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躍波 趙西慶
西安美術學院
我國石窟藝術的美學研究
于躍波趙西慶
西安美術學院
美奐絕倫的石窟藝術是我國美術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不僅是我國宗教藝術、民族文化的見證者和傳承者,也是時代藝術風格、文化思潮以及人文精神的剪影。天水麥積山石窟、大同云岡石窟、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本文試從美學角度分析我國四大石窟的藝術魅力。
石窟;美學
石窟藝術,融繪畫、雕塑、建筑藝術于一體,是研究中國歷史、社會史、藝術史的珍貴資料。雖然四大石窟在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由于時代風貌和地域特色的差異,已經(jīng)沉淀出各自獨特的審美情趣和藝術風格,但是他們的藝術魅力卻有著極大的共通性。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于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jīng)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guī)模,有洞窟735個,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內(nèi)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按照開鑿時間,可分為早、中、晚三期,不同時期的石窟風格各有千秋。云岡石窟生動的展示了印度及中亞佛教在中國引入發(fā)展的歷史脈絡,堪稱公元5世紀中國石刻藝術之冠,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區(qū)南面12公里處,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經(jīng)歷了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龍門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貴族發(fā)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不同朝代政治、經(jīng)濟態(tài)勢的發(fā)展。龍門石窟展現(xiàn)了北魏晚期至唐代最具規(guī)模和最為優(yōu)秀的造型藝術,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麥積山石窟位于天水市東南方50公里處,始建于后秦,經(jīng)歷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斷的開鑿擴建,遂成為中國最著名的石窟群之一。麥積山石窟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
我國四大石窟的早期石窟,特別是北魏時期的石窟,雄渾大氣,氣勢恢宏。麥積山這個時期的佛像雕塑,為了凸顯佛像偉岸的形象,因此大都將佛像雕刻的肩寬雄厚,面容莊嚴。龍門石窟里,作為中國書法史上里程碑的“龍門二十品”是珍貴的魏碑體書法的精品,字形是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為世人所推崇。云岡早期建造的曇曜五窟,佛像體型高大、氣勢雄厚、規(guī)模巨大,給人以劇烈震撼。
云岡中期的石窟,在皇家的主持修建之下,盡顯皇家華麗氣派,以精雕細琢、裝飾華麗著稱。云岡石窟的細膩還體現(xiàn)在雕刻敘事的細膩以及裝飾紋樣圖案的精致。麥積山石窟以其精美的泥塑聞名中外,由于泥塑材料的特殊性,可以把人物細微的表情、神態(tài)、姿勢以及服飾表現(xiàn)出來。也正因為如此,相比之下,麥積山石窟造像更加的細膩精致、惟妙惟肖,精美絕倫。
我國石窟造像在經(jīng)歷了早期的威嚴雄壯后逐漸展現(xiàn)出清秀飄逸之氣。北魏中晚期,“秀骨清像”樣式的雕塑大量出現(xiàn)在麥積山石窟造像中。云岡石窟晚期,雖窟室規(guī)模較小,但人物形象雕刻的清瘦俊美,是我國北方石窟藝術的榜樣。敦煌成熟期造像的靈動飄逸、清新脫俗更是將我國的雕塑藝術發(fā)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雕塑作為宗教藝術典型代表之一,凝聚著世人的期望,是人們精神的寄托。這個時期的佛像,超凡絕塵,帶著睿智的微笑,充滿著不可言說的神秘性。
中國的古典藝術,音樂、舞蹈以及美術,無一不講究和諧。和諧,從視覺的秩序感上升到感覺的舒適感,是符合中國人內(nèi)心規(guī)律的一種美。我國的石窟藝術,石刻線條流動傳神、壁畫色彩絢爛紛呈、石窟布局秩序井然,從生動的線描造型到完美的色彩搭配再到巧妙的構圖布局,處處體現(xiàn)著和諧之美。
外來的佛教藝術和我國民族文化的有機融合深刻的影響著我國文化藝術的發(fā)展軌跡,這種新鮮的碰撞,強烈的沖擊著中國雕塑藝術的發(fā)展,直接影響到我國佛教造像藝術的發(fā)展。四大石窟,在展現(xiàn)了外國佛教的理想浪漫主義之外,更加入了中國人自己對佛教文化和佛教藝術的思考和理解,同時也折射出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和世俗生活,實現(xiàn)了浪漫和現(xiàn)實的有機結合。
我國古代的石窟藝術在歷史長河中閃耀著璀璨的光輝,直至今天依然光彩奪目。石窟藝術,在我國文明發(fā)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為我國造型藝術、色彩文化和審美情趣的發(fā)展提供了研究基礎,同時石窟藝術獨特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史學價值也在我國美術史的發(fā)展中起到了無法替代的作用。今天的我們,在保護好這些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同時,更應該將這種民族文化和藝術精神世代傳承!
[1]馬靜.論龍門石窟佛教造像藝術[D].河北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2]張增偉.中國石刻造像之美[D].河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3]凌建英.云岡石窟的美學風格[J].藝術評論,2010,第11期
[4]方健榮.敦煌石窟藝術的美學特征[J].絲綢之路,1997,第6期
(本文獲得西安美術學院2015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批準編號2015XK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