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會議彭德懷受到批判的重要“罪狀”之一,就是1959年出訪東歐和蒙古八國期間“里通外國”。那么當時的情況到底是怎么樣的呢?作為重要當事人之一的章金樹(時為外事參謀、翻譯),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寫下了此次出訪的經(jīng)過。
中國軍事友好代表團于1959年4月24日至6月11日應邀訪問東歐及蒙古八國,歷時近一個半月。代表團由彭德懷親任團長,他當時是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團員有王樹聲大將,蕭華、楊得志、陳伯鈞三上將及空海軍的將領(lǐng)。
走進駐德蘇軍廚房
4月29日,代表團從華沙飛往柏林。在歡迎會上,民主德國國防部長維利·斯多夫上將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對彭德懷元帥親自率代表團回訪感到特別榮幸。斯多夫?qū)④娫?957年率團訪華。他對中國經(jīng)濟的飛快發(fā)展驚嘆不已,但也看到一些負面的東西。如在南京軍區(qū)參觀時,看到解放軍戰(zhàn)士們行軍中把褲子脫下來,圍在脖子上,他沒有想到解放軍還有這樣重的游擊習氣。又看到公路上很多載重汽車的司機開空車,這在民主德國是絕對不允許的……
翌日,格羅提渥總理會見代表團,雙方相談愉快。
5月4日上午,代表團乘車前往駐德蘇軍演習場,觀看步兵連的進攻演習。演習結(jié)束后,我們參觀了軍官食堂,只見食堂窗明幾凈,擺了三十多張小圓桌,每張桌子都鋪有雪白的桌布,并放著鮮花。彭總走進餐廳駐足觀看時,發(fā)現(xiàn)墻角邊有一只老鼠在覓食。蘇軍駐軍司令問彭總:您看見了什么?彭總說:墻角邊有一只耗子。那位司令此時臉紅到脖子,十分尷尬。彭總迅速走進炊事房,廚師們正在炒菜,香氣撲鼻,彭總贊揚他們廚藝高超,一定會使軍官們滿意。聽到中國元帥的贊揚,廚師們立即放下手中的瓢勺,熱烈鼓掌。臨別時,我們將從國內(nèi)帶去的精制金星鋼筆和一些小紀念品,分送給駐軍司令和陪同參觀的高級軍官,大家笑逐顏開,握手告別。
婉拒駐匈蘇軍司令邀請
5月13日,代表團由捷克首都布拉格飛往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次日,駐匈蘇軍司令卡扎柯夫大將來訪,要求見彭總。他說,他唯一的心愿就是請彭德懷元帥到他們部隊參觀,因為在民主德國,元帥已參觀了駐德蘇軍。彭總接見了他,向他解釋說,兩國情況不一樣,駐東德蘇軍和駐西德的英、美、法部隊,是根據(jù)國際協(xié)議進駐的,而匈牙利是一個獨立的主權(quán)國家,所以不能一概而論(駐匈蘇軍是1956年波匈事件時派去的,事件平息后,蘇軍長期駐扎下來)??ㄔ路蚣绷?,說我不問政治,只希望對我們一視同仁。彭總說我們研究一下,再和你聯(lián)系。對方怏怏而別。彭總與代表團的幾位主要成員商量,說他本人不能去,決定由蕭華上將帶海、空軍少將等人前往??ㄔ路蜻€算知趣,覺得有了面子,不再糾纏。
此事引起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總書記卡達爾的關(guān)注。他在會見彭總時說:“彭德懷元帥不但是著名的軍事家,而且還是一位高瞻遠矚的政治家,果斷地以一個政治家的智慧妥善地處理了這件事,是在政治上對匈牙利的支持。”他對此表示深切的謝意。
同赫魯曉夫相遇
代表團于5月28日飛往阿爾巴尼亞。碰巧,此時以赫魯曉夫為首的蘇聯(lián)黨政代表團也抵阿訪問。地拉那的大街小巷到處張貼著歡迎蘇聯(lián)黨政代表團的標語,有的標語還寫著:“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是我們的母親黨?!蹦赣H黨者,老子黨也。他們把阿勞動黨自貶為“兒子黨”。
5月30日晚,阿勞動黨第一書記霍查舉行酒會和正式宴會,招待蘇聯(lián)黨政代表團,中國軍事友好代表團也應邀參加。當赫魯曉夫走進大廳時,與彭總只握了握手,態(tài)度冷淡,顯得十分傲慢,然后就快步走進了貴賓室。阿國防部長巴盧庫上將與彭總交談時,說他1958年率軍事代表團訪華時,看到中國人民熱火朝天的干勁,使他十分感動。此時蘇聯(lián)國防部長馬利諾夫斯基元帥從貴賓室走來,與彭總見面。巴盧庫上將提議,為蘇聯(lián)國防部長馬利諾夫斯基元帥的健康干杯。彭總舉杯不飲,說:“我愿為阿爾巴尼亞婦女的健康干杯?!瘪R利諾夫斯基一聽急了,說:“元帥同志,您不愿為我的健康干杯,卻為女人干杯,這事讓您夫人知道了,可不是說著玩的。”彭總笑笑,未予理睬,馬利諾夫斯基隨即氣呼呼地轉(zhuǎn)身返回了貴賓室。
中國軍事友好代表團是阿國防部的客人,不是“兒子黨”邀請的,所以酒會一結(jié)束,我們就和彭總一起立刻返回賓館。
與莫洛托夫互道珍重
6月2日,中國軍事友好代表團離開地拉那飛往莫斯科,準備在這里休息三天。因為不是正式訪問,所以我們沒有主動與蘇聯(lián)軍方聯(lián)系。我們利用這一機會,和彭總一起到紅場瞻仰了列寧、斯大林遺容,到克里姆林宮參觀了列寧生前的辦公室。彭總還應留學生的邀請,作了國內(nèi)形勢的報告,他鼓勵學生們好好學習,以便報效祖國。彭總在報告中除講了大好形勢外,也講了一些存在的問題。
6月6日,代表團飛抵烏蘭巴托。11日回國時,時任蘇聯(lián)駐蒙古大使莫洛托夫前來機場送行。彭總與莫洛托夫熱烈握手,互致問候——
彭總:“您身體好嗎?”
莫洛托夫:“謝天謝地,自我感覺不錯,您怎么樣?”
彭總:“還好,只是訪問的時間過長,禮節(jié)性的東西太多,太繁瑣?!?/p>
莫洛托夫:“對,太繁瑣的禮節(jié)不好,但必要的禮節(jié)還是要的?!?/p>
彭總:“您多多保重?!?/p>
莫洛托夫:“謝謝,您也多保重,多保重……”
莫洛托夫是和列寧一起發(fā)動十月革命的老布爾什維克。赫魯曉夫上臺后,他于1957年被放逐到蒙古坐冷板凳。莫洛托夫是否是根據(jù)自身經(jīng)歷意識到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所以再三提醒彭總要“多保重”?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摘自《國家人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