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倪方六
中國古代人口政策的變遷
文/倪方六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普遍二胎”政策,“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計生政策成為歷史。其實從歷史上看,中國古代人口政策也是依各朝國情和發(fā)展的需要而適時作出調(diào)整的,并隨之呈現(xiàn)出了不同的人口發(fā)展趨勢和人口規(guī)?!?/p>
中國人口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最早見于西晉人皇甫謐所撰的《帝王世紀》一書。學術界認為較靠譜的是東周莊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的數(shù)字,當時已出現(xiàn)“料民”這一人口調(diào)查統(tǒng)計活動,此時中國有“一千一百八十四萬七千人”。
先秦時,各諸侯國出于強國、征戰(zhàn)和稱霸的需要,紛紛推出積極的人口政策,鼓勵生育。如東部齊國,管仲治齊時,國內(nèi)采取獎勵生育政策,對外推出移民政策,歡迎“外國人”到齊國定居;被吳國打敗的越國,越王勾踐尤重人口發(fā)展,國內(nèi)所有育齡婦女只要生孩子,從醫(yī)療到護理,費用國家全包。
西部的秦國,秦孝公繼位后也趕緊調(diào)整人口政策,重用商鞅,實施變法,對內(nèi)獎勵農(nóng)耕,改善老百姓生活,提高生育能力;對外“利其田宅,免其兵役”,歡迎三晉百姓移民秦國,為日后統(tǒng)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人口基礎。
到秦始皇時,秦國進一步加強人口管理。十六年(公元前231年)開始要求男子登記年齡,即《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所謂“初令男子書年”。據(jù)《帝王世紀》,秦代時中國總人口達“二千余萬”,這是中國總人口首破0.2億。
漢朝,中國人口增長加速,形成了中國人口史上第一個生育高峰期。劉啟(景帝)當皇帝末年(公元前141年),中國總人口已超0.3億;到西漢后期又翻近一倍,約0.6億人,中國首過半億人。據(jù)《漢書·地理志》: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民戶千二百二十三萬三千六十二,口五千九百五十九萬四千九百七十八。”
西漢人口增加如此之快與當時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和國力有關,更重要的是,西漢朝廷采取了鼓勵生育的措施。據(jù)《漢書·惠帝紀》,漢惠帝時“民產(chǎn)子復勿事二歲”,生了一個孩子即可免徭役2年。
據(jù)路遇、滕澤之著《中國人口通史》數(shù)據(jù),三國鼎立前后,中國版圖內(nèi)總人口,加上少數(shù)民族僅約0.19億,為春秋以來中國人口最低點。即使樂觀估算,三國末中國總人口也不過0.28億人。
唐代是中國古代最盛王朝,在唐玄宗天寶末年,即公元755年發(fā)生“安史之亂”前,全國人口達到極盛。據(jù)《舊唐書·玄宗紀》,天寶十三年全國“口五千二百八十八萬四百八十八”。但經(jīng)過“安史之亂”,中國人口急劇下降,李豫(代宗)當皇帝的廣德二年(公元764年),總人口不到0.17億,不及天寶十三年的三分之一,而這僅僅過了10年時間。
對這一數(shù)據(jù),古今學者都有懷疑,認為偏低。葛劍雄主編《中國人口史》認為,唐代人口最多的天寶十三年,全國總人口應在0.65億—0.7億之間。路遇、滕澤之著《中國人口通史》認為,唐代最盛時全國總人口超0.9億。
為什么唐代在中國歷史上國力最強,但人口規(guī)模卻不是最大?這與唐人“崇佛”不無關系。在唐代,很多時期男人愛當和尚,女人樂做尼姑,出家人口很多,直接影響了人口繁殖。
中國古代第二個人口出生高峰期出現(xiàn)在北宋年間,但在歷代人口統(tǒng)計中,宋代的全國總人口并不多,這是為什么?現(xiàn)代人口學家普遍認為,宋代人口普查最不嚴肅,在登記編寫戶籍時,財產(chǎn)人丁情況一般不實,漏報瞞報普遍。元末馬端臨編《文獻通考·戶口考》便稱,宋代“天下戶口數(shù),類多不實”。
現(xiàn)代學術界認為,北宋人口最盛時期在趙佶(徽宗)當皇帝時。據(jù)《宋史·地理志》,大觀四年(公元1110年),全國總戶數(shù)是20882258戶,為歷史最高,但總人口僅約0.47億,平均每戶僅2口多,顯然不對。考證發(fā)現(xiàn),原來宋代人口統(tǒng)計不計女性,推算大觀四年北宋全國總人口應過0.9億;如果以通行的古代平均每戶5人計算,則人口過億。
路遇、滕澤之著《中國人口通史》分析,算上當時的少數(shù)民族、遼、西夏、西藏、臺灣等今日中國版圖內(nèi)人口,中國總人口約1.21億。這一數(shù)據(jù)還是偏低估算,葛劍雄主編《中國人口史》估計為1.25億。
明代,朱元璋對戶口管理極為嚴格,并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進行全國人口大普查,同時以這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為基礎,編制了全國《賦役黃冊》。這次普查顯示,時全國有10654362戶,總人口約0.6億,基本上是漢平帝元始二年的水平。但現(xiàn)代學術界對明代的人口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也不認可,認為漏洞很多。一般認為,明朝人口最盛時在朱厚熜(世宗)當皇帝時的嘉靖年間,“戶九百三十五萬一千九百七,口五千八百五十五萬七千七百三十八?!?/p>
時人陳全之在《蓬窗日錄》中稱,民間人口統(tǒng)計“十漏六七”。如果以此說法來推算,時全國總人口已過億。路遇、滕澤之著《中國人口通史》認為,明代人口最盛時近1.7億;葛劍雄主編《中國人口史》同樣認為,明后期雖然戰(zhàn)爭、瘟疫導致人口大減,但仍維持在1.5億的水平。
清代人口劇增,出現(xiàn)了人口增長的第三個高峰期。從弘歷(高宗)當皇帝的乾隆年間開始,中國人口數(shù)量一路增速,突飛猛進,有學者稱之為“人口大爆炸”。據(jù)《東華續(xù)錄·乾隆》,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中國人口達143171559人,超過1.4億,這也是古代官府史料上人口統(tǒng)計第一次出現(xiàn)9位數(shù);到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人口已達200472461人,這是中國人口首次破2億;到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人口達301487115人,這是中國人口首次破3億。
清道光、咸豐年間是中國古代人口最旺盛期,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中國人口首破4億,據(jù)《清宣宗實錄》,當年總人口為401008574人。奕詝(文宗)當皇帝的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達4.3億。到載湉(德宗)當皇帝時的光緒年間,“四萬萬”已成為形容中國人資源的慣用語。中國古代人口從乾隆二十七年的2億到咸豐元年的4.3億,前后僅用90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