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時
北方的冬天冷得瘦骨嶙峋,所有盈潤飽滿的生機(jī)都迅速干癟下去,只剩下皮包骨頭的一把寒意。
往年最舒服的時候,就是爺爺在低矮的磚房里,蹲在泥爐前,燃一爐木柴,火苗騰騰地竄出爐膛,那呼啦啦的聲音聽得滿耳朵都暖烘烘的。我們圍在爐邊伸著小手烤火,火光映在臉上,最是溫暖。
爺爺坐下來抽一袋旱煙,指著那熱騰騰的一爐火,跟我說,丫丫,和你生辰對應(yīng)的,就是爐中火命。
那個命好嗎?原野上的大火才厲害呢!
小孩子不懂事,爐中火當(dāng)然好,風(fēng)吹不著,雨淋不著,在爐膛里燒得旺旺的,多自在。
初時不懂,后來讀詩,讀到“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時,才知道那一爐火是真的妙。萬籟俱寂,暮色蒼茫,圍著樸拙的小火爐席地而坐,以冰雪下酒,爐火為肴,燃一爐千年前的沉香,酒入愁腸,陪君醉笑,暖身亦暖心。
靜心想想,這一爐暖可真是暖到了心底。
又到寒冬,暖氣早早地通了,空調(diào)也呼哧呼哧地噴著熱風(fēng),再也不用烏煙瘴氣地?zé)?。我們大把的時間用來工作、洽談、對著電腦處理文件,在溫暖的辦公室里,在自己的小隔間里埋頭苦干??煽傆X得還是缺少了點什么。
直到我看到一個故事。
故事發(fā)生在國外,一個年輕人靠捕魚為生,打幾天魚,然后在家休息幾天,旅行或宅在家里清閑,正好維持一家人的生計。一天,有人給他提議,可以多打點魚,多出去賣,甚至可以經(jīng)營一家店,把魚銷往更遠(yuǎn)的地方,賺更多的利潤。
年輕人覺得驚訝極了!我現(xiàn)在可以維持生活,又可以陪伴家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為什么要離開家人,獨(dú)自去賺那么多錢呢?
人生有一種成功,叫作陪伴家人。
就像那一爐火,它沒有燎原之姿,也并非轟轟烈烈,但能夠安心在爐膛里,燃出自己的光和熱,盛上一捧雪中之暖,又何嘗不是一種驚艷。
幸福,就像這一爐暖,在沁涼的清早,熱騰騰地熬一鍋香甜的米粥,用細(xì)膩的青花瓷碗盛出,那是給家人最暖胃的美食。油烹悶燒,清炒小菜,綠瑩瑩里添一匙碎碎的胡蘿卜丁,再來一份甜點,那是給孩子最可口的佳肴。白煮一壺開水,沏一杯清茶,細(xì)嗅悠悠的茶香,那是給枕邊人最暖心的飲品。
細(xì)看周圍的人群,才驚覺每個人其實都像這一爐火。上帝給了每個人一個爐膛,我們在里面長歌善舞,妖嬈絕艷。爐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們,但因為爐膛我們才得以時時燃起,時時給人溫暖。
于是每到寒冬,心里總會熱烈地燃起一爐暖。
把寒冬暖成春意,把困苦暖成甜蜜,把恐慌暖成心安,把日子暖成詩篇。
(編輯 欣然)