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周志勤
給師生創(chuàng)造出彩的機會
——張家口市第十九中學管理探秘
■本刊記者 周志勤
沿著張家口市橋西區(qū)建設西街一直往上走,道路的盡頭處就是張家口市第十九中學。由于地勢原因,這所學校的校園高低分明,教學樓部分與操場部分就處于兩個不同的階梯上。
“這所學校是2012年投入使用的?!被仡櫼郧暗臍q月,張家口市第十九中學還是位于清河中路眾多樓群里的一所四規(guī)制初中學校,校園很小,閆素英老師這樣形容:“以前的學校看著很‘小氣’,總像是一所小學,而如今的十九中,處處洋溢著一股‘大氣’。”
究竟學?!按髿狻痹谑裁吹胤剑慨斢浾咴儐栃iL邢志亮時,這位文質(zhì)彬彬的教育管理者謙虛地說,學校的“大氣”不光表現(xiàn)在校園變大了,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十九中各項工作都是從為了師生的一切出發(fā),多給師生們創(chuàng)造出彩的機會。
前不久,張家口市第十九中學的校園里沸騰了,學生們口里說的都是一件事情:在今年“河北省中小學腦力沖擊波——漢字聽寫大賽”上,王悅等五名同學一舉獲得全省二等獎的好名次。
帶隊老師王艷霞告訴記者,學校領(lǐng)導很重視這些比賽,出發(fā)時校長再三囑咐安全問題,比賽時還專門打電話來鼓勵大家。
“我希望學生有機會多參加一些這樣的活動,給學生們多創(chuàng)造一些出彩的機會。這不僅能激勵學生們多練本領(lǐng),還能影響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學生越出彩,就會越自信?!毙现玖琳f。
與市區(qū)其他優(yōu)秀學校比,地處邊緣地帶的十九中,生源質(zhì)量較差?!稗r(nóng)村包圍城市”是邢校長講述學校現(xiàn)狀時的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說:“現(xiàn)在農(nóng)村一些條件好的家庭到市里來買房,孩子就在市區(qū)學校入學。新入學的孩子很多都缺乏規(guī)矩,沒見過世面,有些學生甚至不會用廁所?!?/p>
然而,就是這樣一所學校,卻以“二流生源創(chuàng)出一流成績”。
學校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邢志亮總結(jié)為八個字:“外樹形象,苦練內(nèi)功。”所謂“外樹形象”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出彩的機會,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比賽,如征文比賽、聽寫比賽等,在全校形成“自信、樂觀、奮爭、向上”的精神氣場。所謂“苦練內(nèi)功”就是采用“激勵+養(yǎng)成”的模式,通過精神激勵、習慣養(yǎng)成和積極心理品質(zhì)的培養(yǎng)讓學生獲得優(yōu)良習慣和優(yōu)秀品格,給學生營造利于成長的精神氣場,讓學生實現(xiàn)學業(yè)成績和綜合素質(zhì)的極限增值。
開展主題班會和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是學?!翱嗑殐?nèi)功”的一項重要舉措,學校以此來推進實施良好習慣養(yǎng)成教育、文明禮儀教育、感恩教育、誠信教育、身心健康等主題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學校先后開展了“學雷鋒,樹新風”、“迎奧運,做陽光少年”、“愛心奉獻”、“情系災區(qū)”等主題教育活動;并且充分利用各種重要節(jié)日、紀念日開展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傳統(tǒng)文化等教育活動。這一系列的活動幫助全校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誠信、友愛、自信的品格,為學生未來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本學期開始,學校就鼓勵學生給媽媽洗一次腳,很多家長們紛紛表示很感動,有位母親說:“以前都是自己給孩子洗腳,現(xiàn)在看著孩子給自己洗腳,覺得孩子長大了,也懂事了,自己很是欣慰?!?/p>
十九中針對學生的成長背景和所處階段,以正面教育、過程體驗、身邊典型為主,點燃學生心中昂揚向上的火焰,激起他們自身的源動力。學校鼓勵學生參加各類比賽,“獲獎學生的事跡也在不同程度地激勵其他學生不斷努力。”吳瑞雪同學就曾表示,看著王悅等其他同學在‘漢字聽寫大賽’上獲獎,很羨慕,自己也暗下決心學好漢字,爭取也能參加比賽。
在邢志亮的認識中,“外樹形象”和“苦練內(nèi)功”是相輔相成的。學生內(nèi)在修煉好了才能在舞臺上有更好地展示,舞臺上的“閃光”反過來會促進學生更加努力學習。
在排課上,師傅和徒弟的課程都是相互錯開的,師傅上課時,徒弟也有時間去聽課;徒弟上課時,師傅也有時間去評課。
每次閆素英老師上課時,楊玉蓮老師就會坐在教室里認真聽講、思考、記筆記?!伴_始還覺得不習慣,后來慢慢發(fā)現(xiàn)楊老師的教學越來越成熟,這讓我也很有成就感。楊老師也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比如她的新思想和計算機使用能力。我們都在相互促進,相互補充?!遍Z素英說。
“青藍工程”不只是讓年輕教師學習老教師的教學技能和老教師為教育事業(yè)不斷奮斗的精神,也能讓老教師從青年教師身上學到新理念、新思想。
“學校一直在為我們青年教師創(chuàng)設成長氛圍,給我們搭建攀登的天梯?!痹鴰ьI(lǐng)著學生參加了“漢字聽寫大賽”的王艷霞老師激動地說。
在這種培養(yǎng)模式下,十九中的青年教師成長很快,有許多青年教師已嶄露頭角。王仙老師作了省級英語示范課、李洪武老師參加了國家級作課并獲一等獎。
正如歌里所唱“你是快樂的,我就是幸福的?!睅熒鷤兊牟粩噙M步,也正是十九中的追求。
在十九中的教師辦公室里,都有一個特別的安排。一名老教師的對桌坐著的往往就是一名年輕的教師。老教師上課時,年輕教師也坐在班上聽課,兩人的狀態(tài)像極了“師徒”。閆素英老師跟楊玉蓮老師就是這樣的一種情況。閆老師介紹說,每個辦公室對桌坐的一對教師就是師徒關(guān)系,這是學校實施“青藍工程”的一項措施。
邢志亮介紹說,“青藍工程”這一名稱出自于荀子的話,即“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學校的‘青藍工程’就是想通過指導老師的傳、幫、帶,手把手地傳授給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shù),使青年教師的業(yè)務水平、教學水平得到提高,盡快成為教學骨干、能手。
新學期開始,十九中都要開展隆重的師徒結(jié)對拜師儀式,每名新入職年輕教師都要拜一名經(jīng)驗豐富的老教師為徒?!伴_始時,我們除了新奇還納悶。在古代,師傅在傳授徒弟時都會留一手,現(xiàn)在的師傅會不會也這樣?后來,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師傅們都很認真,毫無保留地傳授?!鼻嗄杲處熗跗G霞說。
“以前的師傅怕把全部技藝傳授給弟子后,自己飯碗丟了,現(xiàn)在的師傅不用擔心這個,學校會在管理方面實施一些措施。”邢志亮士氣滿滿地說。
學校在拜師初期,就讓老教師簽訂責任書,并且定期匯報青年教師的成長情況;在教師考核中,青年教師的成長與老教師的考核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