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
故宮博物院的鐘表收藏居于世界首位,現(xiàn)存一千余件鐘表,代表著18—20世紀初世界鐘表發(fā)展的最高成就。不同于普通的陳設品,鐘表還有計時的功能,在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損傷在所難免,需要專業(yè)的修復工匠進行改造、維修和保養(yǎng)。
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皇宮,鐘表匠人卻始終留在紫禁城內,鐘表的修復技藝,是唯一在故宮里一直綿延下來,沒有斷層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王津正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代鐘表修復技藝的第三代傳承人。
王津的曾祖父曾經在故宮管理清軍的后勤,爺爺曾任故宮圖書館館長,小時候,他常來找爺爺玩耍,對故宮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也許,緣分早已注定。16歲,稚氣未脫的少年正式走進這座幾十倍于他年齡的深邃宮殿,安靜地坐在修復桌前,擰緊松掉的螺帽,擦拭生銹的發(fā)條,調整傾斜的齒輪……他被后來成為他師父的馬玉良先生一眼相中,從此留在了鐘表組。而他在鐘表的嘀嗒聲中,一坐,就是近40年。
修表,最需要的是耐心與細心?!肮蕦m博物院藏的鐘表都是精品、孤品,我們一輩子可能只修復一次,碰上了就是緣分,不管花多大力氣也要把它修好?!?/p>
與其他文物修繕不同,鐘表修復這門手藝最為獨特的地方在于,“表得能動、能轉,這才叫修好了?!备苫顑鹤盥闊┑木褪桥錾宪浢 泄ば蚨纪瓿闪耍b上就是不走。這就得拆了重新檢查,有時候一個小毛病能琢磨上幾天。故宮庫房待修鐘表大多年久失修,破損嚴重,大多為孤品。修復它們,就不像觀賞時的心情那樣輕松愉悅了。沒有資料,沒有零件,只能自己琢磨。
鐘表館陳列的120多件鐘表,大約三分之一是王津修復的,但故宮藏有1500多件待修的鐘表,至少還有三分之一亟待修復。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們變得愈加破舊,修復的緊迫性也就更強了。王津無法提前規(guī)劃每一年的工作量,只能在內心節(jié)奏的敦促下,快點,更快點?!耙荒晗聛砥胀ǖ溺娔苄奘畞韨€,大型的五六個,有時候碰到特別難的也就能修一兩個”。
40年來,王津沒有換過工作,工作室也沒有搬過家。在追求短期經濟效益、機器大工業(yè)生產的今天,我們很少能看見這種執(zhí)著與堅持。王津的月薪六七千元,如果跳槽到高級鐘表店,收入可以翻倍。但他很滿足:“主要還是喜歡,有興趣??吹揭蛔婆f的鐘,能在我面前恢復活靈活現(xiàn),心里特舒坦?!?/p>
靜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
在拆卸、清洗、修補、組裝之間,是手藝傳承者的榮耀,是對鐘表修復事業(yè)的熱愛,更是對百年文物的責任。
這就是工匠精神。
(摘自《世界華人周刊》,有刪改,已獲作者授權)
【人物速寫·專注】
從16歲起,在故宮修表桌前一坐就是40年,這就是王津的專注,滿滿的匠人精神與情懷,讓他獲得了世人的認可。對我們來說,又何嘗不需要這樣的專注,心無旁騖地做一件事,我們等到的不只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更有專注帶來的平靜、突破與享受。
【人物速寫·耐心】
一年下來,普通的表只能修十來個,特別難修的只能修一兩個。難以想象,這得需要多大的耐心!但王津40年的修表情懷不變,而這也正是他的一大魅力所在。前行中,當我們急功近利,無法平靜時,不妨學學王津的耐心,或許能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