洿蟾玺斞浮分袑懙溃骸皦坨R吾先生是一個很正派的人,魯迅很尊重他。有些人把壽鏡吾先生描寫成迂腐的秀才,那是不真實的?!?/p>
魯迅在北京工作期間,曾三次回故鄉(xiāng)紹興,每次都要去看望壽先生。據壽先生長孫壽積明回憶:“魯迅先生每次來時,祖父總是在三味書屋里接待他……祖父和魯迅先生不時發(fā)出爽朗的笑聲,一談就是半天?!睋巯壬畬O壽宇回憶:“每年春節(jié)前,魯迅總是用‘大紅八行箋’給我祖父寫‘拜年信’,以‘鏡吾夫子大人函丈,敬稟者’開頭,以‘敬請福安’結尾,下具‘受業(yè)周豫才頓首百拜’之類的話?!?/p>
魯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一分為二來看待的,盡管他常抨擊吃人的封建禮教,但對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如敬老、尊師重教等卻身體力行??梢?,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造,并非是對傳統(tǒng)的隨意取舍或簡單延續(xù),而是辯證看待、兼容并蓄。
一生愛憎分明,鄙視功名,憂國憂民
作為“全城中最嚴厲的書塾”——三味書屋的主人,壽鏡吾先生是一位“極方正”之人,一生愛憎分明,鄙視功名,憂國憂民。壽先生的祖父、父親都以釀酒為業(yè),常遭到贓官惡霸的欺侮,這形成了他蔑視權貴、正直無私的性格。他20歲中秀才。因痛恨官場黑暗、不喜八股,發(fā)誓此后不走科舉應試之路,寧愿教書育人。他對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深惡痛絕,為拒絕洋人來三味書屋“拜訪”,特意在院里修了個空墳,以示“誓死不合作”;他對喪權辱國的清政府深感不滿,常常從昏皇帝、專制太后一直罵到貪官污吏,每到感情激越之時更是氣得手都發(fā)抖,并以一生不應鄉(xiāng)試、不用洋貨以示抗議。
壽先生富有正義感,有一年,他聯(lián)絡鄉(xiāng)民狀告當?shù)貝喊越鹚囊徊饸颂さ罏樽约航ㄐ略?,后遭流氓惡棍毆打,但他毫不畏懼,帶傷一人再次狀告并要求官府嚴辦。他自甘清貧卻樂于助人,周建人回憶:“有一次坐船下鄉(xiāng),遇到大風,把船篷吹走了一塊。船戶要去撈,壽先生趕忙攔住,說太危險了。船戶說,一個篷要兩元錢呢!壽先生說,我賠你?;貋砗螅毁r了兩元錢給船戶,船戶很感激?!?/p>
壽先生的品質和言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魯迅日后革命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養(yǎng)成了他“橫眉冷對千夫指” “我以我血薦軒轅”式的氣概。魯迅少年時就“不喜詞章之學,以為此等描頭畫角,文人習套,不足以發(fā)揮志意”。所著《孔乙己》《白光》《在現(xiàn)代中國的孔夫子》,深刻揭露了封建科舉和八股對知識分子的毒害。還有一次,魯迅送給一位凍得瑟瑟發(fā)抖而買不起棉褲的人力車夫一元錢,再三叮囑他買條棉褲……這其中似乎能看到當年壽先生的影子。
他曾講,學生中周樹人是最聰明的
壽先生不僅“極方正”,還很“質樸”。他60年如一日,專心致志、忠于教職。據周建人在《魯迅和壽鏡吾先生》中回憶,壽先生教學很嚴謹,只收8個學生,認為收多了教不過來,而且只收平民百姓家的孩子和書香子弟。他對學生要求嚴格,但從不體罰學生。據魯迅研究文獻記載,壽先生教書極為認真負責,除了每年掃墓日、端陽、中秋放幾天假外,其余絕大部分時間都是領著學生讀書學習。據當時與魯迅一起讀書的章祥耀回憶,壽先生主要講授《論語》《孟子》《詩經》《書經》《禮記》《易經》《左傳》等,錘煉學生的古文功底。每日上午8時左右讓學生們逐個背書,之后講課。放學時,他總是把學生送到大門外,站在石橋上目送孩子們走遠,才放心地回到書屋里去。
