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
俗語“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諍友猶如良藥,諍友猶如忠言。
一日,與朋友聊及“知己”的話題,我借古人一句話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說是的,但人生更難得的是諍友,而諍友對自己的幫助也會更大,所以更應該說“人生得一諍友足矣”。
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沒有缺點、沒有過失、不犯錯誤。當然也可以由自省、自查發(fā)現(xiàn)并改正,但實踐證明,更需要有人指正、有人批評。光靠自省、自查是遠遠不夠的。那么,什么樣的人或者說什么樣的朋友才可能隨時指出自己的過失、批評自己的錯誤呢?這更多要由諍友去完成。
古人有“千人之諾諾,不若一人之諤諤”的話?!爸Z諾”者,言聽計從也;“諤諤”者,敢實話實說,主要是說出不同意見也?!爸@諤”者不一定都是諍友,但諍友多是“諤諤”者。因為諍友之“諍”,就是敢于以語言抗爭。而抗爭,自然是不同的意見。表示認可、贊同、擁護是談不到抗爭的。所以“諤諤”通常也多由諍友和有諍友精神的人去擔當。
事實證明,“諤諤”者要遠比“諾諾”者難得,也就是諍友要遠比“諾諾”者難得。這并非諍友太少。而是“諤諤”者大都不受人“待見”,至少也會被敬而遠之?!白R時務者為俊杰”,一些本來的“諤諤”者也會磨去自己的“諤諤”棱角而變得“諾諾”圓滑,或者把自己變成“沒有嘴的葫蘆”。這樣“諤諤”者自然就少了,諍友也就少了,其難得也正在此。
東漢末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進行了一場大戰(zhàn)。戰(zhàn)前,袁紹的眾多謀士都“諾諾”地緊跟袁紹的戰(zhàn)略部署,認為袁紹必勝。唯獨田豐一人“諤諤”,分析敵我形勢后,力勸袁紹謹慎從事,從長計議。袁紹哪里聽得進,反而認為田豐動搖軍心,將其下獄,聲言凱旋后再與田豐算賬。結果官渡一戰(zhàn),袁紹慘敗。他羞于見田豐,竟派人將田豐殺于獄中。
相對而言,曹操能聽“諤諤”之音。他決定征討烏桓時,他的謀士大都唱反調。但他還是決心征討,也獲得了勝利。那些當初唱反調的謀士個個不安。曹操把他們召集起來,他們也以為要跟他們算賬。豈料曹操反而肯定他們的“諤諤”,鼓勵他們以后仍然直言說出自己的意見。曹操能成為一代梟雄,與他能這樣容忍“諤諤”者不能說沒有關系。
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寬容、容忍“諤諤”之音是一個重要元素。一般情況下,手無寸權的人要比權力炙手可熱的人更能聽到“諤諤”之音,而掌權者則比手無寸權的人更能聽到“諾諾”。
俗語“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諍友猶如良藥,諍友猶如忠言。諍友最可貴,諍友最難得。人生得一諍友,可隨時聽到“諤諤”之音,及時發(fā)現(xiàn)得失,把人生之路走得更好。對掌權者來說,則可把“政”謀得更好。“得一諍友足矣”也“足矣”在這里,當然多多益善就是了。
(常朔摘自《北京晨報》2016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