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坡為貴州貴陽花溪區(qū)下轄的苗族自治鄉(xiāng),是苗族世居之地。此地的婦女以背牌為特殊服飾,故其又稱為“高坡苗”、“背牌苗”,也有人稱之為“紅粘苗”。高坡的地理和自然環(huán)境,使該地區(qū)的苗族文化形成了一個比較獨立的文化環(huán)境,為孕育高坡苗族古老的文化習俗“射背牌”提供了條件。本文主要結合高坡苗族“射背牌”的主要內(nèi)容、基本特征和主要價值等,對花溪高坡苗族“射背牌”進行了簡單的論述。
【關鍵詞】貴州花溪;高坡苗族射背牌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8-0274-01
一、“射背牌”的主要內(nèi)容
“射背牌”的習俗源自這樣一個故事:高坡苗族青年男女在朝夕相處的勞作中互生情愫并深深相愛,但他們的婚姻不能自主,只能聽從父母之命不得締結婚姻,當眾舉行“射背牌”儀式,了卻今生情緣。背牌射過后,兩人不再往來,互換信物,死后各自將信物帶進墳墓,寄托無限的思念和純真的愛戀,愿來生再見?!吧浔撑啤绷曀资且蜃优畬Ω改钢付ɑ橐霾毁澩植桓疫`背,同父母達成的妥協(xié)的產(chǎn)物,這種形式成為青年戀愛者的精神寄托方式。
“高坡射背牌”的主要內(nèi)容體現(xiàn)在具體的活動中。舉行“射背牌”儀式前,男方要托長者征得女方父母的同意,并要殺豬宴請女方家人?!吧浔撑啤币话阍谵r(nóng)歷四月初八進行,“射背牌”的主持必須是長者,并親歷過儀式?;顒右话阍谥形缗e行,由主持人祝福后,女子將自己繡好的背牌懸掛在樹枝上,供作男子的箭靶。男子將馬刀插在地上,向天、地各射三箭。以天剁地,以箭射天,表明男子請求天地為陰親征婚的愿望。接著男子拿著弩矢,射向女子的“背牌”。只要射中背牌就表示能締結陰親,所以,每次射中,人們都會歡聲如雷,為這對男女祝福。儀式結束后,女子將自己的“背牌”送給男子,男子解開自己的紅色腰帶送給女子,還要加贈一副耳環(huán)或手鐲之類的飾品,互為定情之物。習俗儀式結束后,無論什么情況,男女都不能在生前結為夫妻。但在死后埋葬時,男子須將“背牌”放在胸前,女子要將“紅腰帶”系在腰間隨葬,最終實現(xiàn)“陰親”的締結。儀式結束后,在場的青年男女相約跳起蘆笙舞,活動氛圍達到高潮。
高坡苗族婦女喜披背牌,這是她們獨特的服飾習慣。相傳,原來苗家殺牛祭祖,都要將牛前腿進貢給皇帝。后因為路遠,皇帝表示可免去進貢,并將蓋有大印的印布送給苗民。從此,皇帝送的印布成為了高坡苗族特殊裝戴的黃背牌。高坡背牌分前后兩塊,上面是四方印章,印章周圍有挑花裝飾,用兩條繡花布連在一起,前小后大,套在脖子上。因此,背牌圖案核心構件為印章,決定了所有的刺繡圖紋都必須在正方形內(nèi)完成。背牌分盛裝背牌和簡裝背牌。盛裝背牌為黃色,尺寸較大,多以絲線繡制,以黃色為主調(diào),間以紅色色條,富麗、高貴而莊重,高坡婦女一生一般只有一至兩塊;簡裝背牌為白色,多為棉線織繡,簡潔、樸素而美麗。
二、“射背牌”的相關器具及制品
(一)服飾
男青年:頭纏黑紗長頭巾,上身穿蘭色或天蘭色長衫,下穿便褲,腳穿布鞋;女青年:用長長的黑紗頭巾將頭挽成船形,上身著短袖對襟衣,雙臂戴花布袖套,背上掛有繡花“背牌”,頸部戴銀項圈。下身著中式布褲,前戴長條繡花“前腰”,后戴布殼黑色“背腰”,腰纏兩條腰帶。其中,紅色腰帶必須在里層,另外一條色彩不限,系在外層。
(二)道具
1.大背牌:主要由黃色絲絨線繡成,故當?shù)胤Q為“黃背牌”,多由數(shù)個圖案刺繡而成,圖案長約52厘米,寬約40厘米。
2.弩:長約170厘米,用于射背牌。
3.樂器:直管大蘆笙。
(三)場地
固定不變的平坦寬闊的山坡,當?shù)厮追Q“背牌坡”。
三、“高坡苗族射背牌”的主要價值
作為一種少數(shù)民族儀式性活動,“高坡苗族射背牌”同其他的民族活動、舞蹈一樣,具有重要的價值。概況來說,“高坡苗族射背牌”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豐富的文化價值。高坡苗族“射背牌”是獨特的民俗文化,是苗族婚俗文化中較為獨特的一種,在整個中華民族中也較為罕見,具有極高的非物質文化價值,是我們了解高坡苗族,特別是高坡苗族文化傳統(tǒng)、生活習俗最為重要的方式;第二,積極的社會價值。高坡苗族“射背牌”儀式佐證了苗族“來世婚、結陰親”的獨有婚姻習俗。它通過服飾及傳說以及習慣等形式,來承認血緣的氏族內(nèi)婚和浪漫愛情的合理性,卻又不破壞現(xiàn)實氏族外婚之間的家庭關系,客觀上對消除家庭矛盾、避免殉情悲劇的產(chǎn)生起到了積極的社會作用;第三,高度的藝術價值。“射背牌”時所穿的苗族服飾、背牌等均表現(xiàn)了非凡的刺繡工藝水平。同時,儀式中所表演的蘆笙舞蹈都有著較高的藝術文化價值;第四,具有重要的民族文化研究價值。高坡苗族“射背牌”是研究苗族傳統(tǒng)婚姻習俗,解釋“來世婚、結陰親”的文化習俗現(xiàn)象,體現(xiàn)高坡苗族生死觀、文化觀和“時空觀”,了解苗族生活與文化的“活文化”,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作者簡介:
祝青青(1985-),女,土家族,貴州銅仁人,本科,貴陽市花溪區(qū)文化館助理館員,舞蹈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