有一次“對課”,壽先生以“獨角獸”命對,其他學生有的對“兩頭蛇”,有的對“三腳蟾” “九頭鳥”,甚至“四眼狗”。少年魯迅思維敏捷、知識面廣,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爾雅》中的“東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就順口對出了“比目魚”。壽先生聽后連連點頭稱贊,并向學生解釋:“‘獨’不是數(shù)目字,但有‘單’的意思;‘比’也不是數(shù)字,卻有‘雙’的意味。”
壽先生曾講,他的學生中周樹人是最聰明的,不是一般的聰明,他讀書讀得深刻,作文更深刻,他可能要成就一番大事業(yè)。壽先生常在魯迅的作業(yè)本上“給每句以雙圈,結尾是密圈,批語鼓勵極多”,大大激發(fā)了魯迅的學習熱情。直到晚年,魯迅還經常運用兒時的對課方法,命文題、定書名,增強文章的戰(zhàn)斗力和幽默感?!赌锨槐闭{集》中記述:“我在私塾里讀書時,對過對,這積習至今沒有洗干凈,題目上有時就玩些什么《偶成》《漫與》《作文秘決》《搗鬼心傳》,這回卻鬧到書名上來了?!?/p>
“質樸”還體現(xiàn)在壽先生生活上的儉樸。一件夏布長衫,父子三人輪換穿,一生不穿綾羅綢緞。有一次,家人給他做了一件皮袍子,他始終擱著不肯穿。仔細看看壽先生唯一存世的照片,就會發(fā)現(xiàn),他手中的拐杖其實是一根舊門閂。這一儉樸清貧的生活作風也深深影響了魯迅。魯迅一生過著“樸素的戰(zhàn)士的生活”,有一次魯迅穿久了的藍布夾襖破了,許廣平給他新做了一件,但他無論如何不肯穿,還常說“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p>
因材施教,讓魯迅多讀了三部經書
壽鏡吾一生勤奮治學,被魯迅稱為“博學”。他不僅熟讀“四書五經”,而且向學生詳解詮釋,并陳述自己見解,啟迪學生。
壽先生長孫壽積明說:“祖父讀書既無師承,但憑自己鉆研。青年時期既不愛八股文,就多讀春秋三傳、楚辭、文選等書。中年博覽群書,注重義理而不尚詞章?!眽垆ㄠ徳谕砟旯P記上記載,壽先生除授經史外,間及漢魏六朝古典文辭,而“魯迅亦喜閱之”。他還因材施教,在應學的“九經”之外,讓魯迅多學了三部經書。
少年時期的聽講和廣泛閱讀,對魯迅后來從事教學、研究及創(chuàng)作,產生了一定影響。魯迅早期所作古文,就“極得力于魏晉文”;后來在創(chuàng)作針砭時弊的戰(zhàn)斗性雜文時,也常結合現(xiàn)實活用經書語句,使文章更增添了反封建的色彩。這古文功力,也許可追溯到少年時期壽先生的熏陶。
壽鏡吾珍惜光陰、手不釋卷,但青年時一度迷戀圍棋,有時竟忘了吃飯睡覺。中年時猛然省悟:“十幾年功夫,讀了書,或許可以有所成就,現(xiàn)在不能再蹉跎了。”于是憤然戒棋,發(fā)奮攻讀。他曾說:“遇枯寂無聊,但取古書看之,盡多佳趣,何必東張西趙,征逐濫交。”他勤于寫作,如《持身之要》、《求知齋遺墨》序、《為友人組建詩社的詩文作序》、《會稽何烈婦遺札》題辭等,可惜留存于世的很少。
魯迅一生視時間為生命,總是埋頭于書海中,“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魯迅晚年病魔纏身時,更強烈地感到“要趕快做”,充分利用有限時間,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梢?,在爭分奪秒、勤奮治學這點上,魯迅與壽先生是有一脈相承之處的。
遙望先輩,魯迅先生與壽鏡吾先生交往的一幕幕如電影般回放著,每個橋段,猶如一個文化符號、一種生命境界,都在啟發(fā)著后人。先賢的光芒并非遙不可及,與中華優(yōu)秀文化一起,總能穿越時空、照耀當下,讓更多人的生命歷程因此而更為溫暖,讓我們的民族因此而愈加厚重、明亮、有力。(轉載于2016年9月23日解放日報,略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