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康+祝宇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美國總統林肯曾在給朋友的信中談到幼年的一段經歷:
我父親在西雅圖有一處農場,上面有許多石頭。正因為如此,父親才以較低的價格買下了它。有一天,母親建議把上面的石頭搬走。父親說,如果可以搬走的話,主人就不會賣給我們了,它們是一座小山頭,都與大山連著。有一年,父親去城里買馬,母親帶著我們在農場勞動。母親說:“讓我們把這些礙事的東西搬走,好嗎?”于是我們開始挖那一塊塊石頭。不長時間,就把它們弄走了,因為它們并不是父親想象的山頭,而是一塊塊孤零零的石頭,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們晃動。
在你的生活中,有類似的經歷或見聞嗎?請根據你的認知和思考寫一篇文章。
寫作指導
我們分三個角度來分析材料。
第一個是母親的角度。母親在這個小故事里有兩次表現,第一次是剛買下農場的時候,就提議把石頭搬走,可是沒有被采納;第二次是父親去城里買馬,母親帶著我們在農場里勞動,母親又提議把石頭搬走,結果成功。在這個故事里,母親是一個充滿智慧、愿意嘗試的引導者形象,她的反復提議和身體力行體現了她的堅持。這正是我們在人生路上要克服一個個困難所要具備的重要素質:勇敢地嘗試,堅定的信念。
第二個是父親的角度。父親的角度和母親的角度相反,是持反對意見的聲音。 代表的是退縮和放棄,是我們學習、工作、生活中要想再進一步的最大阻礙。有一句話說的好,有的事情,你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夠做到??墒侨魏问虑槿绻阌X得你不行,你就肯定不會做到。和母親的思路相比,父親的角度其實是從反方向來例證的。
第三個是林肯的角度。在故事中,林肯最終是聽取了母親的建議去挖那些石頭,最后也發(fā)現那根本就不是什么“山頭”,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們晃動。歸根結底,無論母親怎么說,父親怎么說,旁人怎么說,最后林肯要靠自己去獲得成功,要靠自己去驗證。
石頭和山頭的關系,是實質與表象的關系。要用行動和果敢識破這種假象,是材料的核心思想與中心觀點。
從以上的三個角度分析所得出的結論,綜合以后就是材料要表達出來的思想。選擇其中一個切入點展開作文,再集中論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